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掌中看_枕宋观唐【完结】(60)

  “黎娘子,到宫门了。”车夫在外恭声道。

  姜见黎拎起一只竹篮,弯腰钻出了马车,将摄政王府的符牌递给了监门卫,监门卫拱手,“请姜主簿稍后。”

  姜见黎拎着胡瓜在宫外等,另一名监门卫好心地指了宫墙下的一片阴影,“姜主簿,今日日头大,您往影子里站一站。”

  姜见黎谢过了他的好心,微微侧身站了进去,继续盯着宫门开启的方向耐心等待。

  今日她耍了个心机,往勤政殿递的是摄政王府的符牌,而不是她这个司农寺主簿的牌子,就是怕勤政殿的那些宫人见了主簿的符牌后,私自揣摩圣意将她回绝,用了摄政王府的符牌,至少他们不敢私自将王府的牌子还回来,这牌子能呈到萧贞观面前。

  至于萧贞观愿不愿意见她……

  姜见黎低头拨弄了下篮子里精挑细选出来的胡瓜,无论今日她能不能进得去勤政殿,这篮子胡瓜总能进得去。

  “往勤政殿里头递王府符牌的,是姜主簿?”吴大监将符牌翻来覆去地瞧,“你可看清了?”

  监门卫回答,“的确是姜主簿,她还提了个竹篮,看着怪沉的,只是上头盖了布,没瞧清楚里头究竟是什么。”

  吴大监握着符牌思忖片刻,“你且在此处稍等,”说着便带着符牌入殿去了。

  右偏殿书房。

  萧贞观拿起一方奏疏打开看了没两眼,心烦意乱地扔到一旁,再拿起下一封,没看两眼又扔了出去,扶疏在殿中转悠着捡奏疏,才捡起一封,另一封又砸在了地上。

  好在现下还是春日,殿中铺就得红线毡未曾撤换下去,奏疏嗑在上头也嗑不坏,她捡起来吹了吹,小心翼翼地合好,然后摞在怀中又去捡下一封。

  弯腰时,她瞧见了一双靴子。

  这双靴子似乎正犹豫不决,掐不准该不该继续往前。

  扶疏走过去,侧身往正殿与偏殿的隔断的屏风处探出一个脑袋,“吴大监?”

  吴大监一入殿就听到里头的动静,犹豫不决之际就碰上了扶疏,他急忙压低了声音问,“如何?”

  扶疏低头,吴大监顺着她的目光向下,看到一堆摞着的奏疏,就知道今日时机不对,聪明的就别往圣人跟前凑了。

  正欲转身,却听到萧贞观的声音在近处响起,“你们两个鬼鬼祟祟的做什么?”

  吴大监急忙俯身,扶疏也跟着跪下,“陛下恕罪,摄政王府的黎娘子求见,”吴大监立刻将符牌递了出去。

  萧贞观满脸狐疑地接过符牌定睛一瞧,还真是王府符牌。

  她怎么不递自己的符牌而是递王府的?

  莫非是生怕朕怒气未消不见她,这才用王府的符牌来暗示什么?

  符牌在萧贞观手中转悠两圈,姜见黎这番试探的举动被她咂摸出了些深意。

  “让她进来吧。”

  路过扶疏身侧时,萧贞观瞧见她怀中的奏疏,灵机一动道,“你过来。”

  姜见黎一入殿,就感觉到一股紧张之气。

  萧贞观面色不善地抱臂靠在凭几上,而地上的红线毡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封奏疏。

  姜见黎不敢多看,目不斜视地走上前,将竹篮放下行礼,“臣请陛下安,吾皇万岁。”

  苦等许久,萧贞观就是不叫起,不叫起,她就只能一直跪着。

  好巧不巧,在她跪着的前方一寸处,有一封被摔开的奏疏,若是她不想看见上头的字,便只有将头埋得更低些,若是此时她将头埋得更低些,上头一直盯着她看的萧贞观,必会发现她瞧见了奏疏上的内容。

  若说萧贞观不是故意这么做的,姜见黎不信。

  看来萧贞观莫名其妙的怒气,还没有彻底消除。

  须臾之间,姜见黎做了个决定。

  既然萧贞观想要她看见奏疏上的内容,那她大大方方的一看究竟就是。

  奏疏是斜着的,姜见黎努力辨认上头的字迹,有些词句被耸起的褶皱遮挡住看不见,不过关键之处,她还是看到了。

  亲蚕礼,以及择婿。

  看见这两处字样,姜见黎就能够猜到发生了什么。

  应是亲耕礼后,礼部提出举办亲蚕礼,只是亲蚕礼一贯由皇后主持,萧贞观为女帝,当年凤临帝也为女帝,只是凤临帝有晋宁夫人,亲蚕礼便由晋宁夫人主持,而萧贞观身侧无人,因而便引出了择婿一事。

  婿,夫婿。

  写这份奏疏的人用了择婿,而非择偶,用意不言自明。

  只是这些都是旁人的事,同她有什么干系,萧贞观若是为此事心中烦闷,也不该拿她出气才是。

  “姜卿看清楚了?”萧贞观冷不丁出声。

  姜见黎抬起头,不卑不亢道,“陛下恕罪,臣无心之失。”

  “那你都看到了什么?”

