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好了拖拉机,自然那人喜笑颜开,想要提出借用的事情,对方欠着人情自然也不好意思推脱了,于是就这么水到渠成地借到了。
高晋年语气认真:“所以这里面还有阿柚你的一份功劳,甚至可以是主功,没有你给我买的书,就没有今天的拖拉机。”
他说的书是陆柚去专门去市里书店买的。
俗话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年头有没有电脑网络,想要获得新的知识,就只能从书籍、报纸这些之中来。
而相比起报纸的时事性,书籍的专业性要更强。
陆柚也是知道了这年头的汽车司机不仅要会开车,还得会修车,所以才想着去书店淘一淘看有没有这方面的书籍。
然而很可惜的是,这个时代的书籍并不如后世那样浩如烟海,包罗万象,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乏善可陈,县里的书店每本书陆柚都翻遍了,都没有相关的,仅有的两本书籍一本书介绍钟表的使用和维修,另一本是照相机的使用与维修。
陆柚并没有放弃,在那次带着高爱党他们去买自行车的机会,他专门又跑了一趟市里的书店,功夫不负有心人,找到了一本设计浅显汽修方面的书籍。
与其说是专业性书,不如更像是“汽修错题集”,里面用大量形象的图表列举了几十个维修方面的案例——包括但不仅限于汽车。
从某一方面来说,就像是好些个老工人将他们的经验之谈娓娓道来一样。
或许也是因为这样,示例性比较突出,归纳总结方面的内容比较缺乏,再加上价格比较贵,要三块五一本,薄薄一册,所以买的人几乎没有——真想要学的还不如跟着老师傅学习,毕竟他们有门路有时间——听书店的工作人员说都落灰好几个月了。
陆柚却觉得,高晋年不像是大部分学开车的那样,只要慢悠悠跟着老师傅一两年,学成后就可以直接捧上开车的铁饭碗,他时间更紧任务更重,所以这本书或许能帮上高晋年一点,万一哪怕是一点点,也是帮助嘛。
但此时听到高晋年对自己的赞赏之言,陆柚却觉得受之有愧:“这也得是年哥你天时地利人和,是因为你肯学习肯钻研,才把握住了这个机会,果然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也就是高晋年本身脑瓜子灵活,善于提取关键精华并且胆子大敢于尝试,所以才让这本书发挥出来了作用。
换做其他人,还真不一定有这个机缘。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高晋年若有所思:“对,阿柚你这句话总结得很好。”
陆柚有些不好意思:“这也不是我总结的,是我从书上看来别人说的,”说完话锋一转,“不过这相当于咱们生产队这次是托了你的人情哦,是不是也得有点儿表示呀?”
这句话是压低了说的,毕竟家里还有小孩子呢,可不能带偏他们了——至少不是他们这个年纪该学习的。
高晋年失笑:“你以为我这些日子请假出去学开车,你每天去赶场卖吃食,村子里都完全不知道吗?”
陆柚眨了一下眼睛,有点心虚:“哎,我以为我们住在差不多村尾的地方,应该没多少人注意呢……”
高家的房子在靠近村尾的地方,除了最近的桂芬婶一家就是一家年纪很大的老奶奶。
桂芬婶本来家里二儿子三儿子跟着陆柚做事,又是信奉闷声发大财的,自然不可能嚷嚷出去;而那位老奶奶是烈士家庭,可惜如今只有孤家寡人一个,因为腿脚不灵再加上眼神不太好耳朵听力水平也低,便鲜少出门,就在自己那小屋子和周围几米的区域内活动,生产队都不怎么给老人家安排活儿,反而三五天抽空会安排干事上门看看老人家情况。
“就算别的人不知道或者看到了也不上心,但是村子里村长那几个管事的总不可能真的一点消息都不知道。”
之所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就是想着陆柚本来在生产队也不是什么能卖力气干活儿做贡献的,就算他三五不时地不参加生产队的活动安排也影响不大。
当然,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高晋年挺有本事的,虽然他没有像是其他劳动力一样下地干活,但生产队每年能买到好种子和好猪仔,有什么新的政策传递和解析,村子里有人有个头疼脑热的医治,总少不了高晋年的身影。
有本事的人总是吃得开的,于是陆柚就被顺势卖个人情。
高晋年学车这个事,也没有特意瞒着,倒是知道得比陆柚去做小买卖的人多。
只是因为学车这事不仅讲究钱还讲究门路,他们村子的人就算心动也不会觉得“我上我也行”。
就算有那么些个比较有想法的,看在这回高晋年找门路借到了拖拉机,估计也会暂时消停会儿了——毕竟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拖拉机的好处是他们给占了的呀。
“所以不能这么看,”高晋年压低了声音,凑近了陆柚悄悄耳语,“比起明面上物质的表示,隐形的人情更有用。”
陆柚也不是傻瓜,被高晋年这么一提点,也发散思维想明白了关键,顿时有些羞赧。
XXX
高雪萍高雪婷姐妹不知道高晋年和陆柚压低声音在说些什么,但是姐妹俩看得出来两人的氛围很是亲近,颇有几分她们父母还在世时那种相处的温情脉脉,不由得相视一笑,少女们心中竟然生出了几分欣慰之情。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年代文 穿书 爽文 美强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