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导演,但整点薯条_灯笼壳子【完结】(70)

  再比如,赵琢好像在炒他和剧里貂蝉的CP。所以今天赵琢来都没带女伴,估计回头男德的通稿都准备好了。

  咦,怎么都是赵琢?

  “没办法啦,谁叫咱们俩的熟人里,他最近最火,事也最多。”

  “不是,那你呢?这都快半年了,你就没点新鲜的乐子?”

  “…”郑书秋表情不变,“我接着跟你说赵琢那部戏啊。”

  “坊间谣传,那部立项时候雄心壮志,买了好几版剧本,但后来担纲总编剧的是个挂名,大部分编审工作都外包给了手底下的学徒工。”

  “然后导演和几个重要主演好像都喜欢现场改本。服化道发了很多通告,什么特别考据啊、非遗啊,用了多少多少经费,不过看了几集,我感觉画面是挺有质感吧,但反正就不太舒服。”

  “……”

  方可以看着郑书秋半晌,意识到确实不是自己的错觉。

  肯定有问题!

  *

  作者有话要说:

  上两章的小方:人是需要社交(装杯)的动物!

  本章的小方:人还是不要社交了,你们不要过来啊!

  此时正在疯狂社交的靳茜:?你社交了个der就累趴了?

  小方,对别人的八卦明察秋毫,对自己的八卦一无所知。

  ——

  掐指一算明天上夹子,明天更新放到明天晚上22:00,大家晚点来看吧

  本来以为之前投诉的事过去了,结果今天一锁锁四章,改了三遍现在还在锁,麻了,点娘要是和JJ一个松紧度,我也不会三天两头被点娘的文恶心到生理不适。

  所以作品原型一概是我瞎编,尤其是黑料,千万不要上升真人嗷,我也尽量琢磨点没人做过的。

  第60章 郑书秋

  郑书秋这个样子明显是在回避。

  方可以的眼神犀利了起来。

  方可以自问还是有点了解她的。郑书秋看起来每天开开心心、万事不萦于心的模样, 实际上心里面有一杆自己的称。

  刚开始方可以和靳茜两人不小心辣评过头,就会发现郑书秋对他们的各种刻薄话都接受良好,一脸风轻云淡, 展现出惊人的包容性和松弛感。

  方可以拍戏时经常为了追求某种效果反复重复,也未必是演员拍得不好,可能只是她觉得还能有更好的效果。

  时间一长,正常演员的心态多少就有点崩,比如赵琢。

  当时有一条镜头,方可以让他在雨里爬郑书秋的窗台爬了27次,最后那段镜头也没拍出来。

  倒不是赵琢到后面体力不支动作变形,而是方可以始终嫌弃那风摇影动得不够好看。

  当天得知第二天还得接着爬,直接原地给赵琢整玉玉了。第二天来上工的时候眼睛都是红的, 疑似是红血丝, 又疑似昨晚回去躲被窝里哭鼻子了。

  但郑书秋就不会, 她心态好得很。

  方可以说不是她的问题,她就真觉得不是她的问题;

  方可以说拍得时候要想什么,她就单纯怎么想。

  一下工就把表演的事抛诸脑后,绝不内耗自己。听见赵琢在那边找前辈纠结表演问题, 马上绕道而行, 听见麻将三缺一, 原地诈尸,弹射起步,精神领先好几个版本。

  但,就是这样的郑书秋,有心事的话显然也不是一般情况。

  思索了一下, 方可以没有一味逼迫, 而是顺着郑书秋的话头聊下去:

  “那部新版不是著名IP么, 还有老版珠玉在前,这也弄翻车?”

