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子上最先出现的人是马和。
他作为此次被派出的正使,自是这条船上地位最高的人,在他之后的是若干名副使。寻人不易,为了尽可能不遗漏一个汉人,这次前往日本的使节团的副使人数是创纪录的三十六人,衙役小吏更是不计其数。
马和没有在楼梯上多做停留,多日的航海生活让他面上带着点疲态,但他的眉目和周身的气质却无丝毫疲态不说,还带着一丝锋利。
他恭敬地取出一封明黄色的卷轴,随后一撩袍角,跪在了洪武帝面前,双手将卷轴奉上:“臣探访日本诸地,寻回失民五百一十四人,同归者七十三人。”
“很好。”洪武帝伸出手,接过卷轴展开粗粗一看,见到因为各种原因留在日本的只有十七人,顿时被这数字烫了一下用力闭了下眼睛。
七十三人回国,十七人留下,也就是说起码有四百多人死在了异国他乡。
他吸了口气,将卷轴递给长孙,然后祖孙二人齐齐看向缓缓从船梯上走下的老人们。
这些人的年纪其实都不算很大,他们中的大多人和洪武帝都是同辈,但是因为此前的生活环境过于困苦,这一个个看上去都称得上是老态龙钟。
有几个人的身体状态甚至无法独自下楼梯,是被放在箩筐里从船上吊下来的。
“我,我死也要死在这儿。”勉强从箩筐里爬出来的一个老头一边艰难地站起一边倔强地说道,“就算我化成泥,变作土,也要做咱大汉的泥土,养我大汉的花草,不给他们用。”
“老哥哥,你瞧着年纪也不大,可别说这种话,”洪武帝亲自将他扶到一个软凳上坐下,安慰道,“咱们这个年岁的人好日子还在后头呢。你看我,我现在没事就种种菜逗逗鸡鸭,有事就找儿子孙子来帮忙,这日子过得多有滋味啊。”
老头看了眼扶住他的洪武帝,又看了眼扶住他另一只手的青年,此前他坐在兜里也没看到下头的动静,见他态度温和,便将他认作是来接亲人的家属。
抖了抖胡须后,老头悲道:“老弟弟,你不知道,咱可没你那么舒坦,哥哥我啊看不上日本女人,打了一辈子光棍。咱这把老骨头坦白说,就是回来等死的,就是不知道咱在那儿攒的钱在这儿能不能用。”
“能用,当然能用,老哥哥放心,你们回来,什么都用不着担心,朝廷都给你们安排好了。”洪武帝拍了拍他的肩膀温和安抚道,“若是有家就归家,朝廷给你们发补贴,若是找不到,就给你们发宅院,给你们治病,总之,你们回来就是过好日子的。”
“只要活下去,什么好日子都在后头。”
第155章
将人接回来享福,洪武帝还真不是说说而已。
在船回来以前,洪武帝就已经命令沿海各地做好了接待准备,房子土地都安排上,还都是选的各地治安最好、地方乡老最能干、乡邻气氛最和乐的地方。
考虑到归来的人可能丧失了劳动力,他还特地命令地方政府届时每月发放米粮布匹补贴,并从中拨出一小部分用以雇佣当地的青壮来搭把手,减轻老人们的生活负担。
可以说一应政策之下,只要老人们没有大病大灾的,这辈子都能平安顺遂。如果要去找家人,洪武帝也下了命令,让地方官员务必尽心竭力,弥补老人的遗憾。
这其实也是日本方面为何如此爽快放人的原因,如果大明想要带着一群青壮年离开,那么哪怕是日本政府再忌惮大明,也要好一通扯皮。
正是因为这些归来者都是老人,虽然日本方面也会觉得有些没面子,但总体还算过得去,在朝政的时候甚至还会说几句这是大明给他们解决困难云云,也算是块不错的遮羞布。
众所周知,老年人的体力和健康状况就放在那儿,能创造的社会价值十分有限,却还占用不少粮食及资源,对于如今的日本政府来说可以说是累赘,如今不少日本深山村落就有将六十岁或是七十岁的老人背上山任其自生自灭的情况。
虽然从官方的角度来说他们明面上是肯定不会支持的,但从地方政府任由这样的恶习发展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习俗”就可以知晓他们真正的态度。
所以,他们着实是不太能够理解大明朝为什么要将这么一群累赘带回去。就为了所谓的面子吗?那未免也有些太不值得了。
值得和不值得不是让外人来说的。
皇太子研墨,洪武帝亲自执笔誊抄,祖孙两人代笔,将这七十三个千里迢迢归国之人的名字写在了黄册之上。
自此,无论他们离开前是哪儿的人,现在他们都是名正言顺的大明人。
朱元璋将这一本单独立册的户籍册郑重交给了户部侍郎,又把自己亲手写好的户籍证明一一发给这些面上还带着惶恐和茫然之色的归者。
听到这些战战兢兢的老者说出的谦辞后,朱元璋温和道:“不必觉得麻烦了我们,诸君会有如今的遭遇,皆是因为国家贫弱。说到底,这是我为帝王,他们为朝官、为兵士的无能,才让你们遭受此等一劫。”
“硬要说来,这事本就应当是我们请求你们的原谅,未守土,未安邦,是我等的过失,听你们一句谢,咱惭愧啊。”
“不,不是这个道理。”这些远离汉地多年,汉话中不可避免带有几分艰涩的老人连连摆手,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来宽慰洪武帝。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种田文 洛娜215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