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听了一遍,他就已经能唱了。
调试好了设备,苏槿先清唱了一遍。
唱完后,他问李天。“怎么样?”
“真好听,苏哥你唱歌真厉害,跟你说话的时候完全不一样。”李天抓了抓脸,“我不会夸人,反正就,感觉很好听。”
苏槿笑了笑,“那我给你再唱一首其他的曲子。”
其实苏槿还是很喜欢唱歌的,上辈子要是有机会,他是很想出出单曲什么的,只可惜一直没有这个机会。
李天忙点头,“好啊,好啊。”他坐在对面,一副认真倾听的样子。
苏槿清了清嗓子,给他唱了一首《浅秋》。这首歌是一部老电影的插曲,那部电影讲述的是民国时期的一个爱情故事。
电影并不是很出名,可能是因为题材和故事不算出众。
但是电影中的这首插曲,却很火。
哪怕过去这么多年,这首歌依然很多人喜欢,而且不少人都翻唱过。
但是当年唱这首歌的那位前辈已经离世了,前辈是很有名气的一位女歌手。
她一生唱了不少经典的曲目,会接这部电影的插曲,也是因为曾经欠了电影导演的一个人情,才接的这个插曲。
她的嗓音是那种很独特的韵味,正是因为非常的独特,所以后来再有人翻唱,也唱不出她的味道来。
苏槿之前在杜子明面前唱过一首《风从海上来》,这两首歌的风格很类似,但《风从海上来》有一种神秘感。
而《浅秋》是一种清冷的缱绻的味道。
李天没听苏槿唱过《风从海上来》,听完这首浅秋之后,久久没有出声。
苏槿也回味了一会儿,才抬头去看他,“怎么了?怎么不说话了,是不好听吗?”
结果李天一抬头,就把苏槿给吓了一跳。
李天双目通红,竟然是给听哭了。
第90章 会议室里的暗流
苏槿惊讶的看着他,“你怎么哭了?”
李天抹了抹眼泪,憨憨的回答说:“我也不知道为啥,反正就,听完了觉得心里挺难受的,说不出来的感觉。又觉得,好像不是难受,是有点其他什么说不出来的感觉。”
苏槿笑了笑,“好吧,我就当你是在夸我了。”
虽然李天这样说了,但苏槿还是谨慎的多唱了好几遍,最后选了一遍自己认为还不错的,给杜子明发过去了。
李天已经早就出去了,说是要给苏槿买金嗓子。
临走时,还说:“第二遍听完感觉又不一样了,但还是很想哭,我还是出去吧。”
把苏槿逗的笑不停。
杜子明那边很快就回复了他消息,但只是说了三个字——【收到了。】
苏槿拿着手机看了一眼,耸耸肩,也就将这件事暂时抛到脑后,继续研究自己的剧本去了。
他不知道的是,收到他录音的是杜子明,但听他录音的却不只是杜子明一个人。
会议室里的长桌,坐满了一圈的人。有六七十岁的老者,也有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杜子明算是比较年轻的了。
如果这时候有媒体在的话,一定会非常吃惊。
因为这里面的人,随便点一个人的名字出来。
那都是在华国大名鼎鼎的角色。
“苏槿?这是谁?我怎么没听过?”另一个戴眼镜的三十多岁的男人看着杜子明,“子明啊,你看,咱们这次的活动,可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总共就只能选二十个人,你可不能随随便便的就把推荐的机会给用了,选个从没听过的人,我刚才看了下他的资料,甚至连作品都没有。你这,就说不过去了吧?”
他是在坐的里面,唯二的跟杜子明两个最年轻的人。
这个人叫张海林,戴着一副眼镜,胖胖的。这次会议有他在,其实也是托了他家里的关系。他自己本人虽然是音乐大学的教授,实际上这些年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实绩。
都是靠着他已经离世的外祖父,那也是华国音乐史上举重若轻的人物。
因此这个人最是恃才傲物,十分自负。除却几个老先生,那些跟他年纪差不多的,甚至是四五十岁比他年长的,他都看不上眼。
时不时,就拿自己外祖父说话,顺带踩一踩别人。
最常说的就是:“我外祖父在我小时候,就经常夸我,说我在音乐上的天赋跟他一样。”
自从跟杜子明一起被邀请到这个会议中来,他就一直看杜子明不顺眼,总是要跟他唱反调。
这一次,她看到苏槿的个人资料,当即就来劲儿了。
以为自己,抓住了杜子明的把柄。
“子明啊,我之前听人家跟我说你私下里——我也不是那种好打听的人,但是年轻人,还是得注意点。咱们这可是正经大事,可不能因为个人喜好而徇私啊。”他嗤笑一声,话中有话的说。
杜子明只是淡淡的看了他一眼,对他的话毫无反应,转头看向坐在首位的老者。
“马老先生,劳烦您了。”
第91章 苏槿:我明明是个演员
这位坐在首位的那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便是华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曾将国外的传统音乐融入到华国的民乐之中,耳熟能详的作品数不胜数,为华国音乐教育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的——马海恩老先生。
老先生今年已经七十五岁的高龄了,但看上去仍然是精神烁烁。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chongsheng/b/bjM1z.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