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太子卷又忙,皇子们全重生了_文元党【完结+番外】(96)

  祁多鱼:“是。”

  方藻休学了三日,没有来,伴读小团伙暗戳戳议论他是羞于见人。

  大皇子站起来,依照上辈子的轨迹,十年后大齐会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寒冬,贫困地区一城能死半数人。

  第二年开春后,太子进献一物‘蜂窝煤’,大齐开始征地挖石炭,制作蜂窝煤。

  蜂窝煤正式售卖后,家家买煤,户户买煤。

  复冬,严寒依旧,长安几无冻死之人,因为父皇在政年号德乾,那一年被誉为‘德乾盛世’,也被称为,‘蜂窝盛年’。

  蜂窝煤推行后,据太医院统计,长安城各大医馆中拉肚子的病人都少了。

  因为冬天,百姓有能力喝热水,吃热粥了。

  一首《卖炭翁》流传进大街小巷,太子发言,不让《卖炭翁》的腐败走进现实。

  有太子用血威慑,大齐对开采石炭的管理十分严苛和规范。

  如今他拿着结果站在事情的起始。

  “石炭要开采,它不是杞人忧天,它是利国利民!”

  没人比他更清楚蜂窝煤的价值。

  “它可以为大齐千家万户在冬天带来一锅热粥,省下几枚买柴火的钱,至于开采遇到的阻碍,在利国利民面前,执权者当以雷霆手段横扫。”

  上一世太子能扫,父皇不能吗?如果不能,要他何用,赶紧退下来让该上的人上去!

  只是蜂窝煤为何会提前十年出世?

  张尧要被这一个两个的气笑了

  “你说横扫?遇到炭地却有百姓耕种你当如何?”

  大皇子想也不想:

  “收田,把所有的田收归官府,只许他们耕种不许他们买卖,官府有权利随时征用这些田地,再给他们一笔足以全家生活三年或四年的钱财,分一块荒地,官府协同百姓开荒种植。”

  上辈子太子就是这样做的。

  张尧像听到了什么大笑话。

  “你这与强占他人钱财有何异?收归官府所有?说的好听!人家生在那里家在那里,还开垦荒地?”

  “若当地官府荒地不足如何?”

  “若煤地就在百姓家宅下面要如何?”

  “你对百姓强征暴敛,对握有大片土地的地主、官宦该当如何?!”

  “重复你上面的招数?若所有地主联合起来,群起而攻之发动叛乱又当如何?”

  大皇子在张尧的逼问下压死了眉,满脑子都回响着张老头的‘该如何’。

  上一世太子处理的轻轻松松,没见哪个人发动叛乱啊。

  他知道了!

  大皇子一脸认真:“所以这件事要找个合适的时机。”

  “打完匈奴,建立了威信,大齐成为天子的一言堂,推行此举,必顺风顺水!”

  上一世就是打完匈奴后推行的,太子亲征,在匈奴战场立了功,举国欢庆,臣民顺服,天时地利人和,才能这么顺利的推行蜂窝煤。

  张太傅闻言,脸色好歹能看了。

  “若是这样,只能让你的决策不被强硬抵回,里面的软刀子,不会少,阻碍和怨言依然重重。”

  “你那收地的点子,不要再提。”

  大皇子十分混蛋的落座。

  事实证明即便知道了方法,当历史重演,该不会的还是不会,抄都抄不明白。

  就像上战场打仗,遇到与上辈子一样的战况一样的敌人,你明知道他会被打败,但你能保证招数对垒还与上次一样吗?

  不能。

  这不是他的错,是太子过于变态。

  祁元祚早在大皇子发表‘土地收归国有’的言论时跑了神思。

  他逗着88:“大皇子这么厉害?他上辈子把土地收归国有了?这眼界进步了千年啊!”

  “我怎么没看出他还是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政治人才?”

  88心虚,88结巴

  “啊……这个,可能就……对,一定是跟穿越女学的!”

  祁元祚呵呵两声,也不揭它的短,由它自欺欺统。

  “他成功了吗?”

  88:“当然!我儿子怎么可能不成功!”

  祁元祚:“……蠢蛋,你知道鸡蛋是个什么馅儿的吗?”

  88:“啊?”

