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首的,就是颍川最庞大的四大家族:陈、钟、荀、韩。
当然了,这个排名有许多人是不服的。像是庾氏、方氏、许氏也是大家族,此外还有无数郭家那样的小寒门。
但是,世家排名,人口、财富都不是最重要的参考因素,官职和人才才是。二十多年前颍川号称有“颍川四长”,指的就是钟皓、陈寔、荀淑、韩韶这四个人。这种名号可不是随便传的,自然是势力最庞大的家族挑出代表人物来放在一起,进行舆论资源的捆绑和互补。
颍川没有比这四个人官位更高、才华更好的人了吗?
自然是有的,但他们都不属于顶尖世家。
所以,总的来说,此时的颍川以陈、钟、荀、韩为首,还是相对有公信力的。
荀淑和钟皓几年前去世了,但他们的儿子也都是名士。荀氏有“八龙”,钟家的长子是颍川郡主簿,官不大,但权力不小。
陈寔和韩韶也都不年轻了。一个在家乡开私学,一个在外地做官。
今天到达会场的,除了陈寔,大都是各家的中青代。在阿生看来,就是跟曹嵩差不多年纪的那批人:做官的、求学的、开私学的都有。
曹褒带着曹操阿生,坐在主人席位上,跟各种各样的人打招呼问好。阿生的手脚都快要被频繁的行礼弄麻木了,才等到所有人都入座,乐工奏起丝竹之声,场地中央开始有名士展现煮茶的手艺。忽视奇怪的葱姜橘皮的味道的话,也称得上赏心悦目。
一轮茶汤。
二轮点心。
三轮用击鼓传花行酒令。
曹褒就在这个时候露出了一两分要给家中孩童找蒙师的意思。当然了,他不可能直接在席上问“你们谁愿意给我家孙子当老师啊”,无礼,而且尴尬。曹褒的做法是在酒令上故意动了手脚,让曹操领到了。
吟诗作赋。
放在四十年后曹操非常擅长,但在这个时候,他这方面的技能点明显还没有点亮啊。不得不说曹褒也是个老狐狸,早就把双胞胎的技能天赋给摸透了。算术惊世骇俗,兵法历史见识不俗,就连《论语》《诗经》也是难不倒的,最大的短板是在文学创作和琴棋书画上。
阿生和曹操两个人凑在一起琢磨了半天,才凑出一首诗来。
小朋友作诗,本身也是行酒令的乐趣之一。后来的王献之十岁左右的时候也跟父辈玩过曲水流觞(注【1】),作不出诗来只好罚酒。按照双胞胎如今的年纪,已经能够喝一两杯酒了,因此他们要参与酒令也是可以的,没人指望他们能够作出名篇。
但既然诗成了,大家也就捧捧场,互相传看。
此时流行古体诗、乐府诗。平仄字数的要求没有唐诗那么高,但也不能一点都不押韵。曹家兄妹第一次写诗,自然是能够被人挑出错来的。但年纪放在那里,还是夸的人多。
“字全写对了,意思也通顺。”
“哪通顺了?前半部分还是四言,后面就成了五言,最后出来一句七言的。”
“欸,你不要拘泥于字数,意思可是通顺的。”
“哈哈哈,小儿之作,算不错了。”
“不押韵啊。”
“这个字写得不错,好腕力!”
……
真真假假的,曹操看不明白。于是起身大声说:“若是不能通过,我就罚酒。诸位都是名士,不要因为我年纪小而包庇我。”
阿生也起身:“我跟阿兄同罚。”
大人们哈哈而笑。陈寔亲自将一个空杯满上,示意婢女端过去:“小郎君好气魄、好风仪,还请罚酒。”
双胞胎将桃花酒分分喝了。
场上又是一阵叫好声。
曹褒趁机谦虚地说:“也就是他们年纪小,才学浅薄也不会引人非议。我听说,即便是和氏的美玉,不经过雕琢,也无法绽放它的光采。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应该抓紧时间学习,不辜负光阴。”
曹褒这般说完,基本上智商在线的都明白了:曹褒是要给曹腾这个前宦官的孙子找老师呢。这个工作接不接,每个人心里考量都不一样。
第47章 春天里
上巳节的宴会上风声已经放出,接下来就是挨家挨户去拜访了。
“你们要做好准备。”曹褒跟双胞胎说,“在宴会上给我这个长官脸面,不代表就会收下你们。蒙学不比私学,不能放养。世家要名声,不会想收宦官之后入门墙的。”
曹操面色不好看,他是第一次直面赤裸裸的歧视:“他们看不上我们,我们还要去低声下气地恳求吗?”
“不是低声下气。”阿生说,“他们挑弟子,我们就不挑夫子了吗?双向选择的事情,能成是双方的缘分,不能成也就不用强求。”她在心里暗暗地补上一句,那些真·狗眼看人低的家伙,她一定会在小本本上记上一笔。
我们现代人喜欢记仇。
世家分布在颍川郡下面的各个县。曹褒拉来一辆敞篷的牛车,就带着双胞胎上路了。他们先从远处开始走起。
舞阳韩氏家族拒绝得很委婉:“两位小郎君都是良才美质,但家主外出为官,我们不敢擅作主张。”根据曹褒的说法,韩韶是个好官,曾经为了救灾民不惜冒着杀头的风险擅自开仓赈济。可惜韩家如今留守老家的没有同样魄力的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bl/hx5M.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空间文 穿越重生言情 女强文 种田文 无cp 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