  这方面方可以其实没什么经验。

  她上辈子主要混的是电影行业,电视剧稍微参过几个组,也就是临时赚点外快,填补一下空窗期,当完临时工就飞去其他组,没怎么具体关注过。

  因为时代特性,她参与的电视剧组基本没有改编剧。通常都是飞页满天飞,各种一拍屁股的突发奇想和拿来主义,仗着自己是草台班子,视版权于无物。

  还好当时观众们相关知识掌握的水平不高,对电视剧的要求也就是下饭。

  草台班子里出现什么名人掌故、历史常识的BUG也是很正常的,只要剧情逻辑不要太离谱,基本不会被寄刀片。

  电影倒是有几个改编的,但那就更放飞了,挂羊头卖狗肉属于基本操作。

  ——就是容易被还活着的原著作者剥夺改编权终生,厉害点的可能会老死不相往来。

  这次拍《菩萨行》和《比丘》的时候,她和李雪亭整天交流剧本,偶尔也谈到过改编剧,才算对这种文艺表现形式有了比较具象的理解。

  李雪亭讲过,在这个世界,名著翻拍是学院派的自留地。

  原著是名著,本身意味着有相对广泛的读者基础,加上可以堆砌大量的精致画面,提供大量工作岗位。

  而且原著名头比较大,读者群体迁移到观众群体,通常本身具有一定文学素养,观众慕名而来,也会保持更多的包容和期待。

  当然,与之相对,对作品的思想内核的要求也会相应提高。

  就是和其他普普通通的快餐爽剧不是一个范畴的,很适合拿来出成绩、刷奖项、刷声望。

  而在改编名著上,李雪亭作为经年的老电视编剧也是有那么点经验之谈的。

  用他的话来说,名著翻拍也要确定作品调性,是借壳上市,还是严格还原。前者得做好紧急避险,后者则难在形神兼备。

  当然,在已经有成功案例的基础上,其实搞个不公不过的新修下饭剧也可以。

  就照着老思路拍,好好弄细节服化道,把老版因为经费和时代限制影响缺陷的地方完善好,再适当补充点剧情的逻辑细节,删掉点已经不适宜时代的观念……

  等等,这么说的话。

  方可以话赶话就掏出手机,打开了P站。

  也不知道是大数据又监听到他们的谈话内容,还是因为好友搜索算出来的推荐,总之一开屏,刚巧就是赵琢那部剧的切片和各种MV剪辑。

  看点击量,看得出来这部片至少目前热度是不愁的了,难怪赵琢现在这么火。

  方可以随便点了个切片进去。不过好像不是赵琢所扮演的角色。

  方可以随便打开来瞧瞧:“…从画面看剧组灯光估计没几个,反光板都不怎么换,镜头调度也挺糙…不过这是电视剧,这都是合理的。”

  “故意把演员妆造往糙里整,整个明度和饱和度都被调低,加上这有点脏的妆造,嘶…难怪你觉得画面看着不舒服,我怎么感觉这剧组别是直接没请美术吧?”

  “不过也勉强可以理解吧,可能剧组时间紧,没请够后期……噗。”

  方可以正纸上谈兵呢,忽然,画面中响起一个强行压抑着喜悦的:

  “爹啊,你死得好惨啊!”[1]

  然后又一声。

  又又一声,声声干嚎。

  不是,这么父慈子孝不走心的吗?

  方可以顿时感觉自己当初的行为都算得上孝顺有加了。

  方可以如云山雾罩地看完这个切片,然后又特意找了几个,越看越沉默。

  赵琢这部剧看起来声势浩大,各方资源济济一堂,但光方可以看的几个片段,就能隐约感受到台词质量良莠不齐,剧情逻辑略有冲突。

  长剧,即使改编剧,也是剧本为王。

  这么长的本子,多名编剧共同完成很正常,但如果真如郑书秋所言,没有足够有实力的编审统一把关,那造成剧情割裂、质量良莠不齐,台词BUG,人物吃书,情感逻辑混乱等等问题也是很正常的。

  而这些问题,演戏的时候,由于按场景表演,如果没有足够准确的剧本,演员本人也是意识不到的。只能靠导演兜底。

  而如果导演自己都不熟悉剧本和分镜逻辑,自己都搞不清自己在拍什么,那……

  终究又是只能靠后期女娲补天了是吗?

  方可以一刷还刷到一个关联推荐,正好是之前那部方可以气到吐血、把旁白都一字一句拍进去的八十集阴间裹脚布的导演采访。

  导演表示她压根不喜欢那本书,开拍之前她都没有完整读完,她觉得这书就是些情情爱爱男|盗|女|娼的封建故事。

  成功让方可以又回忆起了当时看剧时糟糕的感受。

  嗯,至少从两部电视已经被大数据相提并论这点上来看,剧组公关急眼也是很合理的。

  方可以整理了一下思路,跟郑书秋讲了下她的看法:

  “我们这行的人多少都有点自我意识过剩。正所谓我注六经,六经注我嘛,所有质料都是我理解世界的工具。”

  郑书秋挑眉。方可以的语气难得有些严肃,她脸上原本淡淡挂着的笑容也淡了些。

  “而这种名著翻拍自然是大项目,按照路径依赖,往往也会找大牌导演和功成名就的团队制作。”

  这种老资格的技术储备本身没问题,把控大型项目也有经验,唯一的问题就是太有资历了。

  当惯居高临下、受人追捧的主导者,怎么能忍得住自己指点江山、传道解惑的演说欲。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系统 娱乐圈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