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掌中看_枕宋观唐【完结】(52)

  严肃、古板、刚正,眼里揉不得沙子。

  从不会因为从前的她只是萧氏最小的公主,身上没有责任重担要担,就对她放低了要求。她怕死了颜太傅,因为她不爱读书,课业总是达不到颜太傅的要求,为此常常挨太傅的戒尺,无论她怎么同耶娘兄姐哭诉都无用。

  直到现在她都不理解,颜太傅这么一个无趣又严苛的人,阿兄怎么就对他欲罢不能一往情深了。

  给颜太傅当学生时被打怕了训怕了,以至于她瞧见王尚书都有几分紧张。

  “臣请陛下安,吾皇万岁。”王尚书恭恭敬敬地行了礼。

  “王尚书请起,给尚书赐座。”

  萧贞观端正地跽坐于案几之后,青菡往阶下摆了张锦杌,王尚书谢恩后才敢落座。

  “尚书来觐见,是有何事?”

  王尚书拱手,“臣斗胆,敢问陛下礼部右侍郎的人选,何时可以落定?”

  礼部原右侍郎是孙骈,孙骈就是孙茂的阿耶,因牵扯进恩科舞弊泄题一案,被夺职流放南疆去了,而今右侍郎之位悬而不决,礼部乃至三省其他诸部怕是都盯着,底下有心思抓住时机乘风而上的人不少,加之恩科开考在即,右侍郎一位不宜空缺太久,王尚书为礼部尚书,他心急也是情理之中。

  “原是为了这个,右侍郎的人选,朕昨日已与摄政王商议过,诏书不日就能出门下省。”

  王尚书松了口气,向萧贞观解释说,“陛下既已又决断,那臣便不急了。”

  萧贞观点了点头,心想着王尚书可以退下了,但是王尚书却仍旧坐在锦杌上一动不动,丝毫没有告退的意思,她只好再度询问,“尚书可是还有其他事想要禀报?”

  王尚书的目光从萧贞观发间的缠花上一晃而过,惊讶得恰到好处,“陛下所戴,可是油菜花?”

  萧贞观摸了摸发间,“尚书好眼力,这是缠花。”

  将油菜花样式的缠花赞扬了一番,王尚书才道明了今日来的第二个用意,“陛下今日驾临万作园,对所见所闻,有何感触?”

  萧贞观忍不住正襟危坐,王尚书这话里话外的语气可太像颜太傅了。从前她去上林苑赏个桃花什么的,回来后颜太傅喜欢问,“公主对所见所闻,有何感触?”

  她能有什么感触?

  无非就是花好,景美,出宫玩很开心之类的。

  但是颜太傅想听的根本就不是这些肤浅之言,他希望她一粥一饭能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当念物力维艰,便是游个春也要想到满园春色出自宫人辛劳照料,要体念宫人的不易。

  眼下颜太傅去了沂东,不会再在她耳边念叨了,偏又来了个王尚书。

  萧贞观回忆一番,她今日出行分明已经轻车从简,一路上也没有出现任何铺张奢靡之举,王尚书这般问是什么意思?

  对了,他方才提到了缠花?!

  姜见黎送的缠花,是金线缠就,王尚书不会就因为这个要直面觐见吧?!

  “朕,汗颜,”萧贞观心虚地摘下缠花,“朕今日在万作园中见到园奴,还有姜主簿和园监他们,盯着日头在田间锄草,很是,辛劳……”

  王尚书露出欣慰之色,“陛下能体谅田间劳作之人的辛苦,这一趟便是没有白去,不过万作园的园奴们虽辛勤,但是比起天下真正农人而言,还远算不得辛劳,园奴乃至万作园的官吏们并不依靠园中的地吃饭,与那些地里刨食的百姓们截然不同,百姓们的口粮来自田地之中,税收来自天地之中,家中一切用度也都需要依靠地里所长的粮食卖钱购置,若是遇上丰年,他们尚且能得温饱,若是遇上天灾人祸,地里的庄稼便是怎么也不够了。”

  王尚书的话说得很委婉,他暗示了半晌,萧贞观都猜不到他究竟真正想说什么。

  “那么依王尚书只见,朕应该如何做才能让天下百姓都吃得饱穿得暖?”萧贞观试探着问。

  “我大晋从立国以来,都有天子亲耕,祈求风调雨顺的传统,陛下,眼下已经过了雨水,正是民间结束冬闲,准备春耕之时,陛下您新登基,昭兴元年的亲耕礼,您打算何时举办?”

  亲耕礼?

  萧贞观依稀听过,不过她没参加过亲耕礼,只旁观过她阿娘还是皇后之时举办的亲蚕礼,这亲耕礼该怎么举行,她真的不了解。

  “王尚书你提醒了朕,”萧贞观扶额苦恼道,“南北接连遭受雪灾,前朝又因舞弊案震荡,诸事繁杂之下,朕都差点忘了这回事,提醒得好,王尚书以为,何时举办最为适宜?”

