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废太子的奇妙旅行_假酒喝了头疼【完结】(258)

  契约书上写的是35文钱一天,然后管事的跟民夫说的是30文钱一天。

  明显就是想吃五文钱的回扣。

  从前村民们不识字,出门干活儿,也差不多都是这个价钱,上下有个几文钱的浮动很正常。

  但是这回明显是主家在契约书上就写清楚了要给35文钱的。

  刚好有个民夫家里有孩子在学堂念书,他平时干完活儿,就跟着知青们学几个字,晚上还能跟孩子一起背书,识字。

  一段时间的累积下来,他已经认识不少的字了。

  往常不认识字,大家都是直接在契约书上按个手印,这回有好几个人都是自己往上面写了自己的名字,然后再按手印。

  这个民夫就顺便看了一下契约书上的内容。

  这一看就不得了,少了五文钱一天。

  这活儿总共能干七天,那就是少赚三十五文钱。

  这可不得了。

  那民夫当即就带着大家跟那位管事儿给争论起起来了。

  这一幕,刚好被君郁他们看见了。

  几个知府都是叹为观止。

  他们也是出身贫苦的读书人。

  从前,一个村子里,能有两三个人识字,就算是不得了了。

  这边城,比他们的故乡更贫穷,结果没想到,随便找个民夫,都能识得几个字。

  学得好的,甚至都能读一读契约书了。

  这简直是太不可思议了。

  再说其他的,水泥。

  水泥,他们一直没指望用这个赚大钱,卖给民间都是很低廉的价格。

  索性,这个也算是需求量大,薄利多销。

  赚到的钱,就用来改善政府的财务支出。

  修缮道路,兴修学堂,做一些利民惠民的事情。

  再有,君郁还带他们去参观了女校和男技校。

  教授他们识字,也教授他们技术,让他们以后能有傍身的手艺。

  除此之外,段文还安排了人,去找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农,让他们把种田的经验给口述出来,他们记录下来。

  装订成册,再用低廉的价格,从书坊里面销售出去。

  村民们都能简单识字了,他们装订的农学书籍,也都是大白话,就算是一个村子只买了一本。

  这些知识,也就慢慢传播出去了。

  说起知青下乡,这个政策,是其他人想不到的,更是闻所未闻。

  但是没想到,能带来这么多好处。

  这些知府们也在琢磨,如果这个政策在他们的地方实施,会是什么样子。

  他们优先考虑的,也是那些读过书,但科举无望更进一步的学子。

  结果段文又告诉他们,其实大部分都是贫困户,以及商籍子弟。

  甚至还有一位,令段文印象很深刻的,是一位戏班班主的儿子。

  要说这个时代,士农工商也就算了,戏子那可是贱籍,戏班老板的儿子,也是贱籍。

  用商籍出身的读书人也就罢了,居然还用了贱籍出身的。

  这让他们觉得很不可思议。

  但是一想到孔盛说的思想,人人平等。

  边城好像是真的在往这个方向去发展,去进步,是切实地在实施贯彻这个思想。

  这样的思想,其实也引起了他们的沉思。

  他们虽然是读书人,但也是贫家子。

  从前也是靠爹娘的双手和族亲们的双手托举,才让他们有朝一日,能走到朝堂上,能面见天子。

  即便是没能留在京城,只是被发配到偏远地方做县丞,县令,同样也是光宗耀祖了。

  后续慢慢往上累积,慢慢往上爬,做到知府这个位置。

  他们心里也清楚,他们这辈子的官位,基本上就是到头了。

  这些说远了,就说曾经托举他们的那些族亲。

  因为要供养他这个读书人,家人,族亲,吃穿都不太好。

  村子里,大家都知道,那还能理解。

  走出村子之后,外人见他们穿着全是布丁,人也瘦弱,难免被人看不起。

  这就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但是边城这个地方,有人带领大家走向了一条新的道路。

  如果今天没有旱灾……

  他们都可以想象到,边城的发展,定然会更进一步,如今,旱情也差不多过去了。

  那一场雨,真的下得太及时了。

  边城未来,富庶程度,定然是不输京城,也不输江南的。

  可是反观他们管辖的州府,之前比边城还稍微好一点儿,但是也穷啊,要是他们不紧跟脚步,以后就更穷了。

  几个知府离边城也不远,到时候他们的百姓都来边城谋生,来边城定居,他们管辖的州府岂不是慢慢要变成空城了?

