第250章 正文完结
公元211年,太尉荀晏病逝于雒阳。
雒阳大火,陇西宋建自称河首平汉王,聚众枹罕,关中一日数十惊……
同年,诸葛亮迁为太尉,掌军国之事。
当时,曹操发动了二越巢湖之战,与孙权对峙于濡须口。
他得知荀晏之死时,雒阳之乱已被平定,他率大军返回河南,当时,世人皆以为还未过去多久的上党之战又要重演。
但曹操不顾部将阻拦,他孤身驱马上前,与荀彧阵前议事。
次月,汉帝册封曹操为魏王,邑三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封曹昂为魏王太子。
盛夏时,上党盟约的另一部分展现在了世人面前。
一朝两制,以魏法治魏人,以新律治汉人。
雒阳成为了一条分割线,实施东西分治,行东面官西面官两套独立制度。
时江东惊慌,孙权数次劝说曹操称帝,曹操道愿为周文王矣。
又数年,北方联盟愈发稳固。
当时东面推崇唯才是举,西面推行普及教育,短短几年涌现人才不知凡几,两方交流贸易空前之盛,部分东面官署移至雒阳。
孙权见不能敌,遂远遁交州,又往海外,自此不知所踪,南方遂乱,后人云曾在海上见孙氏战船。
前后历时三年有余,曹操终收复南方,于归途中病逝于家乡谯县,时年六十五岁。
太子曹昂继位,他主张休养生息,平息多年战乱之痛,又平定青徐叛乱,扫清南方割据势力,稳定了魏国之土。
公元220年,曹昂入雒阳,祭拜已逝多年的荀晏。
同年,汉帝禅位。
曹昂登基称帝,尊西面丞相诸葛亮为半师,沿用一朝两制之制,改国号魏,定都雒阳。
公元221年,诸葛亮入蜀。
……
——————————————————
故乡的花开了。
枝头缀满了雪白的花蕊,清风拂过便是暗香徐来。
须发皆白的文士躺在庭院里的躺椅上,他已不再是年轻时的姿容无双,但那般高士之风却仍旧不曾褪去。
“以后就怕是再看不
到了。”
荀彧看着那些如雪般的花儿,他轻声说道。
“那阿兄便多看一看。”
他身旁的幼童便笑着说道。
他看上去仍旧不过五六岁大,时光似乎在他身上永远的定格了。
荀彧看着他,眼中露出了难言的悲伤。
“清恒……”他握住了幼童的手,“我还是放心不下你。”
“有什么放心不下的,”荀晏说道,“阿兄啊,怎么越活越老妈子,和公达似的……”
但公达已经再也不会念叨他了。
他相继送走了大兄、公达、三兄四兄、阿姊老师……
他原先总以为自己活不长,却未想如今成了活得最久的。
荀彧笑了笑,他的动作有些迟缓,但他的眼眸仍然是清醒而温和的。
“清恒,回家了。”
他说。
荀晏依偎在兄长身边,一如幼时,他看到雪白的花瓣落下。
“嗯,回家了。”
相隔十多年啊,在曹昂继位后,在东西面官关系缓和之后,他们才终于能够回到故土。
风起了,荀晏跑去屋里拿了毯子,又踮起脚给兄长盖上。
一直半睡着的兄长让他将外头的子孙叫进来。
荀彧在他们家中算是子孙多的,人人神色悲戚,他们都知道荀彧大概是到了弥留之际。
其实也没什么不好的。
没有大病大痛,安安稳稳的走到了暮年之时。
荀晏一眼望去,没有看到兄长家的幼子。
他们家几乎都是理性大于感性的人,可偏偏阿兄家的幼子是个……恋爱脑。
并且他执着于出台彧黑指导思想,作为头号彧吹,他多年来坚持在雒阳报上匿名和荀粲小朋友打擂台。
荀彧神色依旧,他絮絮叨叨的与孩子们嘱咐着一些话,说着说着便昏睡了过去。
荀晏轻轻叫了叫他,荀彧惊醒过来。
他的眼眸此时看上去格外的亮,不似先前的温和,而是带上了多年身居高位的威严。
他说道:“长倩,要照顾好他。”
几个早已不是稚子的儿子没有听明白,唯有荀恽一瞬间红
了眼眶,他哽咽着点头。
“你们都……下去吧。”
荀彧费力的说着。
庭院里又变得空空荡荡,荀彧不再说话,他抬手摸着幼弟的头顶,发丝软而细,而他的手却已经枯瘦苍老。
“阿兄,我会想你们的。”
“你慢点走,要带上我的。”
荀晏说着。
荀彧似是微微笑了笑,他又一次睡下。
毯子一角落在了地上,微风拂过,带起了一阵馥郁的香。
高阳里尽是哭嚎与呼喊,家家户户挂上了白幡。
颍阴荀氏最辉煌的一代随着荀彧的逝去而落幕。
自曹操开始,丧仪从简,族中族人的丧仪也皆是简单,唯有荀攸死时,世人才知其富,他的丧仪亦是极简,但他捐赠了一大笔钱财,资助关中建了数十家慈幼局,收留弃婴。
而荀彧留下的遗产则是寥寥无几,丧仪自然也是从简。
虽是如此,但荀文若之名海内何人不知,荀恽这几日忙得几乎焦头烂额,又得哭丧,几天下来就瘦了一大圈。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bl/b/bjQdR.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