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病弱女帝拯救中_杨尘微【完结】(171)

  她与唐简还有一处极大的不同:皇帝信她亲她, 愿护住她。所以唐简自尽得心甘情愿。

  可于沈长卿而言,皇帝虽然敬她,却不够信任她,更不必提亲她了——要她自尽,她死得不甘心。

  第三条, 吃下这沈崇年给的东西,依照沈崇年说的, 带着可用之人的名录和把柄来寻他, 等待他的调度。

  当真选了这条,沈长卿便没有了回头路。她将是彻头彻尾的逆贼。

  她想起了第四条路:将事实和盘托出,她做过什么,不曾做过什么, 都说出来,告知朝廷沈崇年的谋划, 同朝廷一道诛杀自己的父亲,将功补过。

  可如今以她的身份和地位, 谁愿意冒险同她赌上这一遭呢?

  为什么留给她的,总是这些两难的抉择?

  想到这,沈长卿当阳穴一阵刺痛,颅顶也像是要裂开。

  她掩面,眼泪浸润了指缝,打湿了色泽暗沉的创口。

  她这一生,无论身处何处,都是棋子,唯有将她的权重增大,才能换来执棋人的器重。

  可棋子终究是棋子,她一点也不甘心。

  沈长卿的指节隐入发间,创口剐蹭带来的痛楚逐渐麻木。

  留给她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再拖下去她将一无所有。

  沈长卿必须要选择了。

  周遭归于寂静,眩晕和耳鸣一齐涌来,沈卿头痛欲裂。她抓起瓷瓶,拨开塞子,右手发着颤。

  *

  “怎么好端端的突然要死了呢?!”

  “下官也不知知晓啊,破门进去了,只见她吐了好些血!”

  “郎中叫了?”

  “叫了,但下官瞧了,她眼神都散了,怕是,怕是……”

  “胡说!”

  方清露飞马赶会的路上听通报的差役讲了许多。

  依她对沈长卿的了解,她大概不会这么轻易地选择自尽。

  皇帝诏令未下,眼下的局势,该等着才是,怎会愚笨到当即轻生?

  若是说沈太傅效仿唐简,可如今的局势早非昔日,陛下已大权在握,无人敢轻易忤逆了。

  方清露想不通。

  她扬鞭,不断提着马速,终于赶回了辽东府衙。

  软禁沈长卿厢房前围了许多圈人,各个垫着脚尖眺望郎中医病。

  “都滚回去!”方清露一声厉呵,人群如鸟兽散。

  她大步迈过地栿,只见血渍顺着沈长卿的嘴角蜿蜒,郎中一边塞药一边擦拭着冷汗,面色和蹋上躺着的人一样惨淡。

  “如何了?”方清露问。

  “大人,当真难救回了,你瞧这眼睛,已经散了,脉搏也快熄了!”郎中说,“尽早准备后事罢!”

  “再救!”方清露被郎中的话惹得恼火,“脉搏还未熄,怎能不救?”

  郎中开罪不起她,老老实实放回药箱,开始做些无用功。

  方清露看向榻上面露灰白的人,心悬一线,喉头涌动着说不出的滋味。

  蓦的,她的视线顿住了。片刻后,方清露的指尖探向圆枕,摸到了封好的信笺。

  书信人封得极为细致,信封合口涂满了烛蜡。

  方清露看向沈长卿的指尖,心中明了了。

  郎中仍在扎针,方清露一语不发。

  “大人,脉搏就要停了,草民实在是……”

  “下去。”方清露道。

  郎中如蒙大赦,提袍小跑着出去了。

  方清露扶着圆桌落座,凝神瞧着榻上躺着的人。

  此事难办,需得禀明陛下。

  但能操作的工夫又是微乎其微的,她必须早做决断。

  “来人。”方清露道,“传消息罢,沈太傅卒。”

  *

  秦玅观是从留在辽东的暗网知道这消息的,彼时方清露的折子刚抵近京畿。

  局势如此危急,暗中护卫唐笙者,有部分便留在了辽东,成了探子。

  衣冠整齐的唐笙抱着一摞折子入内时,秦玅观正抵在榻前,揉着自己的眉心。

  入寝殿的人未曾走近便觉察到了她的愁绪,视线里多了忧虑。

  听得脚步声,秦玅观迎上来者的视线。

  她尚未梳洗,面上倦色和懒怠正浓。唐笙看出她正刻意掩下的焦躁,步调轻缓了许多。

  “你来瞧这个。”秦玅观唤她。

  屏风后的身影加快了动作,很快绕了过来,直奔榻前。

  信笺转到了唐笙手中,读罢,唐笙还有些回不过神。

  “怎么会如此突然?”