  “臣看到,”姜见黎斟酌着开口,“看到前朝提议陛下择婿,以定我大晋乾坤。”

  “那姜卿以为,朕该不该在此时择婿?”萧贞观追问。

  姜见黎立刻警觉起来,萧贞观她什么意思?

  地上被摔了这么多奏疏,百官同时上奏请求择婿,这背后怕不是有人指使?

  朝中能够同时指使这么多官吏的,又有几个?

  她不会怀疑是阿姊做的吧?

  姜见黎惊疑不定,却很快又否认了自己这个猜测。

  不可能是阿姊,阿姊提议这事儿对她而言有何好处?

  不是阿姊会是谁呢?

  太上皇?!

  八成就是了。

  “姜卿,朕在问你话呢。”萧贞观不耐地催促。

  姜见黎只好犹犹豫豫地回答,“此乃陛下家事,臣怎敢妄言。”

  萧贞观忽然笑道,“你不敢妄言,便是他们,”她指了一圈地上的奏疏,“在妄言了?”

  “臣不敢,臣以为此为陛下家事,却也是大晋国事,陛下佳偶关乎国本,群臣自然郑重。”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国本二字,提醒了萧贞观。

  原来如此,怪道所有上奏的官吏都在说“择婿”,原来是希望她为大晋早日留下继承人。

  第五十二章

  姜见黎并不明白萧贞观为何忽然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神色,也无意去深究,她将覆在身旁竹篮上的蓝绸掀开,露出其下绿油油的胡瓜。

  “陛下,这是臣的庄子上新结的胡瓜。”

  青菡将竹篮提到萧贞观面前,将里头码得整整齐齐的胡瓜呈给萧贞观看,萧贞观轻飘飘地看了一眼,对姜见黎道,“姜卿果然是种出了胡瓜,虽不是在冬日,但也比寻常胡瓜上市的时日早了一个多月,朕也不是吹毛求疵之人,如此,便算姜卿完成了朕交付的任务。”

  萧贞观从篮子里取下一只胡瓜,胡瓜新鲜,阵阵清香扑鼻而来,让她躁动的思绪莫名平静了许多,她顿时对这些胡瓜的滋味感到好奇,于是吩咐青菡将胡瓜送去膳房,“今日午膳做烤鸭卷,别再用豆芽了,就用姜卿种出的胡瓜吧,姜卿,你自己种出的胡瓜,自己可曾尝过?”

  姜见黎沉思几息才道,“臣不曾尝过。”

  “那今日就留下来尝一尝。”萧贞观的右手在案几上叩了叩,“青菡去膳房送胡瓜,便有劳姜卿为朕将这些奏疏捡起来吧。”

  姜见黎俯身称是,从最近处开始捡,一边捡一边记数,捡完后堆叠得整整齐齐地,用双手呈给萧贞观,“陛下,一共十三奉奏疏。”

  萧贞观靠在凭几上微微点头,“送上来吧。”

  奏疏送到了御前,姜见黎意欲抽身退回阶下,却被萧贞观按住了手腕,她疑惑地抬起头,“陛下还有何吩咐?”

  萧贞观另一只手拿起最上头的一封往姜见黎眼前递了递,“这些奏疏朕都不曾细细看过,你念与朕听。”

  姜见黎闻言大惊失色,“臣不敢。”

  萧贞观静静地盯着她,想听一听,她究竟会编出什么样的说辞来不从君令。

  “臣,才疏学浅,”姜见黎在脑中飞快地编排出各种缘由,“陛下可召翰林学士为陛下读奏疏。”

  “才疏学浅又不是一字不识,还是说,姜卿不愿为朕效力?”

  “彼此辞章,臣更擅长制膳,”姜见黎退而求其次,“不若臣今日为陛下……”

  “朕今日不想吃姜卿做的饭,只想听姜卿读的奏疏。”萧贞观松开了左手,掰开姜见黎的手掌,右手将奏疏放了上去。

  姜见黎暗道她可真是自投罗网自讨苦吃,做什么非得主动往萧贞观跟前凑,一准没好事儿。

  “臣,谨遵陛下圣喻。”

  姜见黎认命地打开奏疏,囫囵扫视了一遍,竟是尚书令的奏疏。

  萧贞观一只胳膊搭在凭几上,另一只手撑着额头,双眸微阖,道,“开始吧。”

  读奏疏这件事于旁人而言或许是求之不得的殊荣,但对姜见黎而言,是一种煎熬。

  一则,她并不想掺和到女帝择婿这一桩进为国事,退为家事的风云之中,二则,她猜不透萧贞观为何突发奇想,坚持让她读这些奏疏给她听。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欢喜冤家  枕宋观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