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敛财人生[综]_林木儿【完结】(3152)

  四爷路过省城的时候,带着清宁拜访了老关系。把自己这边的老师同学都拜访了一遍。因此周扬才有这么一说。

  “你放心用吧。”林雨桐就笑,“每一分钱都干干净净的。”又问说,“老师什么时候回来?难得来一回,也见不上一面……”

  “这说不好,不过走时交代了。”周扬拿了炒瓜子过去叫林雨桐吃,“你要的那个果树的接穗,已经准备好了。都在地里埋着呢。你现在拉,或者明年开春接穗的时候再拉,都行。”

  那我肯定得现在拉。

  拉回去看够不够,不够还得想办法再弄。

  在周扬家吃了一顿午饭,下午找林玉健借了一辆卡车,直接给运回太平镇了。

  “二哥,我跟你说,这长接穗是秦冠,短穗的是富士。”林雨桐低声道:“这东西是我老师弄来的,没要钱。就是修剪果树的时候给预留下来的枝条。拉回来了,白给了人家也不知道心疼。回头冬天弄不好来年还得找咱要。适当的收点钱,多少我也不问。反正你一冬在家,估计时间都得耗在这上面。就留着自用吧。反正外面的价格是秦冠一块钱五十个接穗。富士一块钱五个。按这个卖吧。”

  那这卖了得多少钱啊。

  老二没推脱,只道:“我拿个零头,其余的卖完给你送去。你看是该给你老师还是谁的。就给人家,不能平白占这便宜。”

  行吧!咋都行。

  其实也没多少,这里面有自家果园里需要嫁接的接穗呢。

  这一年过的最忙碌,好像也最快。

  眨眼就到了年关了。

  放假了,四爷也闲下来了。

  两人商量着,今年过年回家不回家。

  以前有金大婶在,肯定是得回去的。今年上面又没老人,回去真不是必须的。

  但到了年三十,一家子还是先回了。因为今儿要去陵地里接祖宗的神位回家过年。在坟前放鞭炮,磕个头就回来了。

  这种事,都只带儿子却不带女儿的。

  林雨桐帮着英子包饺子,今晚一顿,明早一顿。要把饺子包成元宝的形状来。

  英子就说林雨桐给清平做的那个腌渍的海白菜好,“……一天就着这个吃馒头喝粥,我摸着那疙瘩还真下去了一点。”

  这东西得控制。

  “一个月一罐子,吃完了就去拿。有时候我忘了,你别忘了。”林雨桐叮嘱了一遍,又说,“等会从陵里回来,我们就直接回城了。明儿早上回来在村里转转给上了年纪的人拜个年……晌午在这边吃饭。”

  “成!”英子就说,“咱不管他们,就在这边吃。老大家那边说了,说今年大年初一在他家吃晌午饭……”

  去了干啥?

  林雨桐一点也不想去。

  英子就冷笑:“如今当自己是干公的人,回来说话都撇腔……”

  撇腔是说不说方言了,改说普通话了。

  这其实在县城很少见的。

  农村人把这种一出门回来腔调就变了的行为称为撇腔。觉得这种人一出去就忘本。不是啥褒义词。

  “你说以临时工,你高哉高哉的高啥呢?”十分看不上的样子。

  林雨桐常能从清宁的嘴里知道那两口子的事,接送清远,也能看见金满城。两人十次里有一次会说话。所以,对他们的情况还算是熟悉。

  只是这一年里,没怎么听过老五的消息。

  “过年也没见回来?”林雨桐问道。

  “回来了。”英子低声道:“瞧着马小婷那肚子,得有八个月了吧。过了年,估计是去不了了。”

  这两口子也是真行,带着一个孩子,去外面捡破烂,一般真做不到这份上。

  钱呢,肯定是也赚到了,可没根没基的在城里飘着,日子过成啥样,真不好说。

  男人们回来,林雨桐和四爷带着俩孩子回城了。得陪小老太守岁的。

  大年初一,小老太就不回来了。本来想着不叫俩孩子跟着的,叫他们在家陪小老太算了。结果小老太不乐意,“把孩子带上,不能说将来孩子大了连老家的人都不认识。这不合适!”

  在小老太的认识里,不能把根给忘了。所以孩子必须带。

  孩子带回老家,大年初一出门拜年,两人就根本没带孩子去,只叫在他们二伯家玩呢。主要是这带了孩子上门,人家就得给压岁钱。

  你说这有几家是没受过点恩惠的。

  那赖生苗子当初没要钱。这弄回来的接穗听说比外面买回来的便宜了一半。这要是带着孩子上门,一两块钱都拿不出来,至少得给孩子五块钱。

  想着这个,两人没带孩子。本组的人家转一转,就行了。

  可即便没带孩子,人家去给老二家拜年,碰见了,还都是一样照给。

  回去的时候英子就说了,谁谁谁给了孩子几块,谁谁谁给了几块。

  毕竟孩子对大部分人是不认识的。清宁还好点,以前跟着她奶,在巷子里聊一聊,还总能认出七八成的人。但清远却是真谁都不认识。谁给压岁钱他都收,顺便说一声过年好,笑的可甜了。跟着清平叫人,叫叔叔伯伯,叫婶子大娘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林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