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妃二人携手步入天宸宫。
这个年过得很快。
在江清玥看来,几乎是每天眼睛一闭一睁,一天就过去了。
唯一不好的一点就是过年这几天,天气不是很好,每天都雾蒙蒙的,有时候还会飘点儿小雪花,天寒地冻,是真的冷,人只能天天窝在屋子里,走出去半步都是在挑战人体能忍耐的最低温度的极限。
过年后第三天,祝新月就复工了,没办法,这个国家每天都有一大堆事情等着官员去处理,能休息三天已经是很不错了。
要是去年,祝新月全年无休,不光是她,她的臣子们也别想休息,当时百废待兴,哪儿有休息的时间啊。
“今年北方是不是有雪灾啊?京城的天气这么冷,肯定有地方下雪了。”
祝新月复工,江清玥肯定要过来帮忙,不然现在还有很多大臣在放假,她不帮忙,祝新月就更忙了。
忙里偷闲,江清玥靠在软榻上,旁边的火炉散发出阵阵热浪,屋里还烧着地龙,温度犹如春日。
不能烧得更旺了,不然屋里那么热,外头那么冷,人很容易得风寒。
“北地确实有雪,但还好,没有成灾,往年都是这样,北边的百姓都习惯了。”
京城再往北,地盘没有多大,更北就是蛮夷所在之地了。
不是蛮夷的地盘距离国都过近,是好地方都被中原王朝占了,北边那地方,现在还不是后世的黑土地粮仓,而是真正的苦寒之地。
大景根本不想要那地方,治理起来太费力,光有坏处没好处。
就跟西林国一样,离京城太远,政令难以传达过去,那地方地倒是多,粮食有时候甚至能一年三熟,但是瘴气横生,夏日潮热冬季潮冷,各种各样的毒虫野兽,人的生活环境很恶劣,打下来也不好治理。
在粮食亩产只两三百斤的古代,没有工业机器的力量,大景没有占据的地方,都不是什么好地方。
不好种地,不好活人。
“我看杂记里说,西林国的麦种能一年三熟,你说这世上有一年三熟的麦种,会不会也有那种不挑环境,抗旱抗虫的麦种啊?”
祝新月闻言,当即笑道:“天下之大,自然会有奇葩,只是想要遇见,却十分难,要靠运气。”
“事在人为,如果能有一批人,一直去寻找新奇的种子,那多少都会有一些希望吧?不管怎么说,也比老老实实坐在家里,等着天上掉馅饼强。”
祝新月觉得江清玥所言有理,“爱妃可有人选?”
“妾到现在也没认清朝廷官员究竟谁是谁,所以,人选还是要陛下亲自决定,这是份苦差事,不需太有学问,应该比较好找人。”
干这件事要求真的很低,种子是什么表现,看一看之前种出来是什么模样就知道了,出去找粮种的人不需读一肚子圣贤书,最好是去地里多种两年地。
祝新月有了想法,很快就将户部尚书胡良安叫来了,将任务分配下去,等着胡良安安排即可。
江清玥年前跟祝新月说过有关攻打云州与西林国的事。
祝新月说过,打仗和攻占地盘,三五年里根本没法有任何产出,只有投入,若是攻占的地盘太大,很可能一地拖死一国。
古代国家的抗压能力确实很脆弱,远不如现代国家血厚,江清玥也怕祝新月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国家,转眼又开始战乱,所以想了很多法子来增加国家血量。
首先就是要开源,开源的途径很多,比如研究一下制盐法,用更低的成本,制造出更多更好的盐,再包装一下,最好的盐用最贵的价格卖给世家大族,收割贵族财产,次一等但品质也还可以的盐则低价销售给百姓,又能增强百姓体质,又能以盐价稳定物价,从而调控经济。
再辅以其他手段,增加百姓收入,达到藏富于民的成就,就能让帝国的血条进行翻倍的血量增加。
但是盐涉及了方方面面,更改其制作方法,反倒成了最简单的事情,难的是后续要如何铺展开。
还有就是盐的利润极大,天底下贩卖私盐的不止一家,如果盐的制造方法流传开来,到时候免不得要天天跟私盐贩子作斗争。
那些私盐贩子背后都有世家大族的支撑,跟他们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越到后世,封建国家的中央集权能力就越强,如果再出个如黄巢一般的人物,直接将世家砍断了传承,那事情反倒好办了,贩盐权可以直接归国有。
除了盐以外,最大的问题还是粮食。
