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然为什么当地美食打卡会有那么多的热度?
因为吃的,就是本地的那个味儿!
陆柚想做的也是这一点。
他还记得前世的自己在网上认识过一个网友,是首都本地人,从小吃不得辣。有次去山城旅游,飞机落地就去干了一顿火锅,结果吃得拉肚子不说,接下来一周因为肠胃不适只能喝清粥度日。
但就是这么个人,在回到首都后发现他吃过的那家山城火锅居然在首都也开了加盟店,于是兴冲冲地坐了地铁加公交车两个多小时去吃——结果却失望而归。
因为首都分店的那家山城火锅为了照顾首都人的肠胃,把辣度直接减半减半再减半。
虽然陆柚那个网友吃过之后不会拉肚子了吧,可是吃过了原汁原味的山城火锅的他却觉得这家分店完全都对不起山城本地那家火锅的名气!甚至觉得有种“挂羊头卖狗肉”的嫌疑——毕竟山城火锅不就是吃得那份辣嘛!
陆柚当时听完对方的打卡分享也是深有同感,所以这一辈子他虽然是想多赚小钱钱,但如果在有余力的情况下,他也想将那些地方特色给保留下去。
就算因为本土特色的味道太浓厚导致受众受到限制,可陆柚觉得自己又不是只做这一个地区的下饭菜。
哎,主打就是一个现在市场广阔能由着他可劲儿折腾。
不过呢,陆柚也不是“有了新人就忘了旧人”,这泡椒笋子就是他为家乡口味的推广特意选择的新支线。
泡椒味儿的啊,那也是陆柚前世相当受欢迎的一个口味,特别是泡椒凤爪简直是看剧必备,旅游出行防晕车又打发时间的利器。
一根根经过处理后的鸡爪白白胖胖,旁边点缀着几个黄绿色的泡椒,看起来清新淡雅,不知情的人估计觉得这是什么清爽温和的口味。
但一口咬下去那从舌尖直冲天灵盖的疼痛就会让人清楚地明白——温柔娴雅是不可能温柔娴雅的,爆裂刺激才是本色。
可就算如此,哪怕被辣得“嘶哈嘶哈”的,也停不下嘴。
鸡皮的脆爽Q弹让人爱不释口,更让人流连忘返的是黏在鸡骨头上的那点筋头巴脑和一丁丁肉丝,仿佛吸收了泡椒的精华,够辣够爽!
陆柚最开始想做泡椒口味的时候浮现在脑海里的第一个食材就是泡椒凤爪,可是考虑了一下具体情况最后还是暂时搁置了。
无论是他们老家还是申城这边,都没有比较大型的养殖鸡场,这样一来原材料鸡爪就只能从其他地方购入,成本就会提高。
本来做生意会先投入成本也是正常的,但谁让陆柚又发现了笋子呢?
XXX
说起笋子,这就不得不说一下澜江县的竹林和临安的竹海了。
之前就说过,陆柚他们老家落霞村每家每户的屋后都有一片或大或小的竹林。
靠山吃山,落霞村人家家户户都将竹子利用到了极致——竹笋挖来吃,竹子用来编制各种竹筐竹箩篼背篼篱笆竹席竹床竹椅……就连落下来的竹叶和带毛毛的笋垮叶都是极好的引火材料。
而事实上不仅是落霞村,整个澜江县的其他村子也都是如此。
毕竟大家的地理环境都大差不差,生活方式自然也就大同小异。
而来到远离家乡的申城,因为是沿海地区又是经济特区之一,倒是没有什么竹子。
但是当陆柚去到了临安采风之后才发现,这儿的竹子比起老家那真的是只多不少!
而且可能是竹子的品种不一样的原因,陆柚他们老家的竹子以毛竹为主,长得快长得大,比起吃其实用来制作各种竹制品更合适。
陆柚他们在老家吃的竹笋基本上都是成年人胳膊那么粗的大竹笋,去皮之后也很大一个,需要切片之后用开水反复煮再浸泡,去掉其中的涩苦味儿,然后用猪油或者腊肉辣椒炒着吃,或者二次晒干后拿来炖汤。
而陆柚他们在临安发现的竹笋则是很小很细的品种,大概就成年人手指头粗细。
这种笋子的特点就是鲜嫩,清甜可口,特别适合清炒或者凉拌,只需要一点点的油盐就可以吃到最新鲜的春天。
当地人就很喜欢用这种小笋子制作一种叫做油焖笋的下饭菜。
做好的油焖笋一揭开就可以闻到沁人心脾的竹笋鲜香。
油焖笋的“油”主要是指酱油,被酱油包裹的笋子咸鲜脆嫩,吃的时候切成大块,一口一块卜卜脆,是本地人最喜欢的下饭佐粥好伴侣。
陆柚也吃过这油焖笋,味道的确鲜美,但平心而论,比起风靡大江南北的泡椒笋子还是差了几个level,所以他身随心动就拿去做了泡椒笋子。
像这种吃一口鲜嫩的泡菜是不需要耗费太多时间的,所以没等待太久,泡椒笋子就端上了陆柚他们家里的餐桌,在得到了一致好评后陆柚又把这泡椒笋子放到了一品鲜小饭馆去试水——不仅是申城这边的独苗苗分店,还专门寄回去让老家那十来个分店总店放到菜单里看食客们反馈。
XXX
作为一品鲜的老顾客,杨巧哪怕是结婚之后也依然是常客。
虽然说自己在家里要吃的可能便宜点但……不好吃呀!
所以小俩口早早就商定了就算是婚后也大部分在外面吃——反正他们的工资吃得起。
当时唯一遗憾的事就是一品鲜小饭馆距离他们的新家有点距离,夏天还好吃完了散步还能歇个凉,冬天那寒风凛冽可就不太安逸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年代文 穿书 爽文 美强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