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导演,但整点薯条_灯笼壳子【完结】(132)

  开始指责同行无脑营销,指责观众不懂欣赏,最后指责到夏国影视文化土壤先天不佳。

  沈导凭借比电视剧本更诙谐幽默的发言,迅速沦为夜间笑话一则,并荣登第二日热搜。

  第二天周六。

  辛苦劳动了一周的牛马们,一大早就哈欠冲天地刷新在工位上,嘟嘟囔囔着“要不是为了三倍加班费”,智能手环上自动记录当前空洞指数,打卡,登记,入档。

  等一杯咖啡的间隙,打开热搜,顿时觉都醒了大半。

  被窝的封印残留解除!阴阳插件启动,进入杀戮时刻!

  等另一批安稳睡大觉的人醒来,看到的就是漫山遍野的,

  知否:《<秦颂>的考据是真的考据?》

  豆贴:《抛开历史真实如何不谈,浅谈<秦颂>截至目前六集出现的剧本创作大忌》

  知否:《<秦颂>1个亿的拍摄经费都花哪儿去了?非遗和考古复刻是否沦为装裱门楣的工具?》

  豆贴:《考据不是掉书袋,谈谈<秦颂>中穿越时空的虚空宣教与雷人台词。》

  知否:《如何看待沈城在4月17日凌晨的部落发言?》

  豆贴:《对比<秦颂>和<千秋>,创作者如何书写理念的同时,控制自我的训诫欲?》

  ……

  “欺人太甚!”

  沈城把平板气得往旁边一砸。

  此情此景,陈述在旁边看得隐约感觉到诡异的熟悉,以至于此刻,心中甚至有种:

  “啊,果然如此。”

  的奇妙感觉。

  这回轮到他冷静安抚还要和网友继续对线的沈城:

  没事没事,时间会证明一切。

  不就是目前收视率不佳么,没关系,咱们正在铺垫剧情,先避过风头,等《千秋》盖棺定论了,自有它好受的。

  “真的?”沈城对此表示怀疑。

  这就是沈导隔行如隔山了。

  对于他拍的很多喜剧片来说,确实很多时候首周票房能占据最终一半票房,因此首周风评格外重要。

  但是陈述表示电视剧不是这样的。

  只要最后成片质量过硬,再加上足够的话题度和演员粉丝,自有源源不断地后续观众会播放观看。

  不怕被骂,就怕无人问津

  再说它《千秋》已经是秋后的蚂蚱了,昨晚放到第31集嫪毐登场,嬴政婚事提上日程,算算也就是周日大结局,到时候我们就能接手现成的流量盘。

  而且,他已经发现了《千秋》的致命问题,就等尘埃落定后一次性引爆。

  “那最好。”沈城将信将疑,

  “陈制亲自去调查《千秋》,真是辛苦了。”

  陈制:。

  陈述清了清嗓子:“应该的。”

  *

  4月18日,《千秋》大结局。

  朱岚与嬴政打了通配合,还政少君,年轻的国君和太后互相角力又默契联手,再唱作俱佳地将嫪毐政变翻篇,朱岚享受起难得平静的退休生活……

  直到,

  “公元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赵灭。”

  伴随着画外音,画面上,肃穆的秦王车架抵达了斑斑血迹风霜的邯郸城。

  唇上续起短须的秦王下车。

  曾经的诸多旧故俯身拜倒,噤若寒蝉,秦王阴贽而漠然地扫过。

  眼前闪回的,是临行前太后紧闭的宫门。

  画面一转,千里之外的甘泉宫中。

  朱岚轻咳着将记载着“得赵王,公子嘉携宗人遁走”的书简投入火中,有些浑浊黯淡的眼睛阖起,落下一滴泪。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1]

  旁白:“同年,太后崩,谥号帝太后,葬于芷阳陵。”

  字幕:“终。”

  从4月12日嬴政登基开始,《千秋》热度飙升至9000+。此后持续6日,平均收视稳定在2.5%,哪怕没有破万,但方可以等主创还是开开心心地开了个庆功宴。

  到4月18日大结局,收视率巅峰达到2.93%!

