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导演,但整点薯条_灯笼壳子【完结】(105)

  “多么自然地物化他人啊。”

  靳茜忍不住吐槽,“你们导演真是失去了人性。”

  “哪有!我这不是也支持她多去体验生活嘛!”

  方可以为自己辩解。

  “不开玩笑了。你这样说,我倒真希望她去谈一场恋爱吧,如果能在爱情里明晰‘我’,或者稍微沉淀一下,那也不算白谈。”

  靳茜叹口气。

  说来说去,还得怪金云乐,谁让他不争气。

  “行了,不说这个,你这突然跑过来是怎么回事,身体养得怎么样了?”

  对方可以此人,靳茜自问也是颇为了解:

  其人习性昼伏夜出,自闭死宅,为人功利。纵观既往历史,每次煞有介事地造访靳茜这里,那多半又是给靳茜搞事来了。

  靳老板高见!

  方可以说了一下自己的小小想法:

  其实也没什么,就是觉得SE是不是可以搭建一个自己的剧本库。

  靳茜:?

  你说什么小想法?

  “是这样的,前几天李渡鱼李教授和王院长,还有李雪亭老师不是来我家一起开了个,额,算是一个私下的筹备会嘛。”

  靳茜点头。这事她知道。

  那天结束后方可以就跟她在手机上哭诉中年老登的难以沟通,顺便把这事儿过了个明路。

  “那天贝嘉延其实也来了,等人走后他就跟我聊了下现在的工作情况。”

  贝嘉延进入大厂当编剧也已经有半年多了,现在毕业后已经转正,加上曾经的资历,总的来说算是年轻编剧中混得比较好的那批。

  但所谓混得好也只是相对同层,整体大环境稀烂的情况下,再好也有限。

  贝嘉延本来还不觉得有什么,这次围观方可以和李雪亭两个人一唱一和地电波交流,就开始痛苦起来了:

  这才是创作啊!

  这才是文艺啊!

  自己这段时间写的是什么?

  更糟糕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自己对文字的灵感与想象也在消失。

  就像当时提建议时他不假思索地提出最直接的想法,而这同时也是最常见、最安全也最庸俗的一种。

  大厂之所以叫“厂”,注定其需要的是流水线生产工种。

  他们需要每一个环节都有精确的数据评估和质量保障,每一款剧集制作前要搜集市场情况,热点话题+热门设定+流量+IP,层层加码,来确保剧集成绩拥有基础保障。

  工作时间有ddl,话题热度有kpi,前三集要完成小高潮,每7-10分钟要切换一次小情节以免视觉疲劳……

  当创作变成了数据填表,灵光也就不免乏善可陈。

  当然,严格来说,当时贝嘉延提出的与其说是“情节”,不如说是“题材框架”。甚至方可以后续也是这个“戏子搞谍报”的框架下进一步做文章的。但是做出来的思路却和贝嘉延下意识脑补的方向大相径庭。

  两相对比之下,更让他受刺激。

  我才是堂堂编剧系出身呐?

  我四年的磨练,大学期间无数的输入,难道就是让我在毕业后今天借鉴一点、明天致敬一点,就做一些中译中工作?

  都说编剧是带着镣铐跳舞,那好歹得是跳舞呀。

  对于贝嘉延的难受,方可以表示这都是上班上的。

  对贝嘉延的经历,方可以深表同情;

  但既然贝嘉延没有主动求人帮助,那方可以只能尊重他人命运。

  她要说的是那之后,贝嘉延开始吐槽自己的煞笔领导。

  “他们最近在改编一个大女主本,本来大部分都是女主的戏,但是总编剧觉得这样女主戏份太多了,观众恐怕不爱看,让把很多女主的高光部分移植给男主,觉得两边势均力敌才是‘强强’。”

  靳茜:?

  “小说原本的剧情里男主是个疯批,把自己全家屠了就为了和女主HE。投资方和导演觉得这也太不健康,让他们看看能不能把这人改成男二。”

  靳茜:??

  “但是原作者这时候强烈反对,说整部小说的感情线就是在写这一口,改了你再宣传改编,让原著粉丝情何以堪,让她这个作者情何以堪。主编剧也觉得有道理,可以理解,就让贝嘉延他们改成女主全家被男主屠了。”

  靳茜:???

