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兴元年的亲耕礼在京郊皇田举行,这一天是二月初十,是钦天监反复推演后才测出来的,唯一一个惊蛰之前的上上吉日。
这一日的寅时未到,萧贞观就起身了。
“嗯?陛下自己起来的?”萧九瑜生怕萧贞观起不来,提早一刻到了勤政殿,哪知萧贞观再也不是两个月前初等登基的萧贞观了,殿中香漏一响,她就揉着双眼从榻上爬了起来,即便困顿得紧,也不敢有丝毫的耽搁。
萧九瑜见状倍感欣慰。
卯时,御驾准时从太极宫正门朱雀门出发,沿着朱雀大道一路往南,向着城外而去。御驾前有千牛卫开道,后有武卫殿后,中间一截则是帝王仪仗,帝王仪仗之后则是摄政王的舆架,再后头则是文武百官的队伍。
一个亲耕礼,队伍足有千人之数,浩浩荡荡的,前不见首,后不见尾。
这是大晋第二位女帝头一回行亲耕礼,之前南北同时天降雪灾,百年罕见,朝野内外私底下有不少流言蜚语,虽都不敢直指女帝德不配位,但大伙儿心底终究犯嘀咕,也对这位十六岁便继承皇位的小女皇充满了好奇,想瞧瞧她究竟是个什么模样。
之前女帝离宫前往上林苑时,想要看热闹的百姓早早来到朱雀大道旁等候,就为了占一个前排的位置,好一睹帝王真容,结果帝王的御驾全程都不曾升起帘幕,他们顶着寒冬腊月的凛冽北风站了几个时辰,什么都没瞧见。
听闻帝王又要出宫,想要看热闹的百姓更是万人空巷。
这一回萧贞观命令将御驾四面的帷幕全部升起,阿姐说,这样的仪式日后不会太多,但也不会少,帝王见臣民,令臣民瞻仰帝王威仪,也是她身为一国之君的职责之一。
第二回离宫,萧贞观心中丝毫没有雀跃兴奋。
别看她此时此刻高坐御驾之中,冲着两旁山呼万岁的百姓微笑颔首示意,其实她紧张万分,掌心沁出的汗将冕服的广袖都濡湿了,所幸大晋天子在祭礼是所穿的冕服是玄色,看不得出来,不然一会儿下了车架不小心被臣工发现,怕是要在心底笑话她稚嫩。
含笑着撑了一个多时辰,车架终于抵达了京郊皇田。
第四十八章
依照古礼,皇田应为三百亩,为皇帝所种之田,在皇田旁,应设有先农坛,即山川坛,供帝王在行亲耕之事前祭司先农神明、四方山川之用。
大晋太祖皇帝,大明帝意欲恢复古亲耕之礼,以定大晋正统,便命司农寺与钦天监在京郊划定了皇田的范围,又在皇田旁建造了山川坛。
山川坛只存在于古礼典籍之中,它真实的模样谁都没有见过,大明帝命礼部工部、翰林院考据了近一年之久,才确定了上古山川坛的规模与外观。
大晋的山川坛为砖木所建造,立于九五之阶的高台之上,是一座圆形的两层高建筑,它以绿色琉璃覆顶,深棕色乌木架构,白色砖石砌墙,象征皇天后土。这座山川坛曾在永隆末年毁于战火,后被凤临帝重建,又被承临、熹和二帝不断加固修葺,因而从外观上看,仿若新建。
萧贞观还为公主时,参加过由苏后主持的亲蚕礼,却从未参加过天子亲耕礼,也从未亲眼见过山川坛,她以为山川坛建在山中,却原来是平地起楼,此时此刻站在马车下,放眼望去,山川坛四周皆是没有起伏的平地,显得山川坛更加庄严高大,有种庞然之感,她的面色也不自觉肃穆了几分。
“请陛下登台!”
