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想让爷给你出个主意,卖了那些盛产的普洱茶?”十四爷明白了。
“是啊,是啊!”普洱知府狂点头:“微臣实在是没好办法了,只能来请教十四爷……。”
十四爷也没多少办法,只能将茶叶往蒙古那边销售。
无奈的是,这几年大家都知道蒙古那边茶叶好销售,故而都往那边卖,可是别的地方好说,云南这地方,离蒙古太远了。
办法还没想出来,广州那边来了消息,新会台风登陆,那里被台风吹的一片狼藉。
康熙坐不住了,他刚从广州那边过来,这就有台风登陆了!
于是,圣驾立刻起行,回到了广州,直接就去了新会县城。
新会这个县城,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南部的银洲湖畔、潭江下游,东与中山、南与斗门相邻,北与江门、鹤山,西与开平、西南与台山接壤,濒临南海,毗邻港澳。
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河网密布,物产丰饶,新会葵艺闻名遐迩,新会陈皮享誉天下。
素有“葵乡”、“陈皮之乡”、“鱼米之乡”之称。
新会是南粤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一直是四邑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新会县,元属广州路,明清之时,属广州府。
此地盛产陈皮,也就是橘子,但是新会这个地方吧,多山而少田,又靠海,康熙到了之后,发现这里真的是一片狼藉,房倒屋塌,百姓死伤无数。
再说新会这个县城,普恭帝元熙二年,即宋永初元年(420年),刘宋朝分南海、新宁立新会郡,“邻县十二,户一千七百三十九,口万五百九”(见《宋书地理志》)。
这十二个县,是宋元、新熙、永昌、始成、招集、盆允、新夷、封平、封乐、初宾、义宁、始康。
这是新会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也是第一次管辖地区。
经过数百年的朝代更迭和行政变化,在明朝时新会的地位达到了高峰,洪武二十四年,新会开始围筑县城,县城西起犀山东至马山,周长六百六十丈,县衙建于城内。
至万历年间,城池修筑至会城河边,周长约五公里,新会城成为了广东第三大城,仅次于广州城和潮州城。
这么一个大县,成了这个样子,康熙犯愁了。
张榜安民,因为太上皇龙驾在此,赈济灾民的事情,可不敢马虎。
可是有个难题,摆在了康熙的御案上,新会这里损失惨重,尤其是他们这里盛产的是陈皮,结果一阵台风过来,陈皮都吹跑了!
今年新的青柑还没成熟,让大家怎么过日子呢?
“青柑?”十四看了一眼如今新会县令:“不是橘子吗?”
新会县令给他解释道:“恂亲王有所不知,这新会的橘子是酸的,一般人不能吃也不爱吃,都能酸倒牙的那种酸,只能取橘子皮做陈皮,还得是青色转黄之后取下来,青色的时候,就叫青柑,黄了之后叫黄柑,其实不甜的,这地方不缺水果,没人爱吃这个。”
十四爷却道:“去给爷拿来一个看看!”
新会县令不知道十四爷为什么要看青柑,幸好这县衙里头就有果树,出门就摘了一个给十四爷。
十四爷看了就笑了:“皇阿玛,皇额娘,儿臣有办法了!”
“你有什么办法?”康熙看到十四拿了个青色的果子看了看,就有了解决的办法,不由得好奇地问:“你要收购这些果子……晒果千么?”
乌雅氏也觉得十四是这个意思。
“不,儿臣想到了云南的普洱县。”十四爷笑了:“要解决新会县的事情,首先说普洱茶。”
普洱茶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就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
唐宋时期已有很大的发展,但是依然没有“普洱茶”的名字。
一直到元朝,虽然元朝是个短命的朝代,但是元朝时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来写成汉字,就成了“普耳”(当时“耳”无三点水)。普洱一词首见于此。
到了明朝的时候,万历年间谢肇制在其著《滇略》中,提到“普茶”(即普洱茶)这个词,该书曰:“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
这是“普茶”一词首次见诸文字。
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亦有“普洱茶出云南普洱”的明确记载。
清朝阮福《普洱茶记》:“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洱,已自唐时但是具体什么时候写的,十四爷不知道,但是他知道青柑普洱!
柑普茶(又名新会柑普洱茶),它用广东新会大红柑或小青柑和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普洱茶为原料制作而成的一种茶,是普洱茶的一种。
其特点一是入口甘醇、香甜,有独特的花香味和陈香味,这是由于新会柑的果香味特别,普洱茶长期吸附了柑皮的果香味所致。
二是保健作用突出,发挥出新会陈皮“理气”的功效。
柑普茶特点:新会陈皮和云南普洱的材料完美结合,混然天成,越陈越香。
陈皮和普洱均为养生保健佳品,两者特点都是以越陈越香、越陈功效越佳、越陈越有价值而著称于世,柑普茶无论是外表还是内涵,均浑然天成,堪称一绝。
也就是说,这东西,扛放!
哪怕海船在大海上行驶个一年半载的都不怕。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初吻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