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云塞给资料庞大繁杂,他囫囵吞枣式的消化下来,对于书中的朝代也只是有了个大概的了解。
按照历史排序,如今时间表也该对标清朝了,想来各路发展应该比较完善。
晚风吹拂在脸上,安临琛兀自笑了起来。
确定自己完全安全以后,他真的松懈了太多。
常识问题都能抛到脑后,略显智障。
不过他这个皇帝都这么忙,底下的人这么早下班,不太好。
安临琛收回思绪,决定在继续逛一逛。
真实的古代夜景,他很好奇。
电影电视剧里也好、书本描写也罢,都只是后人复原、窥其一角罢了。哪怕以后他会习以为常不再投注目光,至少这一刻他兴致盎然。
如今各地虽刚刚喘息过来,但天子脚下已然繁荣起来。甚至因为还没具体规章制度的发布,钻空子的小商小贩反而更多,比平时更为繁荣些。
安临琛出去也有地方逛。
麦冬面上老神在在的跟着皇帝,私下里却在哭自己的小荷包。
陛下身上半毛钱都没带,等会还是要他出血。希望陛下能记得打赏他。
T^T
第10章
盛京的建设程序,是先建皇城,包括帝王宫殿和百官办公、居住场所。后围绕皇城定内城,作为官眷百姓居所。最后在内城的正南方向规划了一大片外城,三者环环相扣,形成了整个盛京城池。
天子坐北朝南,皇宫正坐落在整个城池的中轴线上。官府同样集中于这条中轴线上,显示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
锦安侯登基是大势所趋,是以这座城没有遭受炮火,保存的非常完好。除了时间带来的痕迹,并没有新增伤痕。
如今帝王登基,皇城各处自然也早已被理顺,顺利运转起来。
安临琛对皇宫内部好奇,对外面更是好奇。皇宫日日要待,一对比,自然是外面更吸引他一些。
马车上,安临琛仔细回想着盛京整体布,但显然他对这方面的存储量不足,便又将视线转向了万能秘书。
麦冬:“……”
万能秘书麦冬任劳任怨的科普了起来。
安临琛在这不急不缓的声音中慢慢勾勒出一个盛京城。
盛京形制规正,东西较长,南北略窄,平面呈长方形。
整座城共十三座城门。依势而建,各有不同。
北面为内城的最外围城墙,只有两扇门,左为德胜门,右为安定门。
南面则有着最大的城门永定门。永定门作为外城城墙的正门,为整个盛京的入城门,同时直通内城的正阳门。
左安门和右安门居其左右。
正阳门作为内城正南门,又处于中轴线上,为整个盛京的正城门。
是以规格最高。
门楼五观,蔚为壮观。
同面城墙上西是宣武门,东是崇文门。
如此一来,整个地图上,南北向除了西便门和东便门外两个小门外,再无其他城门。
剩下的东西向外城墙上各有三个。
分别是西边的广宁门、阜成门和西直门;东边的广渠门、朝阳门和东直门。
城内和城外的交通,便依靠这十三个城门相连;城内街道宽敞平整,和城门相连接;同时南北干道之间穿插着东西向的横街,经纬分明,排列规整。
这些大小长短不一的街道,给盛京划出了极具特色的街巷胡同。
据资料记载,整个盛京共有街巷胡同约1100条,其中有名有姓的胡同约460条左右。可想而知居住人数不算少。
这还只是刚开朝初,以后缓过来了,人数更是只会多不会少。
除此以外,市坊胡同里还藏着不少官僚府第和寺庙,多占据着较繁华地区或风景优美的地方。
稍微宽敞点的街道旁,吃食、旅馆、酒肆、各色商家一家挨着一家。
很多不起眼的地方藏着一些手工作坊如制衣坊、织染坊、豆腐坊、磨坊等。
商住一体,人声鼎沸。
偌大的盛京由它们组成。
*
京城正中间有一条大街,南起永定门、北至正阳门,宽达百米,贯通城市南北中轴线。
官方名非常简单,就叫‘正阳门大街’。
但是百姓一般不这么叫,称御街、天街的多。
因为过了正阳门便是承天门,直通帝王宫殿,所以这条街也叫作“天街”。
安临琛此刻就走在这条天街上。
从工部到这里,马车花了快一刻钟。
下了马车,太平光景迎面而来。
随风而来的嘈杂人声并不清晰,热热闹闹的晕染出人间烟火气;民众三三两两的走着,或悠闲或奔波,交织成流动的人海。
晚风拂过,亮起的灯笼更柔和了几份天空。
天街两侧都有人工河,宽约三五米。两岸以为商家居多,大抵不差钱,河上隔着一段路便架了桥,精致大气者有,古朴庄重者也多;宽窄各异,制式繁杂,各有各的韵味。
后面隐约能看见人家,河边也有石制围栏防止落水。
再往里看,能看到沿河种着的树;银杏、榆为主,株行距整齐划一,纵横成行;银杏叶微微泛黄,即使在这昏暗的天色里,仍添了一抹引人注目的异采。
原地顿了一会儿,安临琛才走动起来,慢慢悠悠地融入了这热闹街市。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chongsheng/01_b/bjRlR.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穿书 爽文 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