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临琛寝殿所有东西也都变成了双份。
皇帝寝室的变化瞒不住有心人。
麦冬本就知道皇帝身边有个灵物,是以丝毫不惊讶;其他有资格日常见到皇帝的宫廷内人,更是各个把头垂的低低的,半点想法都不敢有。
云葵出现得光明正大又秘而不宣。
但流出去的些许细枝末节,让一些人开始急了。
第一更。
我9点才到家,今天一天内三更是赶不上了。正在努力赶稿,争取明天都还完。
讨厌一些没有边界感和不守信用的长辈啊摔QAQ。
第74章
太和五年是戊申猴年,又到了会举行乡试的年份。
这是大锦的第三个大比之年,也是这一年开始,陆陆续续有女子通过县试、府试,开始有‘女童生’和‘女秀才’出现在百姓们的生活中。
人们这才惊觉,原来女子读书居庙堂,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
各省开始为乡试做准备的时候,安临琛正对着手上的报表数字皱眉。
可能因为是衍生世界的关系,阿拉伯数字在这里是被广泛使用着的;有了数字当基础,安临琛直接开挂。
现在的算学其实发展不错,至少九九乘法表有一定普及、账房的算盘都打得贼溜,但他还是将现代加减乘除的基础算法、表格饼柱状分析图、百分比这些统计神器通通弄了出来,而后下放。
朝中一群没有学过算学的大臣被坑的鬼哭狼嚎,看到这些东西就头皮发麻,但到底是皇帝发下去的东西,短短时间内,就见到了不少成效。
比如现在安临琛手里的,就是一张去岁税收的统计总图。
大锦开朝前三年免税,用以修生养息,是以太和四年才是正经收税的第一年,年底各地税款征收完毕,汇聚到京再入国库,即使各个环节都流畅,皇帝本人也还是在五月才拿到这份清晰表格。
安临琛盯着其中标着‘银钱火耗’的这一项,眉头紧锁。
所谓火耗,是银子在变为碎银以及重新熔铸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耗损,现在的政策里有一条就是‘火耗归公’①,即地方官在征收钱税时,可以有一定比例的耗损,只要不超过这个比例,其产生的损耗朝廷都是认可和买单的。
但这是一个空子,别看小,实际上只要有心人愿意为之,能凿下不少的钱财。
虽说水至清则无鱼,但安临琛更喜欢从源头杜绝这些可能。
若是这银钱,没法再私自分割了呢。
他脑海中划过元宵节上老翁拿着戥子秤和蜡丸分剪银子的场景。
随后,安临琛起身,开始翻博古架,翻出一张薄薄的纸张来。
上面正是铸就银币的银铜配比。
这还是来到这世界之初时他写的,那时他将能想到的通通都了写下来,却没想到五年后才翻出来。
大锦的铸造工艺本就巅峰造极,炼铁技术相当成熟,至少在书中,百炼钢早就是成熟技术了;现在又因为玻璃水泥以及火器这类需要高温煅烧的新事物出现,工匠们对建造高炉、焦炉的技术也在不断的改良与精进。
平日里光看那些精致的钢铸玻璃器模型,就知道他想要的银币铸造,对于现在的技术来说小菜一碟。
细看了几眼这张已微微泛旧的纸张,安临琛有些自嘲。
他这个皇帝当的,真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当到今天才突然想起来要整理货币体系。
感谢他那迷人的老祖宗,至少现在的大锦已是车同轨、书同文,让他没有需要统一度量衡的烦恼。
各种念头交织翻涌只瞬息之间就被压了下去,安临琛神安气定地安慰好自己。
——想要加铸发售新币、开启国有银行,就得等天下太平、百姓归心了以后才更有实施力度。
现在正是好时候。
他还是很英明神武哒!
稍微整理了下资料,安临琛就去了内廷找人。
内宫十二监四司八局,其中银作局负责打造金银器饰,正是此刻安临琛去的方向。
他想要找人先手工做几枚银币试试,毕竟这是准备面向全境大量发行的东西,必然不可能他一拍脑袋就立马实施。
但这并不妨碍他现在就去找人设计样式啊。
帝王亲临,银作局的人眼睛亮了起来。
皇上又要搞什么新东西啦?
银作局门口,远远看到帝驾的众人难掩激动,在掌印太监胡幸的带领下整齐行礼。
“参见陛下!”
声音震天。
安临琛不在意地挥手,“免礼平身。”接着迅速进门,“将这里手艺最好的银匠给朕找来。”
胡幸整个人兴奋得微微发颤,却快而沉稳的接下了话:“是,陛下,小的这就去办。您内间歇着?”
安临琛点头,倒没坐下,而是环绕着房间闲逛了一圈。
殿外,还未散去的众人眼热的看了眼出来的胡公公,却没发出声音,老实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去。
内廷经过这几年的大换洗,还留在宫内的人越来越少,很多局、司已经合并,所谓的内宫二十四衙门早已名存实亡,尤其皇帝这些年都没什么召新人的打算,人数上愈发萧条。
但这并不代表内廷人就时期死气沉沉了。
相反他们很是活跃,充满朝气和希望。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穿书 爽文 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