摄政王萧九瑜是今日附祭,由她引着萧贞观一步一步登上山川坛。
自登基以来,萧贞观常常居于高处,上朝时,庆典时,宴乐时,她都独坐高台,但是奥选出来还没有哪一次底下的人比今日还多的。
中央禁卫、满朝文武,甚至于司农寺挑选出来的各地耆老,全部汇集在山川坛下,举目仰视着她,或恭敬,或郑重,或激动,无一例外,皆臣服于她,至少表面是如此。
萧贞观站在高高的台阶上俯视众人,不禁心神激荡,困意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她睁大双眼去努力辨认台下的面孔,离得近的她认得,离得远的,根本就看不清。
姜见黎虽是七品小吏,但她是京官,又是司农寺官吏,今日也奉命前来参加亲耕礼。她一身不起眼的青袍,与一众小官站在一起,站在百官的最后,淹没在泱泱人群中,扮演着今日最微不足道的角色。
萧贞观站上高台后,视线往队伍的最后头瞧了好几次,但是姜见黎知道,人这样多,她站得又这样远,皇帝陛下是断然瞧不清她的脸的。
钟声与鼓声齐鸣,预示着祭典开始。
第一祭,祭先农,即三皇五帝之一的神农氏。
萧九瑜率先宣读了祭文,而后将祭文双手呈给萧贞观,萧贞观郑重接过,将祭文丢进事先备好的铜鼎中焚烧,火舌将祭文一点一点吞没,她郑重其事地高声向先农祷告,告词是礼部事先写好的,她私下演练了数遍,早就牢记于心。告词毕,祭文也焚烧殆尽,萧贞观从祭案上取来第一杯酒,缓缓注地,第一祭成。
第二祭,祭太岁。
章程同第一祭差不多,只不过祭司的对象换成了太岁神。祭文依旧由萧九瑜宣读,祷告祭酒之事则由萧贞观来做,祭太岁神,是希望这位主管人间吉凶的神灵能够让她的昭兴元年有吉无凶。
第三祭,祭风雨雷电、江湖湖海、五岳山川镇守之神,祈求今年风调雨顺,农事大兴,五谷丰登。
祭礼完成之后,皇帝便要带着文武百官下田行耕作之事。
穿着祭祀的冕服并不方便下田劳作,因为萧贞观以及群臣都要先行更衣,换上轻便的窄袖袍服。
帝王的便服与冕服差别极大,而姜见黎这样的七品小官,便服与官服其实无甚差别,便是穿着官服,也能直接下田耕作。
她迅速换好了衣裳,回到原处等候,等候的时候,司农寺少卿夏侯汾走了过来同她搭话。
“马上就要下田了,姜主簿有何想法?”夏侯汾问。
姜见黎老实回答,“回少卿,无甚想法。”
夏侯汾原先目光漫无目的地在人群中扫视,听了姜见黎的回答,猛地转过头来看着她,“无甚想法?”
眸光打量,似在一探她所言虚实。
“嗯,”姜见黎撇过头,“少卿大人不信?”
夏侯汾失笑,“司农寺不在三省之列,平素地位远不如三省,民间农桑顺遂之时,唯有这亲耕礼能由司农寺主导,司农寺里头的官吏铆足了劲想在陛下面前展示一番,你竟告诉我你一点想法都无?”
“展示?”姜见黎的懵懂不似作伪,“展示什么?”
不会是展示自己如何会种田吧?
夏侯汾肯定了她的猜测,“就是你想的那样,大晋承平日久,满朝文武之中多是养尊处优之人,别说下地种田,就是粮食五谷他们都未必认得全,”夏侯汾微微侧过来,用眼神示意姜见黎,“你瞧那边那位穿绯袍的,大腹便便,怕是一会儿耕不了一个来回就要闹笑话。”
姜见黎并不在意有多少会闹笑话,今日她不打算当出头之鸟,她才升官,虽是小官,可她与摄政王府之间的关系谁不知晓,所以,今日她得低调些,将在司农寺的步子踩得更稳些。
上下扫视一番夏侯汾,姜见黎夸赞道,“夏侯少卿一见就是身体力行之人,今日一定能够出类拔萃。”
夏侯汾这会没忍住,当真笑了出来。
眼下还没什么人回来,夏侯汾与姜见黎站在一处,一个绿袍一个红袍,格外醒目。
萧贞观更完衣回来,一眼就看到夏侯汾与姜见黎有说有笑的,方才她在人群中寻了半晌都没找到姜见黎,原来她竟在这里,在百官队伍的最后头。
怪不得她找不到,这个位置距离高台太遥远了些。
她注视着姜见黎,姜见黎却一点也没有察觉,仍同夏侯汾说话,她心下有些不悦,想要去寻她,想问问侍御医配的药管不管用,然而众臣一听闻天子已经更好了衣,便谁都不敢耽搁,纷纷疾步往山川坛下汇集。
“陛下,请移驾皇田。”萧九瑜提醒。
在萧贞观的率领下,文武百官一同来到皇田旁,皇田三百亩,其间的杂草早就被先一步拔除干净,一只健壮的,毛发油光水滑的牛正站在田头静静等待。
巳时的最后一刻,今日的典祀郎礼部的王尚书在皇田旁搭起的小祭台上宣读开耕的祭词,萧贞观行酒三祭后,就可以开耕了。
司农卿蔡叔培先向萧贞观进献耒耜,天子所用耒耜并非寻常农具,上头雕刻着象征一国之君身份的龙纹,龙纹漆金,在日光下熠熠生辉。
萧贞观没有近身接触过耕牛,哪怕萧九瑜在此前再三安慰她,一再向她保证这牛是司农寺训练好的,很是温顺听话,在看着同她一般高,体格却比她壮硕了数倍不止的耕牛时,还是会紧张。然而当着群臣众卿的面,她不能露怯。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欢喜冤家 枕宋观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