  水果台的高层乐得露出大牙花子,对方可以的称呼都从“方导”变成了“方老弟”。

  虽然方可以觉得,做人还是要有点距离感。

  恰在当夜,无数人正在珍惜周末最后几小时,紧张地上网冲浪时,一条部落长文异军突起,飞速顶上热搜。

  ——

  @无涯子v:

  《扭曲历史,哗众取宠,<千秋>还要用历史噱头哄骗多少无知的下一代?》

  “今春,一部打着重塑历史经典人物形象,揭露真实历史面目的电视剧引起了众多追捧,拥趸万千,笔者也慕名前去一观。

  “平心而论,这部集结了众多知名编剧,号称电影级精心制作,众多演技派参演的作品确有其优点……”

  “…但随着剧情的展开,《千秋》无形的类型天花板也就展露无遗。尤其是随着女主朱岚进入秦国宫廷,展现出各种政治手腕时,更是令笔者大为吃惊,风中凌乱。

  “这还是赵姬吗?这是哪个现代知识女性精神附体?后来才知道原作小说就是穿越女性,哪怕此前编剧为其拼命遮掩装裱,依然为剧作遗留下难以弥合的逻辑漏洞。

  “随着女主角权势日益增高,令人震惊的剧情还在不减反增!

  “比如剧中荒谬地安排吕不韦为黄老道家传人;女主朱岚不只能断文识字,而且对道法两家的治国理论也颇为在行。这一对历史中的奸|夫|淫|妇,居然在战国末年的大秦鼓吹起了无为而治的主张,令人哭笑不得。

  “拍历史剧,这么基础的常识性错误也能混淆?所谓的大女主剧,原来也只不过是穿凿附会些后人智慧?

  “此外,前片中虚构出一位当年同在荀子门下求学的赵国落魄士族,启,作为太后忠犬、心腹和政策执行人,一路官运亨通。甚至到最后距离相位都仅仅一步之遥,这升官速度,令李斯嫉妒,连吕不韦见了都自叹弗如。

  “给一个杜撰出的人物编出这样离谱的剧情,显然就是因为编剧们为了弥补剧情漏洞被迫做出的生搬硬套。

  “不敢想象,这些荒谬的剧情会给涉世未深的低龄观众群体,带去多少误解。”

  “与之相比,真正考究历史,在历史脉络中钩沉索隐,努力弥合的《秦颂》,却被批评节奏缓慢、故事沉闷、台词繁复…不得不说,这是整体观众审美的悲哀。

  评论区:

  “说得好!早就看那部玛丽苏‘神剧’不顺眼了,一直没去看,幸亏幸亏”

  “首页一堆大唱赞歌,就需要你这样有操守有坚持的影评人”

  “扩”

  “太离谱了!!!”

  “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继续荼毒青少年!”

  “太搞笑了,《秦迷》[2]一书已经有详细论证昌平君熊启的谜题”

  “没错!《秦颂》就比较严谨考据”

  “不行了,秦国,黄老,真的假的,这也太弱智了……”

  “不愧是能给赵姬洗白的玛丽苏神剧”

  “建议这种垃圾作品下架,不要荼毒青少年”

  ……

  网络舆情持续发酵,甚至有心人断章取义,转载《千秋》的弹幕发言,更是引得吃瓜路人议论纷纷。

  有好事者带头,往《千秋》的第一集弹幕上开始铺差评。

  靳茜这边很快受到消息。

  普通的拉踩蹭热度也就罢了,都是业内,谁不知道谁呢。适当的互动有利于双方维持免费话题度,有时候别拉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

  但这种上纲上线的指控可就严重了,欲加之罪最说不清,这是要奔着把《千秋》批臭批烂,搞到下档去的。

  打不过就开始搞盘外招了是吧?

  她迅速致电方可以,商量后续对策,却发现对方电话占线。

  等了五分钟,终于打通。

  “刚刚是李教授。”方可以主动解释,“他也被那条热搜批评惊动了,过来问我要了些参考资料。”

  靳茜:?

  好久没听到这名字了。

  “李教授那边忙完了?”靳茜问。

  “还好,他说《破晓》已经拍摄完毕,刚刚进入剪辑阶段。他都有空追更了。”

  *

  作者有话要说:

  [1]出自《道德经》

  [2]即前文所提《秦谜》李开元著

  ——

  上班,精疲力竭,吐血[化了]

  第99章 《千秋》(完)|影评+论坛体慎

  4月19日下午18:00, 长草了好几年的李渡鱼的部落账号中发布一条新动态。

  ——

  @李渡鱼:

  《作品是一面人心的镜子》

  对大V@无涯子近日批评《千秋》作品对史实胡编乱造的问题。我要指出,当你在批评他人的时候,你也在被人批评。

  在无涯子先生的论述中, 我们不难发现几个常见但经典的逻辑学谬误,包括

  “稻草人”:《千秋》的宣传口径从未自称自己是真实历史,也并未自比大女主。无涯子扭曲了《千秋》从未提过的论点,然后攻击自己臆想出的问题。与之相对,《秦颂》受人诟病的重要问题也并非他所列举的几项,这令我甚至怀疑,他到底有没有真的看过他为之摇唇鼓舌的作品。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系统 娱乐圈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