百姓吃不饱饭,国库不丰,其根本原因在两点,一点就是粮食产量太低,拼了命的去种地,拼了命的改善农具,也没法提高粮食产量,或者是提高的粮食产量有限。
一点就是制度的不合理,地方土地兼并问题突出,税收过重,种再多的粮食,百姓自己手里也留不住多少。
跟后者相比,改善粮种反倒是较为容易的一条路径,因为扩大蛋糕,绝对是所有阶层所有人都喜闻乐见的事情。
而更改制度,无论是阻止地方兼并问题,还是降低税收,都会触及一大波人的利益,到时候反对的声浪,绝对能有万丈高。
江清玥最后想出来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找粮种,同时慢慢进行制盐法的精进,以及,火器的研究。
武力永远是最强的后盾,说话有没有底气,全看手中的枪硬不硬,以前是看长枪,以后可以看枪炮。
但凡去云州的船上有一门大炮,云州早就被打下来了,但凡祝新月手里有一支火枪营,枪口之下,人人平等,哪还有世家到处乱蹦跶的可能?
江清玥打算留下来后,就开始思考,她现代人的身份能给这个国家带来什么好处?
她能帮祝新月什么?
-----------------------
作者有话说:[坏笑][坏笑][坏笑]
第59章 火器营的奇才——杨青珍……
江清玥提出的几点建议, 祝新月都认真听取了,并且派人去做,执行力惊人。
祝新月之前碍于时代局限性, 从来没有想过这方面的视角,不过她身为开国君主,看事情的眼光还是很精准的,江清玥说的话是对是错,她能够分辨出来。
至于宫宴上宫人的那点儿事情,祝新月很快就查出来是谁在捣乱了, 果不其然是柳家。
祝新月没主动挑破, 只是做了些许安排,算是报复。
年前的时候, 其实就已经开始着手进行武器装备和制盐法的科技改革了, 转眼几个月过去, 改革的步子跨得很稳健。
简单来说就是基本没有什么进展。
江清玥对此一点都不意外, 毕竟科技进步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时间和知识的积累, 有一些类似灵光一现的发明成就, 实际上是漫长时间里的厚积薄发。
原本的大景, 根本就没有任何成系统性的科技基础,士大夫阶级确实掌控着知识,那些知识哪怕放在后世,同样是大道至理,但这些知识仅限于一小部分人掌握。
而为科技铸造基础,从来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事,一两个人的进步,世家的科技跃层, 于整个国家来说没有任何影响,想要用科技反哺国家的军事力量,任重道远。
因为江清玥推行科技,所以大景出现了上行下效的反应,不少曾经被誉为掌握了奇淫巧技的工匠,逐渐汇聚京城。
皇宫搜寻工匠,注重技巧,若有奇思妙想者,只要能改良当前的器物,就能获得来自皇家的认可与赏赐。
谁不想要皇帝的赏赐?
哪怕是官居一品的大臣,都没法拒绝来自皇帝的赏识。
因为唯有皇帝赏识,才有机会获得金钱、地位与权势,封建王朝最高统治者的宠爱,落在谁身上,都是泼天的富贵。
开年之后的京城,一天比一天热闹,但这些热闹与柳家无关。
在四月份,柳家传出噩耗,那位被称为人瑞的柳老夫人,在腿伤之后,养了一个冬天,却在春日降临的时候,离开了人世。
谁也没想到这位柳老夫人会在某个深夜一睡不醒,撒手人寰。
文家前任家主去年离世了,今年柳家也没了一个坐镇的老夫人,人们逐渐开始意识到,前一个朝代真的离他们越来越远了,那个朝代留下来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文思敏留在了京城,她去年十月底就已经洗刷了罪名,在京城当了个小官,若是没有官身,也不能出现在宫中的年宴上。
文家留在京城的年轻一辈的官员实在是不多,年轻一辈的人又比较少,文思敏要才华有才华,要能力有能力,没了拖后腿的罪名加身后,她成为文家年轻一辈重点培养对象。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系统 甜宠文 汀柏荣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