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如今知道了是怎样一本书,怎么还藏在身上?”汋萱握着书望我。
“这……”汋萱这话让我回答不上来,我自己也并不太明白那日为何偷摸将她拣回了房,明明又不会看,拣回来了也只是压在底下,以至于后来事情一多,早将它忘到九霄云外,如今却被正主抓个正着……所以我到底为什么不一开始就丢了它省事?
我支支吾吾道:“这,臣想,毕竟是以郡主大人为型写的人物,呃,如果随意丢了,唔……总觉得有犯上之嫌,臣不愿做那不忠不尊之人,所以,臣就留下了。”说完这段,我虽觉得有几分做作,但似乎可搪塞过去,为了更添真意,我又深情并茂道:“恕臣保管不力,让郡主大人尊目见了这样污秽的东西,臣该死!”
汋萱笑了起来,“白大人何必如此认真?这样的书,你以为我不知道?都是闹着取乐的,难道我去计较不成?”
我忙道:“郡主大人心胸之广,臣自叹不如。”说罢,我起身欲取回那书,汋萱却往一边斜了斜身子,笑道:“白大人不急,这书先放我那,之后再叫人送回,白大人可愿意?”
我怔了怔,莫非汋萱还要亲自过过目?我也不能真问她,只好道:“若郡主大人喜……咳咳,若郡主大人愿意,不必送回,放在您那便可。”
汋萱听罢轻哼了一声,将书丢在一边,不再多言。我一时摸不着头脑,汋萱似乎有一些些恼了?从最初那抹不知是真是假的嫌恶,到现下她沉默地望向窗外,我实在看不透她究竟是怎么个意思?不过她的心境我一向无从涉足,便一如既往地果断放弃了,我重又拿起翻了半本的书看起来。
一路上再无旁支发生,我与汋萱安然到了京城。
回了京后,我隔日一早便赶往太医院,为的受领我大姑的谆谆教诲,说得再直接些,是滔天怒火。
据我府上的丫嬛说,我大姑每两日都派人来问我回来了没有,丫嬛将这事禀与我时,仍心有戚戚,哭道:“大人,您以后可别再一声不响出去了,我每次都回一样的话,心里惴惴得慌。”
我掠了掠小丫鬟额前碎发,道:“以后出去了一定每天捎封信回来,直接让她们拿走,见字如见人,省了你的事。”
不过,出乎我意料,我大姑并未动怒。我卑躬屈膝地进去讨骂,她连句责问也没有,只是将我上下扫了一眼,见我四肢健全,便摆了摆手叫我出去了。
我十分窝囊地问了句,姑母没有什么话要对侄儿说吗。大姑仍不咸不淡,只道服侍公主,本来也是我最要紧的事,下次再有,不必先斩后奏。
我正目瞪口呆,她又添一句,“多大的人了,行事仍如此儿戏,你娘当年敢做敢为,正义凛然之姿,你是没学到半分。”
约莫是平素挨骂挨习惯了,这最后一句一出,我顿时通畅不少,怡然告退。
本来应当算是劫后余生,但回去时我脑中却浮着大姑问的一句话。大姑最后问我,公主殿下,没什么大碍罢。
大姑之前从不问我公主的情况,她是院首,除圣上外,公主的康健自然也归她照料,明面上我大姑才是公主的御医,我只不过从旁协助。这次公主密访,我大姑确有一个多月没替公主把脉问诊,问我虽也属常理。
只是,大姑那时的神色不太一般,看似随意,却总觉得有几分犹豫,像是在试探什么。有点儿……畏首畏尾。
这四个字乍现,我惊了一惊。那可是我大姑,白家最坚毅的砥柱,刚正不阿、光明磊落。我怎会在其顶天立地之英姿中看出诸如“畏首畏尾”之类的东西?我敲了敲脑门,我一定是刚回京,有些水土不服。遂不再想此事。
回京后,我把那支玉簪找了出来,之后几次派了人去汋萱府上递帖子,都被一一退了回来,郡主府的人说,郡主殿下这几日身体抱恙,谢绝见客。
莫非汋萱在路上接连颠簸了两回,累倒了?我想了想,就凭那车那软垫那路,舒服得跟卧在云里似的,若说是累的,我宁可猜汋萱是看那混书看病的。我现在也搞不懂她为何将那书拿去。
汋萱的事我暂放一边,久违地去太医院坐了几天班,同僚皆说我勤恳了许多,我自己不觉得,只是不迟到早退罢了。不过同僚中的一人说,行动上还是小事,精神气上不太一样了。
连我府上的丫嬛也说,大人比之前稳重了。我不无窃喜地追问道,何以见得。她拿着刚吃空的碟子,笑嘻嘻道,裕姊姊说的,她说之前大人像小孩,现在不同了,大人现在吃瓜果不会把汁弄到袖子上去了。
我的脸瞬间一暗,丫嬛见状抱着碟子一溜烟跑了。
