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有个苍老的声音及时回应了他。“别喊了,就等着你呢。”
苏古川应声转头,看到一个手臂肌肉坚实的老人,穿一件无袖的交领短褐,就坐在墙角一堆煤炭中。
“克翁。”年轻的乌桓人站定抱拳,“如今可真是遇到难处了,只能来找克翁。”
克翁浑浊的眼睛在苏古川脸上扫过,好一会儿,才问:“换什么?”
“盐,铁锅。”苏古川低下头去皮袋子里扒拉两下,“茶也要。个杀千刀的换给我的茶砖是坏的。”
老头转到后面,提了两溜盐和两大包茶砖出来,又蹲到地上在一堆杂物中找铁锅。
苏古川趁机去看,只一眼就喜笑颜开:“呦,大连产的加碘精盐,南普产的红茶茶砖。还是克翁待我好。旁的都是什么奸商?连商标都不撕就以次充好,欺负人不懂汉字吗?”
“你也别怪他们。”克翁还在费劲扒拉杂物,一会儿甩出来一块盾牌,一会儿扔开一把匕首,甚至还有藤箱、木柜、人偶泥塑之类不知道什么时候混进去的东西。“赤山那事一出,整个辽东啊,都听不得‘乌桓’二字。我要不是自认为有几分脸面,再加上是看着你长大的,也不敢卖东西给你。”
苏古川低头:“他乌延惹事,关我们辽东乌桓什么事?且我们隔壁部落的□□,就是死在赤山的。”
“你还委屈上了?”克翁甩出一个黑色铸铁锅,“你回去问问你的好阿舅,蹋顿和乌延带着辽西乌桓投靠袁绍,他知不知情?没准还能从他的王帐里搜出乌延送的美人呢。冬牧线十年,养出这么一条白眼狼,谁气得过?”
没错,苏古川看着隐忍又识字,其实是辽东乌桓大人苏仆延的外甥。不过他命途坎坷,详细说的话,又是一个老长的故事了。
彼时鲜卑和高句丽都强盛,辽东乌桓在夹缝中求生。在一次与高句丽的战争中,苏古川的外公战败身亡,苏古川的母亲被掳为奴隶。生而为奴,其父不详,幼年丧母,长到十二岁上,还没有发育的半大孩子就又成了战场炮灰。
但他没有死,反而被辽东的巡边部队所俘虏,因为营养不良看着瘦小而进了育婴堂,读书识字,骑马射箭。后来,听说他当年存活下来的舅舅逆袭成了辽东乌桓大人,曹生就做主销了他的奴籍,赐名“苏古川”,送回到苏仆延身边。
往日里,苏仆延对待妹妹的唯一骨肉多有补偿,只是因为经历教育的不同,两人在某些观点上会有几分冲突。
但如今——
苏古川几乎是黑着脸离开通辽城的。盛夏的阳光普照,他却敏锐地感受到了笼罩在了头顶上的乌云,如同风雨欲来。
作者有话要说: 1,讲一下游牧和定居放牧。
查了不少资料,通俗地给大家讲一下。
游牧大家比较熟悉,通俗地讲逐水草而居,这里草吃完了就换一个地方,这里河流枯了就换一条河。
那怎么定居下来呢?
就要种草。
管理得当,品种优良,牧草一年中可以割几茬,有限的土地就能满足一户人家几百只羊的需求。牧民要种草,也就定居下来了。
定居的核心技术除了种草,还有草料的存储,不能割下来都烂了,那冬天牛羊还是得饿死。现在有干燥法、发酵法各种储存方式。
得益于技术的发展,如今我国牧民已经基本实现了彻底的定居放牧。
最后来说说小说中的设置:半定居半游牧。
种草技术跟不上,且基于环境保护的考虑,还是要草场转移。就分为冬牧场和夏牧场。夏牧场在内蒙古高原上,今日锡林郭勒一带,夏季水草丰美,但冬季零下三十度。冰雪封城。
所以冬天就得转移到大兴安岭山脚的冬牧场,雪少挡风,冬天天晴的时候能放牧。通辽就是今天的通辽,饶乐大约在今天的兴安盟,赤山大约在今天的赤峰。这一片好像就是清朝的科尔沁草原。
总之,我拍脑袋想的,就是冬天让牧民定居下来,降低死亡率,收拢民心。同时通过城市辐射控制草原。
有不周到的地方求轻喷。
第195章 苏古川
辽东乌桓的王帐,就扎营在通辽以南不到一百二十里的草原上。苏古川没有回自己的部落,直接往王帐去,天黑之前就抵达了目的地。
只见太阳已经有一半垂落到了西边起伏的地平线下,红色的余晖洒落在草原上,如同火焰燃烧一般。这其中,有一处在反射耀眼的光,不需多近的距离,就能看清那是王帐的金顶。
苏古川手勒缰绳,将马匹的跑速降下来。这匹黑色的良马,就一边喘粗气,一边穿过逐渐密集起来的乌桓人的帐篷。一路上,狗叫声不绝于耳,奴隶赶着牛羊匆忙躲避,而肥壮的武士与贵族则大摇大摆地向苏古川展示他们新得的首饰。
因为踩踏和牛羊的啃食,距离王帐越近,土地上的植被就越稀疏,露出砂石质地的土壤。而融合了安息香味道的膻味,则越发浓郁。
“我要见大人。”苏古川在王帐缀满红玛瑙的毡布前翻身下马。
两个妖娆的女奴屈身下拜,有些为难地解释道:“大人正在见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bl/hx5M.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空间文 穿越重生言情 女强文 种田文 无cp 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