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和谢沉吵架,不能和谢沉打架,宋皎没事可做,只能静下心来,专心读书。
不得不说,谢沉不在,他念书的效率提高许多。
可是也只有在谢沉寄信回来的时候,宋皎才会感觉到一种和其他时候都不大一样的感情。
谢沉才走了半个月,信就跟着到了。
这天夜里,宋皎写完功课,把收在书里的信拿出来,再看了一遍,然后拿出空白的信纸,开始写回信。
他不是不重视谢沉,他只是——
地上的废纸堆积成山,他不知道该怎么写回信,从下午纠结到现在,刚刚不得不放下书信,先去写功课。
一直这样纠结,他连功课别想写完。
谢沉当然不像小时候那样,写一封信还要涂涂画画。他笔锋锐利,如刀如戈,划在纸上,却又变成无比温柔的字句。
他说了一些行军途中的趣事,写信时,他已经到了驻扎地。
这次他去的地方是齐国最北边的、一个叫做琵琶洲的小地方,琵琶洲虽小,却与西北边的游牧民族交界,算得上是较为凶险的地方。
宋皎想了想,该说的话,全部都用最简单的字句写下。
倘若温知看见他这样写信,恐怕要被他气死,全是大白话,前十年打的文章功底全都消失不见。
宋皎自己倒很满意,边写边想,不知不觉竟也写了两三页。
宋皎想了想,越往北边走,天气应该越冷。
于是最后一句,宋皎十分朴实地让谢沉多穿两件衣服。
把信封好,准备明天一早就送出去。
这天晚上,宋皎在临睡前,还把谢沉的信看了两三遍,把信纸压在枕头底下,才睡觉的。
系统跃跃欲试,恨不能一爪子把信给抓烂。
私传情书,没收没收!
但是看见宋皎的模样,终归是系统也不忍心。
算了算了,一份书信罢了。
第二天一早,宋皎揣着写好的信出去吃早饭,宋爷爷和温知已经到了,宋爷爷坐在饭厅的主位上了,手里正拿着今天新送来的邸报。
宋爷爷忽然看到一条,面色一凝,然后把邸报推到宋皎面前:“卯卯。”
“嗯?”宋皎咬着面饼,凑过去看了一眼。
邸报上写得清楚。
琵琶洲突降大雪,今春作物全部受灾。
宋皎抬眼,看向爷爷:“爷爷?”
宋爷爷道:“琵琶洲冬末雪灾是常有的事情,那地儿太偏,两边山谷,北边冷风直入。可是琵琶洲又是北边要塞,百姓早就搬离那里,军队驻扎却不能松懈。”
“可是……”宋皎蹙着眉头,“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倒也不是每年春天都会下雪……”
宋皎站起来:“爷爷,我要去琵琶洲一趟。”
第70章 一点温情
宋皎要去琵琶洲的请求,被爷爷无情地驳回了。
“赈灾的事情,朝廷会安排的,没几年琵琶洲都会有一场雪灾,前几年的雪灾厉害些,爷爷亲自去过了,跟当地官府说过了灾后恢复的办法,他们都懂得该怎么办,不会有事的。”
见宋皎还是不太情愿的模样,宋爷爷便加重了语气:“你去那里,不是去给他们添乱吗?”
宋皎正色道:“爷爷,我不会去添乱的,我是认真的。”
宋爷爷无奈道:“那就拿出一点认真的样子来。”他站起身,正了正官服:“爷爷去上朝了,你们两个吃了快点去上课。”
宋皎和温知一起应了一声:“知道了。”
温知早就吃完了,坐在位置上等着宋皎。宋皎啃了两口手里的面饼,看向温知:“智多星……”
“你不要找我,我也没看出你是认真的。”
宋皎低头,喝了一大口奶茶。
他真的是认真的。
宋皎抬手碰了碰还放在怀里的书信,下定决心,一定要去琵琶洲一趟。
等宋皎也吃完,两个人就提着书包出了门。
温知转头见宋皎还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好心提醒他:“你不要想这么多,宋爷爷说得对,你现在过去,就是去添乱的。”
“我才没有。”
宋皎转头反驳了一句,就加快脚步往前走去。
温知无奈地跟在后面,想着过一阵子,等琵琶洲的雪灾缓过来了,太学也要开课了,宋皎的这个心思大概就歇了。
两个人一前一后地走在长街上,宋皎气冲冲地直往前冲,气死他了,为什么他们都觉得自己是想过去玩的?他是很认真地说,想要过去救灾的。
结果爷爷不理解他,智多星也不理解他。
真是太讨厌了。
宋皎走着走着,忽然又没了力气,放缓脚步。
其实他们说的也对,他什么救灾的事情都不知道,就这样冒冒失失地说要过去。
他昨天晚上想着谢沉,一晚上都没怎么睡觉,今早起来有点心烦意乱的,再加上看见邸报上的消息,所以……
宋皎缓过神,回头要跟温知说话,却看见温知被人给拦住了。
宋皎认得那人,是温知的一个堂弟,叫做温允,比温知小两三岁。
因为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家里人都溺爱他,他不爱念书,竟然也就真的不让他念书了,只说到了年纪,让温知父亲给他在军中寻一个差事,直接让他去参军。
温家人对儿女的安排好像都是这样的,男子去参军,女子留着嫁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穿书 系统 岩城太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