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赘婿_愤怒的香蕉【501~1000章】(1265)

  “在福州,军权归韩、岳二人!内部事务他好用吏员而非文臣!对于身边大事,他信任长公主府更甚于信任朝堂大员!如此一来,兵部直接归了那两位大将、文臣无权置喙,吏部、户部权力他操之于手,礼部形同虚设,刑部听说安插了一堆江湖人、乌烟瘴气,工部变化最大,他不光要为手下的匠人赐爵,甚至于上头的几位主官,都要提拔点匠人上去……工匠会做事,他会管人吗?胡扯!”

  吴启梅手指敲在桌子上,目光威严肃穆:“这些事情,早几个月便有端倪!一些福州朝廷的大人哪,看不到将来。千里当官是为何?纵然为国为民,也得保住家人吧?去到福州的许多人家大业大,求的是一份允诺,这份允诺从何处拿?是从说话算话的权力中拿来的。可这位前太子啊,表面上自然是感谢的,实际上呢,给你位子,不给你权力,打江山,不愿意一道打。那……我以国士报之,您不以国士待我啊。”

  他拿起茶杯喝了一口,随后放下,慢条斯理,一字一顿:“周君武啊,寒了众人的心。”

  ……

  外头下的雨已渐渐小起来,院子里风景明澈,房间之中,老人的声音在响

  “……这些事情,早有端倪,也早有许多人,心中做了准备。四月底,汉中之战的消息传到福州,这孩子的心思,可不一样,旁人想着把消息封锁起来,他偏不,剑走偏锋,趁着这事情的声势,便要再度革新、收权……你们看这新闻纸,表面上是向世人说了西南之战的消息,可实际上,格物二字藏身其中,革新二字藏身其中,后半幅开始说儒家,是为李频的新儒家开道。周君武要以黑旗为他的格物做注,李德新欲用革新为他的新儒学做注,嘿嘿,真是我注五经,何如五经注我啊!”

  “……五月初二,汉中战果公布,福州哗然,初三各种讯息迭出,他们引导得不错,听说私下里还有人在放消息,将当初周君武、周佩在那位宁先生座下学习的消息也放了出去,如此一来,不管舆论如何走,周君武都立于不败之地。可惜,世上聪明之人,又何止他周君武、李德新,看清楚局势之人,知道已无法再劝……”

  吴启梅从衣袖里拿出一封信,微微的晃了晃:“初三下午,便有人修书过来,愿意谈一谈,顺便奉上了这些新闻纸。今日初六,福州那边,前太子必然连消带打,这类书信在路上的恐怕还有不少……唉,年轻人总以为世情硬朗如刀,求个勇往直前,然则世情是一个饼,是要分的,你不分,别人就只能到另一张桌子上吃饼喽……”

  吴启梅没有传阅那封信函,他站在那儿,面对着窗外的天光,面目冷峻,像是天地不仁的写照,阅尽世情的眼睛里流露了七分从容、三分讥诮:“……取死之道。”

  第九五八章 四海翻腾 云水怒(二)

  天下太大,从中原到江南,一个又一个势力之间相隔数百里甚至数千里,消息的传播总有滞后性。当临安的众人初步探知世情端倪,还在惴惴不安地等待发展时,西城县的谈判,福州的革新,正一刻不停地朝前方推进。

  西城县的谈判,在最初被人们视为是华夏军以退为进的谋略,怀着刻骨仇恨、想要杀掉戴梦微的人们幻想着华夏军会在引导民众舆论之后图穷匕见,杀进西城县,干掉戴梦微,但随着时间的推进,这样的期待逐渐趋于破灭。

  这可能是戴梦微本人都未曾想到过的发展,但心存侥幸之余,他手下的动作不曾停下。一面让人宣传数万百姓于西城县执大义迫退黑旗的消息,一面煽动起更多的民意,让更多的人朝着西城县这边聚来。

  百姓是盲目的,刚刚脱离死亡阴影的人们固然不敢与击溃了女真人军队的黑旗为敌,但听得西城县外民意如山,黑旗军这样的凶人都不禁退让的故事,人们的心中又免不了升起一股豪迈之情——我们站在正义的一边,竟能如此的所向无敌?

  人们享受于这样的情绪,于是更多的百姓来到西城县,与黑旗军对峙起来,当他们察觉到黑旗军确实讲道理,人们心中的“正义”又更加地被激发出来,这一刻的对峙,或许会成为他们一生的光点。

  这些情景,随后成为了戴梦微的政治影响,在与刘光世的结盟当中,他又能拿到更多的主动权了。而在此时,他同样拿到的,甚至还有完颜希尹对汴梁等地的许诺。

  世事翻覆最离奇,一如吴启梅等人心中的印象,过往的戴梦微不过一介腐儒,要说影响力、关系网,与登上了临安、福州政治中心的任何人比恐怕都要逊色许多,但谁又能想到,他凭借一番借花献佛的反复操作,竟能这般登上整个天下的核心,就连女真、华夏军这等力量,都得在他的面前让步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还真能给人一种时来天地皆同力的观感。

  后来亦有人感叹:过去武朝军力孱弱,在金辽之间玩弄心机挑拨离间,以为仗着些许谋略,能够弭平实力之间的差距,最终引火自焚、国破家亡,但如今看来,也不过是那些人谋略玩得太过拙劣,若有戴梦微此时的七分功力,恐怕泱泱武朝也不会至于如此境地了。

  华夏军的退让给足了戴梦微面子,在这得道多助的表象下,大部分人听不懂华夏军在同意谈判时的劝说与倡议。十余年来人们以被侵略者的身份习惯了刀枪之间见真章的道理,将看来平和的规劝视为了心虚与无能的嘴炮,一些人因此调整了对华夏军的评价,也有部分人去到汉中,直接向宁毅、秦绍谦做出了抗议。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