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完相,两人就回了村。
陆学林嘴馋,之前给了林砚池一块钱,让他给自己带点瓜子糖果回来。
林砚池去知青点给他的时候,就听到宿舍的知青们在讨论沈光明的事。
林砚池留在那里听了会儿,原来今早他进城之后,沈光明回了一趟知青点,邀请了几个和他关系好的老知青参加他的婚礼。
沈光明去了煤场之后,认识了煤矿矿长的女儿,两人情投意合,处了对象,才认识小半年呢,连婚期都定下了。
赵志远和他是同一批知青,听到这消息后道:“这小子,动作可真快,人家都说情场得意,事业失意,他倒好,感情事业双开花啊。”
又有人问:“诶,你们谁见过他对象,怎么样,漂亮吗?”
知青们都摇头,他们整天待在林岗村,哪能知道外面的事。
若不是沈光明要结婚,他们还真不知道煤矿矿长有个女儿,不然,肯定也要想办法认识认识。
本以为沈光明进了煤矿就够幸运了,谁知更幸运的还在后头。
搭上了矿长女儿这条线,那他回城不是指日可待了?
林砚池和沈光明接触不多,不是很了解他,只知道当初选点长的时候,卢志强和他走得很近,两人关系还不错。
也不知道卢志强出了事之后,沈光明有没有和他断绝来往。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听赵志远说道:“除了和他关系好的那几个,他还专门提了你,希望你到时候也可以去。”
徐东补充道:“你现在可是公社领导面前的红人,我估摸着他想借此机会和你交好,还真是颗墙头草。”
不怪徐东这样揣摩他,主要是这人和林砚池关系一般,他们下乡没多久沈光明就调到公社去了,又没什么交情,还专门请林砚池参加他的婚礼,怎么看都是故意巴结。
巴结倒也未必,他一个煤场会计没必要来巴结自己这么个在村里的小知青。
不过他邀请自己确实奇怪。
沈光明在书里没什么戏份,林砚池也无法提前猜到他到底打的什么主意。
在赵志远问他会不会参加沈光明的婚礼时,林砚池道:“不太确定,我这段时间还挺忙的,到了那天再说吧。”
这话也不算说谎,他还得和村里干部商量种药材的事,后面村里需要他的地方还多得很。
而且,他心里也不想去参加沈光明的婚礼,这人和卢志强走得近,林砚池不想给自己找什么额外的麻烦。
在大队部的会议上,林砚池把此次进城的收获给大家说了一下,也提出了用种植药材来给村里增加收入的事情。
一听说能增加村里的收入,会计夏红生是第举双手赞成的。
这年头,会计不好当,尤其是贫困地区的会计。
村里什么开支都要钱,一要钱就找他这个会计,没钱了,这些大老粗动不动就对他撒气,不知道还以为这些钱都是他用的呢。
若是村里能增加收入,他也不用扣扣搜搜替村里节约了。
赵保国那边的思想工作林砚池也做了,尽管顾虑很多,在大会上,他还是赞成了林砚池的做法。
刘建民提出了反对,他承认林砚池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种植药材不是小事,一旦毁了地,来年种不出粮食,被上面批/斗事小,全村人饿肚子事大。
这事一旦出现纰漏,可不是哪一个人能担得起责任的。
其他几个干部和他也是一样的想法,村里几百户人,粮食不够,那是要饿死人的。
赵保国道:“这些后果我都想过,但小林说了,只要按照他说的做,地不会坏。交公粮的时候,人家其他几个村,货车都能开到村口,只有我们,需要大家人工背到公社,修路的事情我想了很久,可是村里没钱啊,没钱什么都干不了。现在小林有办法为大家增加收入,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试一试呢?”
刘建民道:“支书你的心是好的,可这事光有心不够,咱地里除了粮食从来没种过其他东西,我不建议冒这个险。”
两方人各有说辞,一时间,这事情陷入了一个僵局。
林砚池等他们争论够了才道:“刘主任说得很对,不然咱们就折中一下,先用几亩地来搞一下试点,若是明年种植成功,且对地没有任何影响,再在村里全面推广也不迟。”
刘建民还想说什么,但是林知青已经做出了这么大的让步,他若是还抬杠,也太不给林知青面子。
几亩的试点影响不算太大,哪怕是最坏的结果,村里也能接受。
开了一下午的会,终于拍了板。
大家还没从村里建药房的喜悦中走出来,又听到了赵保国说要种药材的事,老乡们的态度褒贬不一,但因为提出的人是林砚池,大家都愿意相信他。
自从林知青来了他们村后,他们的生活真是越来越有盼头了。
也有人问赵保国:“既然村里都要种药材了,那我们还用出去找活干吗?”
每年这个时候,村里的男人都会去县城省城搞建筑,扛沙子,搬砖卸货这类活他们都要干。
挣的钱由施工队和生产队结算,最后再由生产队按每天十公分结算给大家。
“去,怎么不去,种药材的事还在摸索中,不能因为这事就丢了原本的活。”
这些人在外面干两个月,也能给村里挣不少钱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年代文 穿书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