我原先总爱卧在文杏阁的窗边,一手捧一话本,一手捻一块果子,高枕在榻上闲看,偶到了精彩之处,便忘了吃果子,久久握在手里,如西瓜之类的,便难免/流了汁水淌进衣袖里。阿裕是我府上打理衣物的,看来这丫头背地里没少埋汰我。
我抬袖瞧了瞧,果然洁白如斯,一点也没染上。又低头瞧了瞧,书案上摊着一本针灸医书,再上方放着一本桐县名医陈氏的杂病要略。
我之前只看自家的,最常看的是我娘写的医书。前几天去大姑那,见她书桌上摆着这两本,便问她与我们家的书孰优孰劣。
大姑先是一怔,多年来我头一次同她论医,接着她又训我肤浅,叫我不可只在分出个优劣,一心只想学优。我于是虚心问她要了书来看。那日回去时,我大姑头一回陪我走至门口,虽然两人一路上也没说什么话。
说不定我真有些变了,近来我连话本也少看了,卧榻闲翻书的光景也就一去不返,白衣得以逃过一劫。
大约是淮县一行,对我是一个警醒。我再也不想体会那种一无是处,哪里也派不上用场的滋味了。
过了几日,汋萱府上派了人递帖子叫我三天后在沁茗池相见。三天后,是四月初一,正是皇家园林开放的初日。当今圣上仁慈,特在每年仲春与暮春,繁花似锦、春意正浓之时,命开放皇城外西侧的两座园林,一为沁茗池,一为琼林苑。
两园林隔街相望,离得很近。百姓往往在沁茗池里看几场水戏,又转至琼林苑里漫步赏花。园林一直开放到五月初,这一个月中,园内每日皆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我一向是个爱热闹的,自然不会错过。
往年公主若在,初日的沁茗赛龙舟她必会参加。这也是整个开放期间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每个京城百姓必定赶到,真正是万人空巷之景。
在碧色湖面中,一侧停着轻巧的小龙船,另一侧则远远插着彩杆,竿上挂满了锦旗。谁最先抵达,最先摘得彩旗便是胜者。在鼓乐声,呐喊声中,十来只小龙船便如风中竹叶般乘水竞去,激起阵阵白浪,沁茗池常年平静的湖面上像盛放了朵朵白莲。
那十来只小龙船上,有尚书府的千金,年轻气盛的枢密副使,御史中丞,也有摸爬打滚的兵部小卒,无一官半职的平民老手。但无论来的是谁,公主殿下从不辜负对她寄予厚望的人,只要她参加,就一定夺魁。这是全京城百姓都津津乐道之事。连坐在临水殿观战的圣上,也要露出得意的神色,欣欣然接受临水殿百官的庆贺。
我么,不在临水殿,我爱混在池边的彩棚里,那里是平民百姓赏湖观战的地方,气氛比临水殿要火热得多,呐喊声震天动地,正适合我替公主乱嚎。
而汋萱,如果我没记错,她来沁茗池观战的次数屈指可数。毕竟那时人太挤太吵,汋萱惟恐避之不及。何况她是郡主,不比旁人,沁茗池她随时可去,不差那一个月。是以我收到帖子,还问了问,那丫头肯定道,郡主殿下正是说的四月初一,叫白大人早些去呢。
我满腹狐疑地收下,赏了丫头一碗绿豆汤,那丫头欢喜地捧喝。我又问她郡主的病,她头也不抬地说早好了。语气之轻快干脆,好像她家郡主从无抱恙之事。打发了丫头后,我便照旧去太医院上值。
三天后的清早,我梳洗完,随意吃了些,便命人备轿去沁茗池。刚迈出府门,就见一个穿月白色衣服的人骑着马急急而来。这身衣色,是公主府丫头们常穿的。果然,来人下马便道:“白大人,小的从公主府来,噙梦姊姊叫小的速请白大人去一趟。”
我忙上前道:“可是你们公主回来了?”
那人道:“公主殿下,仍在病中。此次是有它事相求。”她说得很低声,我这才想起,公主这一个月多不去上朝也不见客,用的却是抱病休养的名头,方才我情急之下竟忘了。这丫头倒很机灵。我见她有些眼熟,便道:“你是什么名字?噙梦怎么同你说的。实不相瞒,我今日同郡主有约,恐怕去不成你们那。”
那丫头微微抬了头道:“小的叫坠露,之前同白大人见过的。噙梦姊姊说,此事紧急,务必烦请白大人走一趟。”
坠露……我想起来了,是替冥辛包扎过伤口的丫头。我心下一沉,既是她来了,……我立刻叫一丫嬛替我预备药箱,又另叫一丫嬛跑郡主府报信,转而对坠露道:“我们即刻就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青梅竹马 破镜重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