  “蛋黄馅儿的,不用思考就能从外面看到里面。”

  88怀疑宿主在骂它,但是它没证据。

  张尧咳了两声惊醒走神儿的小太子。

  祁元祚若无其事的站起身

  “太傅问——为防大齐柴木不够,开采石炭取代木材,是杞人忧天还是有备无患”

  “孤以为无论是杞人忧天还是有备无患,归根结底是要不要开采。”

  “最安稳的方法,如守知所言,等到大齐遇到薪柴危机再行打算。”

  “但真正让上位者感受到了这样的危机,一定是下层的百姓已经付出了让上位者难以忽视的代价。”

  尹守知垂眸细想,不由得赞同。

  “现在若要由官府出面强行推行,在石炭发挥重要作用前,势必阻碍重重,怨言不休。”

  “孤以为,为何要官府出面?”

  “陛下要推行石炭是因为以石炭制成的蜂窝煤,耐烧,制作简单,成本低廉,本意是为了冬天少冻死些人。”

  “既如此,找块石炭矿,挖出一些,以私人作坊做一批蜂窝煤卖出去试一试。”

  “若成本比薪柴更低,对百姓有用,将做法公布出去,自有无数百姓前仆后继主动去找石炭。”

  “表层的石炭有限,更多还在深层,不是百姓能获取的。”

  “商人逐利,既有利可图,他们自己回想方设法开源,制作蜂窝煤的作坊定接连而起。”

  “若成气候,官府在插手制定规则也来得及。”

  卢芝嘿嘿一笑,他就是这么想的,只要有蜂窝煤的做法在手,官府又没明令禁止,他为什么不能干?

  以他商人的嗅觉,只要蜂窝煤成本够低,不仅能在百姓中打开商路,达官显贵里也能,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能省为何不省?

  像厨房里,就不需要太过昂贵的炭火。

  祁元祚口中的若成气候,是这项利益不得不让官府出手如盐铁矿一般控制垄断的‘气候’。

  祁元祚又补充道:“炭火不能完全代替木柴,即便动了少数人的利益,也只是让他们掉点儿皮,若连皮都不想掉,为刁民,当诛。”

  张尧品味了一下,此举完美的将陛下与众臣的矛盾转移为众臣与百姓的矛盾。

  陛下强行推行,是自上而下,不好办。

  但若成立私人作坊,有商人参与进来,那就只是民间商人的争利手段,和政治没什么关系。

  这样陛下也如愿了,朝臣也无话可说。

  此为,自下而上。

  如太子所言,等有了成气候的苗子,收归官府把持,也来的及。

  张太傅觉得,成不了气候。

  蜂窝煤最多与木炭的地位等同。

  还能成什么气候?

  殊不知,一枚铜板之利寡,千万枚铜板之利,可养国。

  张尧沉浸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妙悟中。

  口中连声道:“善!善!善!”

  祁元祚安然落座,接着走神。

  大皇子有点儿挫败。

  请问他重生的优势在哪?

  题目一样,答案改了,这让人怎么抄?

  好吧,就算答案一样,他抄也抄不明白。

  第110章 四人打架

  齐帝在明德殿静静听张尧复述南学堂的论策,外面的雨滴仿佛敲击在心上。

  张尧说完,齐帝挥挥手让他退下,一个人在明德殿来回踱步。

  表情来回变换,一会儿欣喜一会儿忧虑,一会儿迟疑一会儿骄傲。

  天生帝王材。

  不,这就是天生的帝王啊。

  他见御花园里的养花人整日侍弄,怕施肥过度烧了花根,又怕土地贫瘠花朵不开,怕哪个伤天害理的虫子伤了花叶,怕不长眼的下人采了花茎。

  齐帝今日与之共情。

  别人还在打磨璞玉,他的玉已经绽放芳华,自我雕琢出了雏形。

  齐帝怎么看怎么满意,舍不得再添一丝人力。

  只得如花奴一样,殷殷切切的护着守着,恐他经风雨遭摧折,又恐他不经风雨无韧无劲。

  别人是爱之深责之切,齐帝爱的深也不舍得责。

  齐帝悠悠一叹:“豚儿这么聪明,要是笨一点儿就好了,笨一点儿,朕也不必担惊受怕。”

  肥公公强颜欢笑,不知道陛下想的是哪一出,怎么还有嫌自己孩子太聪明的呢?

  这要是不聪明了,朝堂上的大臣能把殿下吃了!

  “小孩学好容易,学坏也容易。”

  “你说朕要不要改改他看女色的毛病?咱们一起去的红月楼,你也看到了,他看青楼女子跳舞,吃的都不顾了。”

  肥公公无言以对,谁不想看个好看的?殿下吃肉都挑切口平整,形状好看的,这您怎么不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穿书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