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安京苦涩地笑笑:“还能有什么盼头?不过是苟活着罢了。”
老袁淡定道:“谁不是苟活呢。都挺着吧,熬过去就是胜利。”
他们正说着话,孟念群拎着两桶热汤走进院子,他笑着说道:“大家赶紧拿饭盒过来,猪场有人钓到鱼请客,我也分到几条鲫鱼,给大伙熬了两桶鱼汤。”
赵高和吴胖他们钓了一大盆鱼,孟念群去帮忙收拾,大家觉着大冷天的,心里过意不去,就给他了半盆小鲫鱼。孟念群拿去偷偷熬成了鱼汤,给大家补营养。
他就是从劳改队里出来的,这里的人,除了极个别人,大多都很好,以前的孟念群不敢也没机会帮助他们。
自从来到五场以后,监管宽松,向来睁一只闭一只眼,群众善良不爱举报,再加上又有顾立春撑腰,他的胆子越来越大,从最开始偷偷地接济父亲,慢慢地开始接济跟他们父子走得近的人,到了这几个月,革委会的两个监督形同虚设,孟念群愈发大胆,得了点好东西就悄悄在厨房做好,直接拎到院里分给大家。
炊事班每次有剩饭剩汤,他就说:“这些我拿去喂猪了。”最后剩饭剩菜大部分都进了这些劳改犯的肚子里,孟安京一个人吃不了这些,大家伙都能跟着沾光。
这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表现再积极的人也不会去告状。所以,劳改院里一直是风平浪静。
众人一听到有鱼汤喝,赶紧进屋去拿饭盒,排队领鱼汤。
孟念群给每人分了一大饭盒鱼汤,桶底还有不少鱼肉,最后都倒进了老袁和孟安京、林教授等人的大饭盒里。
老袁眯着眼笑吟吟地道:“你小子越来越能耐了。”
老袁喝完鱼汤,摸摸自己的肚子,风趣地说道:“我身上这几斤肉都是因为你长的,还是老规矩,先记帐上,以后还你。我长一斤肉还你十斤猪肉。”
孟念群也比以前活泼:“袁叔,你要这么说,我加把劲把你喂到200斤。那你不得还我几百斤猪肉?”
老袁笑骂道:“你当养猪呢?还200斤。”
大家一起跟着笑,这种欢快的气氛让人险些忘记这里是什么地方了。
孟念群不好久呆,分完鱼汤,跟大家说几句话就提着桶回去了。
孟念群回去发现顾立春还在办公室,就进去给他送了碗鱼汤。
顾立春喝了半碗鱼汤,又开始伏案写申请报告。各项数据已经整理好,只剩下写了。
这几天,他早打好了腹稿,写得一点也不费劲,洋洋洒洒五千多字,从各方面详细论证了集资建房的现实意义、社会意义和战略意义。再附上几张表格和图纸证明它的可行性和实操性,在报告的结尾是一长串职工签名。
第二天上班时,顾立春把誊写好的报告拿给邓场看。
邓场对集资盖房的事也略有耳闻,他飞快地看完报告,双目炯炯地看着顾立春说道:“你挺能折腾的,还以为你冬天要歇歇呢。”
顾立春认真道:“为人民服务是我们革命干部的职责,人民的生活还需改善,哪能休息?”
邓场竖起拇指称赞:“挺好,思想红,觉悟高。”
猛然被夸,顾立春都有些不习惯。
邓场故作无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顾立春认真纠正道:“邓场,这叫做挨金似金,挨玉似玉。”
作者有话要说: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26章 透过现象看本质
邓场嗯了一声, 算是消极回应。
两人接着讨论申请报告的事,邓场考虑了一会儿,又问了一些细节问题, 顾立春早有准备,对答如流。
邓场问:“房子打算建在哪儿?”
顾立春抽出画好的简易规划图, 指着图纸说:“我的规划是建在这里,公园南边, 这里有一大片空地, 风景不错,附近有一条小河和小溪, 取水方便。距离五场场部也不远,抄近路十来分钟, 以后可以规划成新的生活区。”
邓场盯着规划图看了一会儿,问道:“你画的?”顾立春点头。
邓场又夸了句:“画得不错。”
他接着问:“跟基建科沟通了?老赵怎么说?”
顾立春说:“沟通过了,基建科全力支持。”
邓场琢磨了一会儿又问:“那房子以后归谁?”
顾立春答道:“这是职工自己出资建立的, 但土地是农场的, 我觉得房屋的使用权应该归工人所有,或者是农场和工人共同所有,工人有居住权和出租权, 房子只能在本场工人间流转腾换,但不得出售给外人,这样合适吗?”
“先上报给总场, 且得讨论呢。”
顾立春一想也是,集资建房这个提法在这个年代应该是新鲜事物, 好像是80年代以后才开始普遍起来,估计得讨论一阵子。
申请报告递交上去,果然引起了总场场部的激烈争论, 邓场和朱书记也被叫过去列席讨论。总场领导干部最终分成两派,一派同意,觉得不用场里出一分钱,也可以为职工解决住房难题,这么好的事当然要赞同;一派激烈反对,他们认为这不符合规矩,就没听说别的农场别的地方这么干过,要是出了事,谁负这个责任?两派各有各的道理,谁也说服不了谁,暂时没有结果。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chongsheng/pm/h4Np.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年代文 穿书 空间文 种田文 洛水伽楠 逆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