  王尚书敛眸沉思了一会儿才回答说,“举办亲耕礼的日子一般由钦天监测算,不过这日子从来不过惊蛰。”

  惊蛰是雨水的下一个节气,就在十四日之后。

  “时间紧迫,朕即刻宣召钦天监测算吉日。”

  所求之事落定,王尚书撑着膝盖从锦杌上起身,“礼部自当全力以赴,与司农寺一同办好陛下登基后的第一个亲耕礼,臣就不打搅陛下了,”说着就要走,萧贞观叫住了他,“王尚书留步,朕想起一事,正好一并交代了,你也好回去准备着。”

  王尚书顿足。

  “之前孙骈面见朕,要朕定夺恩科试题,朕给他出了赈灾二字,孙骈主导舞弊案,虽他一再保证尚未来得及将试题泄露,但为了以防万一,朕还是想要更换试题。”

  王尚书赞同道,“陛下深谋远虑,更换试题的确更加公平,不知陛下想要换成什么?”

  萧贞观的耳边凭空传来姜见黎的声音,“榆钱是极为重要的备荒之物,陛下自幼长在宫中,与百姓接触甚少,这才没见过没听过罢了……”

  她生于锦绣膏梁富贵地,不曾知晓备荒的道理,那么身为大晋的父母官,该不该知晓,会不会知晓呢?

  心下未曾有丝毫的犹豫就下了决断,萧贞观听见自己说,“今岁恩科的试题,就改为‘备荒’。”

  姜见黎在田间劳作了半日,又下厨房给萧贞观做了饭,身上结痂的伤口被汗水泡了许久,泡得她浑身发痒,白日里做事时还好,夜深人静后躺在榻上,四肢百骸里头犹如千万只蚂蚁在爬动,痒得她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索性爬起来画堪舆图。

  萧贞观将昔年庶人萧焕的庄子全部拨给了万作园,万作园一下多出两千亩地,地里还带着一片小湖泊与一座小山头,得好好利用起来。

  夜间思绪如潮水般汹涌奔腾,姜见黎顿时下笔如有神,将两千两百亩地划分成一片片小园子,想着日后每一座园子都分派给一名小吏管辖,每座园子再根据规模大小配以一定数目的园奴,各有分工,各司其职。

  可这样一来,园奴的数量就不够了啊……

  “咚咚咚”,有人在门扉上轻叩,打断了姜见黎的思绪,姜见黎抬头看去,屋外之人的身影像是宁五娘。

  “是五娘吗?”她问。

  屋外人点头道,“娘子,婢子起夜,发现您屋中的灯亮着,便来瞧瞧,娘子可有需要婢子相帮之处?”

  姜见黎背上顿时泛起一阵激烈的痒意,“正好有一事要五娘帮忙,你进来吧。”

  宁五娘举着烛台进了屋,又将门紧紧阖上,姜见黎见状笑道,“不必这么小心,都过了雨水了,外头并不算太冷。”

  “黎娘子,北边过了端午才能脱棉衣呢,”宁五娘不赞同道,“您受了重伤未愈,还是得好生注意,切莫着了凉。”

  说着往衣架上取了一件薄披风盖在姜见黎肩上,一沾上肩,披风就被姜见黎掀开了,宁五娘疑惑不解。

  “我想请你帮我再上一层药膏,你给我盖着披风如何上药?”姜见黎打开案几上的木盒,取出药盒递给了五娘。

  宁五娘紧张地问,“这药医师叮嘱一日涂两回便好,白日里娘子已经涂过两次,怎的又要再上药?难道伤口恶化了?”

  “无妨,只是伤口痒得很,又不敢去挠,只能涂药缓解。”

  宁五娘闻言将开启的盒盖旋回去,“黎娘子,请恕婢子不能帮您,您该听从医师的叮嘱,药膏怎么能胡乱涂呢?”

  姜见黎捂脸无奈道,“可是我痒啊,痒得睡不着。”

  宁五娘思忖片刻劝说道,“娘子若是痒得厉害,不妨明日回王府去,请王府的医师瞧瞧?王府的医师必然要比市井中的好,若是能够,娘子或许还能同王上提一提,看看能不能让王上请从宫中请个医师出来,娘子您这满身的伤,也是为了替陛下肃清朝纲才导致的嘛!”

  姜见黎赶紧将药盒塞回木盒子里,“我是万不敢在阿姊面前叫苦的,更别提从宫中请医师出来了,”她好不容易在萧贞观面前将前事揭过,可别让那位姑奶奶再想起来,“也罢,你说得对,我明日回王府瞧瞧。”

  正好也能顺道回司农寺一趟,她成了主簿后,可还没回过皇城司农寺呢。

  第四十五章

  回皇城之前,姜见黎先往万方楼看了一眼。

  百姓们对万方楼已经过了新鲜感,但是万方楼的餐食物廉价美,时不时还有应季的限定菜式推出,所以虽然如今的客流不如重新开业初期的时候多,但胜在客流稳定,每日的入帐都十分平稳。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欢喜冤家  枕宋观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