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知。”
刘彻一手背在身后,一手在虚空地图上画了一个圈。
“据儿,这是我大汉如今国土,这里往北的土地朕会为你打下,从北方穿过极大一片土地就是极西之地,这里是不弱我大汉的丰饶之地,这里交给你,这是父皇为你定下的目标,未来你要带领大汉占领这里,能做到吗?”
刘据盯着地图,小脸严肃回道
:“孩儿定不会让父皇失望!”
刘彻哈哈一笑,俯身将儿子抱起,往上一抛再接住。
“好好好,这才是我大汉的好男儿!”
刘据严肃的小脸立刻破灭,忍不住咯咯笑出声。
这样的一幕不断在刘据幼年重现,随着大汉领土扩张,他年龄渐长,哪怕有了更受父皇宠爱的幼弟出现,他也没忘记自己的使命。
为大汉开辟疆土,是他生来使命!
朱元璋摇摇头,“咱以为老天爷针对咱大明,前些年不是旱就是涝,往后一百年还要降温,原来一切都有因果。”
天音出现让他明白世界之广袤,天音出现令他知晓人类之渺小。
他不知晓人类起源,不知几十万年就有人类,不知道短短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对于人类历史来说是多么短暂,更加不知几十万年人类史对于这个星球又是多么短暂。
原来他生活的这片土地很早就有人生活,上古人类太渺小,一场洪水就灭绝了,这样的灭绝在几十万年人类历史上是不是出现过很多次?
大明的两百多年历史对于人类几千年文明史微乎其微。
朱元璋摇摇头,不能再想了,越想越让人心灰意冷,不能因噎废食。
朱标批阅奏折,批到一半,看完转交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皱眉,“开海禁?”
开海禁成为近日热门话题,不吵到了朝堂上,南京城内也有百姓在讨论。
因是天音鼓励,锦衣卫没接到命令,也不敢拿这些大势讨论的人怎么样。
朱元璋也知道是哪些人,京城的学子。
他已经有好些年未开科举了,这些读书多年找不到出头之日的学子积攒了不少郁气,这是借着天音之势来抗议他。
朱元璋轻蔑一笑,“鼠辈尔。”
朱标轻轻咳一声,“父皇,天音说得也对科举是给底层人一个向上奋斗的口子,我们不该堵住。”
朱元璋摇头,“我如何不知?”
只是前面几次考出来学子只会四书五经,问政事、刑法、农事,一窍不通。
他挑选的是为老百姓服务的官员,不是一群不问人间世事年轻人。
这些人最后没处
安置,还要花钱粮养着,老朱何曾吃过这般大亏?
还没有人白白占他老朱便宜。
见亲爹心中有数,朱标掠过这话不提,又重新说起了开海禁一事。
“非得开吗?”
老朱皱眉,因老朱吃过水军的亏,也知道沿海一些跟倭寇纠缠的匪徒,正因为大海沿海太长,几十万水军都打不住,他才不想白白养这么多人,最重要的是现在还在跟北边作战。
朝廷没钱了。
老朱节省了一辈子,当上皇帝也没过上几天多好的日子,这些钱用来养兵了。
养兵打心腹大患元蒙,他心甘情愿。
养几十万吃白饭的水军,他不乐意。
“倒也不用。”
朱标看了眼折子开口道。
老朱眉头立刻松开了。
朱标继续道:“云南王沐英知晓爹您的忧虑,花了大价钱求问了后世不开海禁的方法。”
朱标一本正经道,还是他英哥懂他爹,他爹太抠门,本来花钱就能问到答案,偏偏不愿意出这个钱。
朱元璋热泪盈眶,“还是英哥儿念着咱呐!”
若是其他人敢私自问这种砍头的问题,老朱肯定当对方有不轨之心。
但要换成云南王,老朱就没有这个想法,沐英是他儿子,儿子孝顺老子有什么问题?
再说沐英一脉对大明的忠心可是经过时间验证的。
朱元璋一抹眼睛,问:“说说,英哥儿折子里都说了啥?”
朱标:“爹,后世人的意思是初期没必要开海禁,沿海渔民对抗风险弱,不开海禁也是保护他们,后世人的意思禁止民间下海也就算了,不能朝廷自己也限制了。”
“什么意思?”
朱元璋凝眉,“这是让咱学老四那混账玩意,官方组织船出海交易?”
“爹,大哥折子里附带了几个配方,一是制冰糖法,二是造玻璃法,三是烧水泥法。”
“儿子看了,后世人给出了一系列操作,还怕我们看不懂,还给了一本以四弟为主角的白话话本,话本里详细写了这几样东西的制作方法,儿子看了试一些,认为可一试。”
朱标说到这里打了个哈欠。
朱元璋这才注意到他有些黑的眼圈。
“什么话本?拿给咱看看!”老朱察觉到哪里不对。
“话本字数有些多,无法抄录,大哥通过天音传给了我。”上千万字,抄写到哪年哪月?
朱标只看了个开头,整个人仿佛打开了异世界大门,里面涉及了民生、粮食种植法、大明宝钞滥发贬值解决办法,虽然涉及朝堂争斗有些可笑,但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本好书。
这可比干巴巴的配方好理解多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bl/b/bjQrt.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玄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