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允说:“他们毕业出来基本就三十了,三十多结婚很正常。”
“那倒也是, 咱们比他们快一些。”又细致撕掉橘子表面的白筋,赵时余先尝尝味, 觉得甜再掰开分一半过去,“这个还可以,吃点,家婆昨天在楼下那家新开的水果店买的。”
温允接着, 顺手把茶几上的橘子皮捡起来扔垃圾桶。橘子不酸不甜,温允喜欢这种,太酸的吃不了, 太甜的齁,吴云芬应该是也尝过了再买的,清楚温允爱吃哪样的。
两人心平气和且沉静地讨论结婚相关的方面, 像是谈论家常,自然而然的。
她们也奔三了,这个年纪谈结婚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是时候提上日程计划一下。
赵时余不打算搞外籍身份,为了领证换国籍没必要,她看得开,婚姻关系虽然需要红本的证明,得有法律的约束,但有时候那张证也不是必须的,又不能一定得领了证才能成为一对。
感情嘛,有时候还是得看心,领了证过不下去又离婚的不也一抓一大把,何必拘泥于世俗的条条框框上——她们的性取向就已经够离经叛道了,本就与世俗相悖,何必遵守大部分人定下的陈规旧律。
这样的想法有点自我安慰的意思,可也和温允不谋而合,不搞那么复杂,随心就行。
毕竟她们现在其实和大部分法律意义上的夫妻过的生活无二差别,甚至更和谐得多,两人生活在一块儿,存款是一张卡,所有东西,大到不动产小到家里的每一样物品,全都是共有。
老两口置办房产写的她俩的名字,相应的,温允从温世林那里继承来的所有资产,也给了赵时余一半。多少被法律承认的夫妻都做不到这个地步,她们不需要约束,早就做到了这些。
“那我们办席吗?”赵时余问。
温允回:“都行,看你,还有家婆他们。”
“办席热闹点。”
“可以请几桌。”
“几桌是不是少了些。”
“差不多了。”
“光是小邹姐他们加上朋友那些,再带上家属,估计都得超过十桌。”
“有那么多。”
“肯定,我俩人缘好,走得近的都能请来一大帮子,几桌可坐不了。”赵时余自夸,“度蜜月吗?”
温允说:“要去。”
“去哪儿?”
“马尔代夫。”
“还有备选没,就这一个地方?”
“你选。”
让选,赵时余还真选上了,人家度蜜月那是有婚假,她在自家医馆工作倒无所谓,温允可没婚假,选白天也是白选,当医生哪来那么长的假期。
不过想想不犯法,越想越美,赵时余挺能发散,越扯越远,美起来了就打不住,咧咧嘴角,愈发傻乐。
说要结婚不是一时兴起,更不仅仅是过过嘴瘾,赵时余还同老两口沟通了,提前参考了老人家的意见,吴云芬他们对此持保守态度,即使不领结婚证,办婚礼也是一件非常庄重且需要花心思慎重对待的事,不能像赵时余认为的这么随意。
以前的时代,老一辈多的是不领证的,结婚就是办一场席,仪式结束就等于是结成了。她们既然结婚,那就得风风光光的,太草率敷衍了不像话。
既然接受了她们的出柜,那两人要结婚也在意料之中,准确来说,应该是理所应当。
老一辈的观念中,恋爱的最后一步肯定是结婚,哪有谈一辈子恋爱不结的。
她们决定要结婚,为此忙碌上心的却是老两口,特别是吴云芬,家婆爱操心的老毛病又上来了,找哪家酒店,订什么场子什么菜,在哪儿办,回四平县还是就在锦城,以及最重要的,流程该怎么走。
双方都是女孩儿,还都是自家的,常规的流程必定不适用,同性恋结婚还是新潮了些,吴云芬没招儿,还上网查资料,打算借鉴外国的方式,问赵时余她们,要不按照外国人的仪式办呢,国内传统的办不了她们的婚礼。
赵时余还没计划到那一步,温允更是,对于吴云芬的心急,她们好笑,早知道就晚一些再知会家里了,省得吴云芬琢磨来琢磨去。
