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容?!”虞粥的声音高了一个度,猛地站了起来。
萧裕心底一慌,以为是虞粥因为他不以真面目示人生气了,轻启唇瓣想要解释。
“我——”
身上一重,虞粥整个人都扒拉在他身上,两眼冒光。
第404章 皇子们的小伴读69
“哪里易容了,是怎样易容的?”
虞粥丝毫没有顾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手直接摸了过去,扯一扯。
让他眼中好奇之色更甚的是,萧裕的脸摸上去冰冰凉凉,十分光滑,和虞粥想象中,易容应该是拿一团泥状的东西糊在脸上完全不一样。
很完整,摸上去完全感觉不出是易容的。
在虞粥殷切的眼神中,萧裕在靠近鬓发处轻轻一压,一张薄如蝉翼的人皮面具被他轻轻揭了下来。
露出面具之后,更为苍白,却俊美出色的脸。
病弱之气比起戴着人皮面具的时候更为明显,肤色透着久居深院的苍白,唇色极淡。
他穿了一身绣着青竹的白衣,顶着原来平平无奇的脸,徒有气质,去掉易容,姿容如玉,面目俊雅。
“你怎么是长这样的?”虞粥失望了。
他以为明渊是因为长得不好看才会易容的,优越感才持续了一会儿,便被萧裕的真实长相给击碎。
“福儿觉得我不好吗?”
虞粥悄悄又捏了一把自己的脸蛋,他的脸上是还未完全褪去的婴儿肥,而他认识的人,无论是哪个,脸部线条都是极为流畅利落的,没有自己这样,圆圆钝钝,一摸起来,便是软绵绵的软肉。
虞粥有点嫉妒,鼓起脸颊:“就是不好。”
萧裕身子单薄,脸庞自然也更瘦削些,没有多少肉,下颌凌厉,对着虞粥时,眼里一直温温柔柔的,身上带着的病气弱化了他的攻击性。
虞粥对易容有了极强的兴趣。
最根源的缘故,倘若他易了容,去做坏事,把他讨厌的人打一顿揍一顿或是当面给人使绊子,顶着一张和自己不一样的脸,就没人知道是自己做的。
一想到会有这样的事发生,虞粥捂住嘴巴偷偷笑了几声。
人皮面具一旦被取下,需要重新被浸泡在药水里,不然无法贴合,虞粥有兴趣,又没办法用萧裕的。
萧裕命心腹回去拿新的人皮面具,竹华楼到梁王府有一段距离,这个时候,消了点肚子的虞粥便能一边吃点心,一边和萧裕说话。
他叽叽喳喳的,总有很多话说,连讨厌谁不喜欢谁,在他嘴里都能说出好多个例子,虞粥不喜欢一个人,表现得很显眼,譬如,把那人的缺点做的坏事说完了,好似没有东西说,虞粥生搬硬套,把从别的地方听来的坏事一一套上去。
“啊?这样吗?那真的很坏了。”
“还是福儿厉害,一眼就把人看穿了。”
“福儿做的没错,你开心才是最重要的,既然惹你生气,说明他们也不是真心实意对你好。”
“既然选择对你好,更应该事事以你为先。”
“倘若我是福儿的朋友,我肯定不会像他们那样,我一定都听福儿的。”
萧裕的应和给了虞粥极高的情绪价值,虞粥和萧裕说话时,看到萧裕脸上的惊讶、豁然开朗,就好像是自己讲的每一句话,全部都得到了认可。
虞粥沉浸在被高度认可的情绪中,甚至都没顾得上别的。
将自己不喜欢的人说了一通,顺便在萧裕面前炫耀了一番自己和几位皇子的情谊,重点放在他无论对别人怎么不好,别人都会乖乖对他好的事上。
萧裕称赞他厉害,小郡王像极了被夸奖的小猫,尾巴翘得高高的。
梁王府中人送来了另一张人皮面具。
虞粥拿起来,将人皮面具对着自己的脸比对了下。
“感觉差不多大。”他嘀咕。
萧裕帮虞粥戴上了面具,泡了药水的人皮面具极为贴合脸部,柔软轻盈,前面还好好的,戴上了不过一小会儿,虞粥便受不了了。
他重重掀开人皮面具,因为动作过大,没有收敛直接一把掀开,脸蛋红了好几处。
“一点都不好玩,闷死了,我不要易容了。”
之前有多好奇,真的戴上,试过以后,虞粥便有多嫌弃。
...................