  方可以喘了口气,接着说:“贝嘉延很痛苦,现在想出来的方案是,让女主先无意中把男主全家屠了,然后再让男主爱上女主。”

  靳茜没有问号了。

  反正就是一定要有个人的全家被屠是吧。

  靳茜很平静:“这不就是很传统的那种经典性转版,男人屠了女主全家,但女主还是一整个恋爱脑爱上。”

  “只是不知道贝嘉延的这一版能不能通过他们公司的内部审核。”方可以道。

  “那你呢,如果你来写,你会怎么改。”

  “其实怎么改不是重点,”

  方可以道,“重点从来不在于是谁杀了谁,而在于为什么杀。

  “男主为什么想屠全家,为什么认为屠了全家可以和女主在一起,为什么女主还真和这个手刃全家的法外狂徒心无芥蒂的在一起…这才是要展开做的戏。

  “任何情节都可以发生,只看编剧和作者如何书写其中的逻辑,怎么能因为某个情节性质就武断地改来改去?”

  “所以呢,因为觉得外头编剧创作思路太烂了,你就萌发了想要自己建一个剧本库的想法?”

  *

  第83章 Utopia

  当然不是。

  真正的原因是那天下午的头脑风暴。

  方可以回过神, 才发现他们一众人拼凑出的这部暂定名为《破晓》的电影,不就是刘别谦在1942年时制作的《你逃我也逃(To Be or Not to Be)》本土改编版。

  难怪她说到后面思如泉涌。

  毕竟这可是故乡始祖级的戏中戏。60年前,不, 换算到这个世界的话已经是90年前的电影台词,但换个世界换个时代看,依然经典不过时。

  当你苦思冥想出一个绝妙的原创观点,结果发现那不过是公元前600年到2030年之间某部作品的脚注[1],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假如方可以现在还处于之前半年多那卷生卷死的肝佬状态,她的身体、她的心灵、她一切美好的品德都濒临绝境,那发现时或许当真会情绪破防;

  但现在,伟大的方可以可是在休假!

  精神既然得以舒缓,目前也没有迫在眉睫的生存压力, 自然也就能调理好自己的心灵。

  所以当时方可以先是小小为自己的脑细胞默哀一下, 随即习以为常地放平心态, 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无形的思维盲区。

  有穿越和系统的双重加持,方可以当然更愿意去拍摄自己的创作。

  但话又说回来了,那些曾经的经典作品如果单纯在她脑子里熠熠生辉,那又怎么能保证随着时间流逝不会黯然失色。

  刨去从业者身份, 方可以也只是一个简单、淳朴的电影爱好者, 会想要在自己平静美好的休息日, 欣赏观看作品,并对一些经典 、优秀的作品反复观赏品鉴。

  而要在这个时代完成这个梦想,显然不可能依靠她一个人。

  所以为了蘸那碟醋,方可以选择包了盘饺子。

  “我们后续还会有很多拍摄立项计划,每次从零写起剧本还一定能出好本子也不现实, 何况灵感这个东西谁说的好。既然现在SE要扩建, 那确实可以一起将扩充储备、购买版权的事提上议程。”

  回到此刻, 方可以开始给靳茜画饼。

  到此为止,也不算过分。

  虽然对现在的SE来说有点突然,但其实国内外很多影视制作公司到达一定规模之后,本身就会开始着手剧本储备,提升制作产能。

  甚至也有一些中小型公司,就是依靠版权费当中间商,也能混个温饱。

  接着方可以图穷匕见:“与其说是剧本库,更准确来说是想建立一个剧本的开放式创作平台。”

  方可以的设想中,这个名为Utopia的平台除了常规对外购买小说、游戏等版权储备外,还要拥有两套交叉体系。

  首先自内向外,拥有内部权限者(包括但不限于方可以、合作需求方、其他签约导演)提出脑洞、需求,甚至只是一个简单的“主题Topic”,由注册编剧自行接取悬赏任务,完成具体细节的作品编撰。

  这方面后续还可以进一步和编剧工会合作,开展鼓励新人的征集赛事,借此将网站的知名度打出去。

  作品提交后,由Utopia代理版权,网站方面会由专人对剧本质量进行评估并出资收购。

  如果剧本被导演或制片人看中,以及后续涉及二次改编,则两边再按照比例分成版权。

  然后自外向内,普通的注册用户,即使不是专业编剧,也可以在每个自己有兴趣的话题下分享发布自己的灵感、真实经历。

  专业编剧在撰写剧本时,则可以灵活利用这些“素材”。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系统 娱乐圈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