吴云芬似乎忘了原先说过的,赵时余可以不结婚,结婚不重要之类的话了,老太太唠叨,想法又不一样了,结婚等于找个伴,赵时余她们这样,找个伴很重要。人都是群居动物,那是天性,也是老两口对赵时余和温允仅有的期盼,希望她们俩可以和和顺顺,安安稳稳,相互扶持走下去。
婚期定在了两年后的夏天,在她们三十岁这年,她们认识的第二十四个年头上,刚好两轮岁月,也是她们人生进入下一个阶段新开始的一年。
不订婚,不另外搞冗长繁琐的礼节,赵时余和温允其实并不是特别看重那些细枝末节的琐碎,倒不是不在乎对方或与对方的婚事,而是一切水到渠成,两个人都知道那是注定的,从不怀疑,所以到了这一道,反而挺淡定。
因为合该就那样,理所当然就是。
赵时余早前送给温允的手链起了作用,上面的钻石被取下来,换到了戒指上。
原本赵时余是打算重新买戒指的,可惜慢了半拍,温允动作比她快,赶在她之前就订好了戒指,一共两枚钻戒,温允戴的那枚用的赵时余送她的钻石,给赵时余的那枚找的同品牌的钻石,凑成一对。
戒指很漂亮,戴手上不招眼,但款式很衬她们。
赵时余稀罕戒指,当天戴上无名指就不取了,第二天跟着吴云芬接诊,病人瞧见了,好奇问:“小赵医生这么年轻都结婚了?”
吴云芬早上就瞅见了的,代她回答:“快了,已经定了。”
“差不多,算是结了。”赵时余自个儿说,笑笑,“好多年了,该结了。”
病人讶然,她那样子可不像好多年的,还不到三十岁,哪来好多年呢?
赵时余不解释,专心为吴云芬打下手,吴云芬让她试试为病人把脉,随后再聊了会儿。
听到赵时余提及她的另一半也是医生,而且就是附近那所在本地极其有名的三甲医院的医生,病人咂舌,说了句“般配”。
她们实打实地般配,不论从哪方面来看,庸俗的条件还是外形,或者性格方面等等,她们就是最般配的,任谁见了都这么讲。
四人小群是最先收到她们结婚通知的亲友团,赵时余提前两年就将请帖发出去了,通知那俩到时候当伴娘,一定把时间空出来。
李雪婷秒回:-什么?!!!!我错过什么!
于闵:-好,一定。
李雪婷:-老天,我还单着,至今连个对象的影儿都见不到,你们就要结婚了,太不公平了,我好嫉妒。
李雪婷:-恭喜恭喜,我也一定来,天上下刀子我都来。
赵时余:-比心表情包。
最近两人经常和同在锦城的于闵见面,于闵在锦城没什么熟人,有空就到这边坐坐,赵时余开玩笑:“闵闵,你要不转行得了,直接来我家跟着我干。”
于闵说:“好呀,当中医也很好。”
温允问:“你的新店怎么样了,进展如何?”
“还不错,比之前的强点。”于闵汇报,她的新店有赵时余她俩的投资,虽然占比不大,可她们也是唯二的投资人,朋友一起开店比预期的顺遂,没有所谓的矛盾牵扯,赵时余她们只是投着玩的,于闵也是随心做,大家都没啥压力。
新店是火锅店,这年头干餐饮赔本的远比赚钱的多,店的规模不大,最初能开起来,也是她们每次聚餐都蛮纠结该吃什么,本地好吃的店基本都需要排队,麻烦,比较新式的菜她们都不是很喜欢,所以约定着开了这家小店。
偶然的一时兴起回报还挺可观,起初的半年,火锅店的生意一般,除开成本挣钱不算多,都不够她们投进去的成本,真正做起来是在半年后,这家老巷子里的火锅店突然就厚积薄发了,随着积攒的回头客越来越多,到后面几乎每天下午五点就开始排长队,地方都不够坐。
赵时余不是很在意开店相关,直到收到于闵打来的分红,看清究竟有多少数,她挑挑眉,同温允乐道:“比我们本分上班强,赚头还挺大。”
她们陆续跟着于闵做了一些投资,大多都是小投入,于闵就是天生的生意人,她做生意像她读书一样厉害,干一行行一行,哪哪儿都行,几乎赚多赔少。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校园 甜宠文 讨酒的叫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