东宫。
气氛肃穆,议事堂安静到能够听见身旁最近之人的呼吸。
他们心事重重,每个人全部都是紧锁眉头,愁眉不展的模样。
不怪他们这样的表现。
太子萧承玉坐在上首,手掌摩挲着茶杯,同样没有开口,眉宇间,却笼罩着一层相似的阴霾。
昨日,朝堂之上,呈上了一封淮南巡抚的折子,讲的是赈灾之事,却并不是赈灾的进展,而是赈灾银被贪污一事。
去岁,大周以南,暴雨连绵,水势滔天,永定河堤坝冲毁,河水狂涌,周遭屋舍农田尽被大雨覆过,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沦为流民,死伤无数。
消息传到京城那日,看到死伤的人数以及河水泛滥的区域之广,朝堂为之一震,崇明帝连夜和众大臣商讨,从国库拨了百万两白银过去赈灾。
后续当地官员呈上的奏折里,禀报的是赈灾的进展,井然有序,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重修堤坝,开仓放粮,流民被一一安顿。
能够用极快的速度处理好决堤和流民一事,官员功不可没,崇明帝在朝堂上特意嘉奖了负责此事的几位官员。
由于决堤一事事关重大,即使是去岁发生,文武百官仍然有所印象。
但和他们了解到的后续不同,淮南巡抚的折子上写的是,当地知府知州联合起来,将一百万赈灾银生生贪污了八十万两!
除了贪污,禀报上来的后续处理,也基本是伪造的,给百姓喝的粥是沙土粥,清得没有几粒米,沙子比米还多。
永定河附近的村民百姓被淹没了屋舍,被迫离家逃难,沦为流民,却没有被妥善对待,被拒于城外,靠近州城者一律杀之,惹得民怨沸腾。
而这一切都被一层层瞒了下来,地方官员手眼通天,上下勾结,欺上瞒下,淮南巡抚路遇流民,察觉到不对劲,可还是查了整整两个月,经历了不少明里暗里的阻拦,才把这一件贪污大案查得清清楚楚。
离永定河的是大周的宿州、平州,永安府,其中宿州知州以及永安府的知府,前者是依附于太子的势力,打上了太子的标签,后者来自萧承玉的母族,成国公府,倘若他在萧承玉面前,太子殿下以表尊敬,恐怕还要叫上一声小舅舅。
成国公府出身的子弟出了这样大一个丑闻,太子体内流着一半成国公府的血,再如何都洗不净自己,更遑论另一位知州是太子的人。
这一桩巨额贪污赈灾银的事件,令朝野议论纷纷,淮南巡抚搜集到了完整的证据,辩无可辩!
崇明帝怒不可遏。
不只是对官员贪污,更有被蒙骗的怒火,回想起去年同样在朝堂上他对这些人的夸奖,仿佛是狠狠一个巴掌打在他的脸上。
这几位贪污的主官,以及下面的小官,都要押解进京进行处理判罪。
崇明帝的一腔怒火仍然难消。
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厉声斥责了一番萧承玉,一位知州,一位知府,都和萧承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使萧承玉不是同党,亦有失察之嫌。
不但让他回去反省,还停了他的官职,让他在家“休养”。
崇明帝是盛怒之下做出的决定,可在文武百官眼中,无疑传达出了一个信号,太子失势。
“成国公府怎么会教出这样一个败类!”有人恨得咬牙切齿,贪污一事牵连到了成国公府,更牵连到了太子殿下。
因为几位王爷入了朝堂,因为陛下的偏颇,殿下在朝堂之上本就如履薄冰,越发艰难,唯恐行错一步,可再怎么小心谨慎,避开圈套算计,依旧没有挡得住自家人的拖后腿。
“利益动人心,那位知府虽然是嫡子,可在国公府里不太受看重,白花花一百万两赈灾银摆在面前,受不了蛊惑被迷了心窍也正常。”
“正常?那可是赈灾银,他怎么敢的,敢吞八十万两,真以为陛下是他随意可以糊弄的吗?比之更甚是他瞒报灾情,虚构赈灾处理的假象,一桩桩,一件件,全是欺君的杀头大罪!!”
“这一回,不但是殿下要伤筋动骨,成国公府恐怕更加危险,也不知道成国公会怎么做,那毕竟是太子的母族,成国公府万一获罪,足以成为殿下的污点。”
随着此话一出,周遭纷纷陷入了沉默。
他们怒骂成国公,斥责成国公不会教人,生出这样一个胆大包天的畜生玩意,可论谁最不想成国公府出事,还是他们,作为太子幕僚,成国府相当于是殿下所有势力中一条有力的臂膀,万一出事,没人敢去想这样的结果。
成国公府但凡出了差错,受到威胁最大的便是殿下的太子之位。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快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