  这怎么能行?

  他们也是父母官,看见百姓过得苦,他们心里也不好受。

  否则,他们这回也不会特意过来借粮了。

  君郁和段文带着他们在城里跑了几乎一整天。

  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边城的变化,段文也拿出了企划书。

  是一年,三年,十年的发展规划。

  从医疗,教育,民生,交通,边防,事无巨细,段文都做得很详尽。

  甚至是包括后面造反,即将要面临的危险,以及可能发生的意外等等。

  虽然是针对边城做的企划书,但是对周边的州府,也是有极大的可取之处的。

  只要他们跟紧脚步,不怕发展不起来。

  最后是陶隐一咬牙,决定跟着他们干了。

  他本是穷苦读书人,当年的科举成绩,也进入了二甲,才得以留在京中为官。

  可是他没有人脉,也不屑于成为他人的附庸,浑浑噩噩十几载,到头来,也只是因为得罪了人,然后上头就随便给他找了错处,把他发配到了边境这边来做知府。

  平等,人人平等。

  就光是这样的思想,就足以让他们反复咀嚼三日不眠。

  “总之,今天大概就是这么一回事了,那位陈大人,不愿意参与,我们也没办法。”

  君秋澜:“没关系,我们的发展,也捎带他们一些,等陈大人慢慢看到实际情况之后,恐怕也会转变思想的。”

  实在是不行……

  也可以找苏先生想想办法。

  虽然苏长寻被贬十载,但他在朝堂上并不是没有人脉。

  到时候给陈大人安排一个好的去处,去一个稍微富裕一点的地方继续做知府,把陈大人现在的位置空出来,换成他们自己的人。

  君郁点点头,“这事情,段文已经去找苏先生说了。”

  总归,几个方面,都要留心注意,以保万全。

  “对了,爹,外祖父他们那边还没有消息吗?”

  宋庭那小子,走了这么久,不管外祖父他们能不能来吧,总归送个信过来也好啊。

  要按照常理来说,就算是他们跑商,这个时间段,也应该到边城了才对。

  君郁笑了笑:“别担心,有的时候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说不定正在来的路上呢。”

  君秋澜想着也是这么一回事。

  “爹,我们在城里先买一套宅子吧。”

  虽然有了对讲机,大家有事情的时候,都能及时联系。

  但是有的时候,也确实是需要君秋澜本人亲自出面的。

  就像今天这样。

  毕竟他是领头人,是带领大家走向新道路的人。

  今天要游说几个知府,他要是面都不露一下,显得多没诚意?

  可偏偏,他另一个世界的工作,最近也忙着。

  每次进城,路上耽搁时间,他也不能长此以往在苏长寻那边进行穿越。

  还是自己在城里有房比较安全,也更方便。

  君郁笑呵呵地,“今天你小妹也说过这个问题了。”

  君舒婉回来也待了一段时间了,要不是需要研究杀虫剂和化肥,她早就回将军府了。

  但是将军府毕竟是霍家的地盘。

  有时候,也会有感觉不方便的时候。

  既然现在他们已经走上正轨了,那就没必要住在别人家了。

  想当初,他们也是为了给婉儿找个安全的地方,迫不得已才把婉儿送去将军府。

  没办法,即便是边城有霍将军驻守,但始终有坏人的存在,还要谨防关外戎狄偷偷潜入。

  婉儿这么一个如花似玉的姑娘,生活在村子里,确实是危险了一些。

  别的都不说,就说这次婉儿回来的时间长,除了研究,偶尔也会出门一趟。

  他们放出话了,婉儿在二十岁之前都不考虑婚事,村里人背后蛐蛐两句也就算了。

  偶尔,也会有其他村子里过来的亲戚,见到婉儿,都忍不住打听。

  正常的打听,其实也没什么。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婉儿梳的是姑娘的发髻,知道她未婚,正常打听一下,也是能理解的。

  知道他们家想法的,也都歇了心思。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空间文 种田文 假酒喝了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