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避免被山林野兽刨坑,也为了多装点尸体,我们至少挖了两米深的洞。
我听到织田让我休息的话之后,停下自己手边的铲子。除了休息之外,我们也没有什么其他选择。在工作还没有结束之前,我们是没有办法回市区吃饭的。
“这份工作很少人会来做。我以前都是一个人做的。”
就像他说的那样,他很熟练,所以工作了那么久,姿态依旧从容,衣服也没有乱过,但我的衣服却沾满了泥土。而且,在我停下动作之后,他还有体力继续保持着挖坑的动作。
很显然,他只是为了让我休息一下,才提出休息的。
“你叫什么名字?”
工作了三个小时多,他才问我的名字。
我觉得他并不属于那种非常会社交的人,只是为了避免彼此安静而陷入尴尬的局面,才开始扯话题。
“绫小路,绫小路清隆。”
“绫小路这个姓氏很少见。”
确实,日本大概只有不到一百家人有这个姓氏。
青年继续说道:“我叫织田作之助。来这里相当长的时间了……”
因为底层人员流动性太大的缘故,今天见面,下一次也不能再见,所以他也没有给出什么像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可以来找我”的承诺。不过,正常来说,人也不至于那么古道热肠。
我“嗯”了一声。
我短暂地休息了一下,便继续跟着做。
林间落雨淅淅沥沥,透来的“沙沙”落雨声反倒在漫长的时间里成了有节奏的类白噪音,反倒让我容易神游天外。可是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
为了避免他们身上留有太多的痕迹,可以被人追寻到,我们都会把他们的衣服全部扒光。
电视节目上是需要故意设计给警方知道死的人才会在死者身上留证件,但真实情况是,我们一点痕迹都不会留,连衣服都不会有,甚至会把脸、指纹、掌纹都处理了。
这真的不是普通人愿意干的活。
脏、乱、累、苦、难。
我挺佩服面前这个织田作之助愿意一声不吭地一人做这些活。
把尸体埋完之后,我们回到车子上。
织田作之助负责开车,我的手到车上后还保持着过度运动后的轻颤。
织田余光扫了我一眼,不疾不徐地问道:“你还好吧?”其实他看到我头部的伤的时候,曾经欲言又止,最后还是选择了平静地假装没看到。现在加上我又手抖,他终于发问了。
我把手放进口袋里:“没事的。”
人体内的钙和镁是负责镇定神经的,过度运动后大量钙和镁就会流失,所以人会感到酸痛,也会肌肉发震。这是正常现象。
“……你应该也饿坏了,我带你去吃饭吧?”
织田也没有理会我同不同意,直接下了决定。
我没有推辞,因为我确实饿了,懒得在这种人情上多花功夫,直接说道:“等我工资拿到了,我就把钱给你。”
“没关系。”织田眼睛一直盯着前方,颇有大家长照顾小辈的气场。“只是小钱而已……你性格很好,你是我见过的一句抱怨话都没说的人。”
这活不容易,还淋着雨,挨着饿。
“抱怨并不代表可以不做,所以没必要抱怨。”我淡淡地说,“我也想活下去而已。比起饿死街头,这些不值一提。”
19世纪美国超验主义作家亨利·戴维·梭罗也说过类似的话。
「不管你的生活多么卑微,面对它吧,把生活进行下去,不可逃脱,也不能报以恶言。」
织田的视线落在我身上。
“你今年多大?”
“十五。”
“还很小。”
“听说港黑两大干部十五岁就已经做百人长了,而我现在也不过是普通的底层人员。所以,十五岁只能说是个普通的岁数,不算小。”
织田没有说话,不知道是不知道怎么回应,还是突然出神,没听到我的话。反正过了相当一段长的时间,久到我几乎可以判定为他并不想说话了。
织田作之助放下手刹,回头看我。
“你吃咖喱饭吗?”
“…吃吧。”
我看向窗外,发现我们停在海边的洋食馆,可以听到风将远处的海潮声送到耳边。
织田下了车,带头走在我的前面。
“这里很不错。”我见过无数照片里的海,仅靠颜色我就可以断定湖水所在的地理位置,但是我却没有真正见过一片真实的海,说道,“我喜欢海。”
或者说,我喜欢真实的东西带给我的新体验。
“我也是。”织田听到我的话,顺着我的目线望向海天交接处,“我想过以后买一个可以望见海的屋子。”
“会有的。”我说道。
这句话刚落,我见到性格温吞木讷的织田脸上少有浮出少有的笑意。
“承你吉言。”
织田顿了顿,继续说道:“如果你暂时还没有工资,吃饭又是困难的话,或者想看海,你可以来找我。”
“织田先生,你真是好人。”
在选择直率地接受好意而道谢,还是赞美织田上,我选择了后者。
毕竟,比起感激来说,赞美的话更叫人印象深刻吧。
而且仔细想想,无论是历史还是宗教,亦或是民族,赞美诗篇总比感恩诗多得多。宗教里面还有专门的词汇给教徒敬拜神明,赞美神明的诗,还有以此衍生的职业,比如专门写赞美诗的职业,叫做诗歌作者(hymnodist),学习写赞美诗的学生是“赞美诗学生”(hymnologist),甚至还有被称为“诗歌学”(hymnology)对诗歌、赞美诗作者和赞美诗撰写谱曲的学术研究,。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bl/hzWV.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白沙塘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