  沈长卿过去不止一次帮过她,于唐笙而言她不仅仅是同僚,更像是值得信赖的友人。

  在她记忆中,沈长卿还是那个笑意温和,处事谦谨的模样,怎么会突然暴毙呢?

  “沈府的火和她自尽的这个节点,都有些蹊跷了。”秦玅观说。

  “陛下,以沈太傅的为人,必然不会与沈崇年同流合污的。”唐笙顺着自己的思路讲了下去,“您想,她要反,之前的契机不是更好?”

  “朕将她拘于辽东,依律审查,并未革职降罪。”秦玅观道,“她若是蒙冤折损气节而死,也不太符合她的性子。”

  “朕想不通。”秦玅观靠上榻。

  唐笙道;"若是有人从中作梗呢?"

  “所以朕觉得,此事有蹊跷。”秦玅观叮嘱道,“这几日留心方林二人的折子。”

  “是。”唐笙应下。

  说到这,她忽然想起了什么。

  “两日前,执一道人前往辽东,她若是知晓此事,恐怕……”

  “那朕便欠她一诺了。”秦玅观答。

  殿中静了下去,氛围愈加凝重了。

  大清早的,秦玅观见不得唐笙露出这样哀伤的神色,便张开双臂,唤她来给自己更衣。

  “御林司搜查来的书信,您都瞧过了吗?”唐笙搭手,帮她裹上外袍。

  “瞧了。”秦玅观答,“这也很巧,像是刻意留给我瞧的。”

  照理说,这等秘信,必然是阅后即焚,沈崇年却故意留了下来,好似早就猜到了会有这么一天。

  “您是说,把柄?”

  “要驭人做事,最阴险的法子便是捏上把柄。”秦玅观轻叹息,“早前我的确不信沈长卿。她摇摆于沈氏一族和太女党之间,谋求的不知为何物,我只得设防。”

  唐笙理解秦玅观的谨慎,也理解沈长卿的摇摆。局势所迫,人总是要做出抉择的,沈长卿的行为,在唐笙看来更多的是为了自保。

  “她过去可曾剖心自证过?”

  “不曾。”

  唐简是与秦玅观一同长大的伴读,她在时秦玅观总是更倚仗她。

  她并不熟悉被沈家人捧到她跟前的沈长卿,总要花些时日来观察她,评判她的忠心。这一来二去,她们作为君臣的隔膜又添了几分。

  “她是能臣。”秦玅观总结道,“可惜生在了沈家,有沈崇年这样的父亲。”

  秦玅观是真惜才,并不准备依照《大齐疏律》惩处她,但也明白这些书信和沈崇年谋反带来的后果,都会成为日后困住她的枷锁。

  有些事一旦发生了,就覆水难收了。

  “探子递来的消息也不一定准确。”唐笙替她穿好鞋履,仰着脑袋看她,眼底漾着光泽,“还是二姐的折子最为准确,再等等罢。”

  “若是真事……”秦玅观没说后半句话,只是叹息。

  唐笙宽慰她,也像是在宽慰自己:“不会的,沈太傅那样聪慧,不会想不开的。”

  秦玅观扶着她起身,立在脚蹋上。唐笙顺势扣好盘扣,整理好她的衣襟。

  “一场秋雨一场寒。”唐笙道,“今早的天阴沉沉的,风也大,添上棉服罢。”

  秦玅观颔首。

  她仍未从沈长卿的死讯中回神,脑海里一直在思索,做什么都慢吞吞的。唐笙触碰她的动作更轻柔了。

  穿好棉制直身袍,唐笙触到了她的手腕,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她昨日两回轻捻指尖的动作。

  “念珠呢?”她问。

  秦玅观回神。

  “您的念珠,江皇后留给您的。”唐笙重复道。

  “封存立储匣了,本想留给你当个念想的。”秦玅观答。

  唐笙怔住了。

  秦玅观病重的模样她还未忘却,恍然间她又回到了那种绝望的境地。

  “不提这个了。”秦玅观借着立在脚榻上,高上她半头,顺势捏了捏她的面颊,“去给我找二娘的折子,要快。”

  唐笙眨眼,忍下心中的酸涩:“我这就去。”

  第146章

  验尸仵作赶到时, 方清露还未从圆凳上起身。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gl/23_b/bjXIz.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穿书 杨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