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流落荒岛被美人鱼捡回家后_天在水【完结+番外】(186)

  它们的心思也很纯粹,喜欢人,就会靠近人,和人分享狩猎得到的食物,但又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不过分打扰;对人无感,或者讨厌,就会离得远远的,不靠近。

  人的表情、动作,都可以传达情绪,不用说话,它们也能感受到。

  生活在这样一个族群中,云溪感觉很放松。

  所以,随缘吧,谷雨会不会说人话都可以,她随缘教学,它能学会多少是多少。

  人类繁衍后代,原始时代,是遵从动物的本能;农业时代,多一个人口,多一份劳动力;到了工业时代,无论因为什么爱情结晶、寄托情感、体验人世间美好等天花乱坠的理由,大抵绕不开“养老送终”这一缘由。

  云溪不指望人鱼后代给她这个人类养老送终,她教谷雨打磨石器、种植水稻,但从不期望报答。

  也许,谷雨成年后,会和之前的一些人鱼一样,离开这个山洞,加入别的族群,或是建立一个新的族群。

  动物世界里,弱肉强食,少有“养老”一说,虽然有些类似大象、虎鲸一类的动物,确实会在某种程度上,照顾年老的成员,但那是在群体食物充足的情况下。

  云溪也不习惯将生存的希望寄托在别人、别的动物身上,所以她早早将生存的重心转移到种植和养殖方面,这样,哪怕到了七八十岁,她也可以靠种地养鱼,养活自己和沧月。

  生育与否是个人的选择,云溪没有养孩子的兴趣,向来不考虑这个问题,但最近因为谷雨的接近,她开始观察沧月,她想知道沧月会不会喜欢小孩子,哦不,应该说小人鱼。

  观察一段时间后,她发现她想多了,沧月的世界很简单很纯粹,就只围绕着狩猎和陪伴她这两件事。

  动物世界中,狩猎填饱肚子是头等大事,而动物的爱,就是给你找很多的食物,永远不让你饿肚子。

  从一开始到现在,云溪从未感受到爱意的消退,每天、每时、每刻,她看向那双蔚蓝色的眼睛,都能感受到那双眼里装满了对她的喜欢。

  她做什么,沧月都会跟着她,有时她嫌弃人鱼的体型占据了大片空间,妨碍了她的工作,沧月就会找个妨碍不到她、又能看得到她的角落,尾巴盘踞起来,尽量缩小自己的存在,安静地看着她。

  她说话、吹陶笛、画壁画、写日记,沧月就陪伴在身边,哪怕几乎看不懂什么,眼睛也会很认真地看着她,无论她说什么话,都会回应一声咕噜。

  有时,她会心情抑郁,坐在湖畔边,思念家乡,思念人类世界,久久不开口说话,不吃东西也不喝水,沧月就抱着一堆的野果,在一旁默默守候,若发出的咕噜声,不被人类回应,就会伤心地仰头鸣叫,试图引起人类的注意。

  哪怕半夜起来上厕所,沧月都会迷瞪着眼睛,陪伴她,给她放风。

  亲密的时候,看向她的眼神,更是充满着兽性的柔情与回应。

  她这个人类,阴暗得像是下水沟里的小青蛙,在潮湿苦闷的环境里,仰望蓝天,这条人鱼,揭开了下水沟的盖子,让阳光照了进来,还伸出手把她抱到了太阳底下,一遍遍地和她表明她的爱。

  而她曾流露过傲慢的嘴脸,自诩拥有许多学识,是主宰地球的生物,高高在上,试图去驯化一个非文明社会的生物,去俯视一份纯粹的感情,全然忘记,弱小和无知是相对而言的,她拥有的学识,是为了让她更好地生存下去,而不是自认为高人一等。

  因为过去的那份傲慢,云溪心中常滋生出亏欠的情绪,那条人鱼全然不觉。

  纵使爱意得到了人类的回应,她也不会得寸进尺,不会索要更多,她就只是,用她的方式,继续爱着人类。

  第130章 番外(二)

  “当你一无所知的时候,这些来自远古时代的石头,就只是一块石头。当你有了知识储备,你就会看见,这些砸摔锤磨出来的石器,充满了不朽的美学和智慧。”

  博物馆的讲解员调了调扩音器的音量,声音听上去有些疲惫沙哑。

  她是附近高校的学生,因为喜欢博物馆,所以报名成了馆里的志愿者,假期免费为游客讲解展览的文物。

  正值旅游高峰期,这样的开场白,她一天下来,要说上个十几遍,一开始还能满怀热情,到后面,只剩下疲惫和照本宣科似的念稿。

  她的身边,围绕一大群慕名而来的游客,多数游客认真倾听;少部分游客拿出手机,对着她身后展柜里的石头拍照打卡;还有部分游客,东张西望,对史前的这些破瓦碎石不太感兴趣,期待快快进入到文明诞生以后的帝国时期。

  人群中,还有个十分独特的游客,坐着轮椅,模样看上去很年轻,戴着口罩,看不清面容,如瀑黑发披在肩后,一双蔚蓝色的眼睛,十分漂亮,宛如深邃的海洋。

  轮椅由另一名穿着白衬衫的年轻女性推着。

  那名女性剥开了一颗糖,悄咪咪掀开轮椅上女子的口罩,将糖果塞进了她的嘴里,然后四下张望,没看到垃圾桶,便将糖衣塞到了包包里,并低头叮嘱说:“只能吃这一颗,等进里面后就不能吃东西了。”

  轮椅的女子没说话,含着糖果,眨了一下眼睛,表示同意。

  她们跟着解说员进入石器时代的展厅。

  解说员慢条斯理开始讲述:“最初,人类制作的石头十分简单,几乎和你在野外看到的石头没什么两样,如果不仔细观察,如果没有发现它边缘锋利的一面,你很有可能会以为它就只是一块自然形成的石头。比如,展柜里的这堆石头——”

  “这是在默斯肯大陆出土的一些距今约300万年的石碓,仔细看,石头上面有明显的人为加工痕迹,这表明,这个时候,这个地区的古人类,已经懂得两块石头对砸,可以产生一块锋利的石片,她们开始有意识地制造石器了。”

  “人类的演化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未知的空白点,这些石头,虽然只是一些不起眼的小玩意,但是,告诉了我们很多有关于古人类的信息。”

  “这些锋利的石片,可以用来砍断树木,她们砍断树木做什么呢?可能是用来烧火,也可能是当成工具;石片还可以把肉和皮毛分割出来,将猎物切割成小块,这代替了牙齿的撕咬功能。”

  “来,我们看下一个展柜的石器。公元2566年,一个潜水员在科斯克海域潜水时,偶然发现了一个神秘的海底洞穴,洞内石器遍布,岩壁上还留有史前时代的壁画,她带回了一些石刀、石斧、石锤。这些石器,既是狩猎采集的工具,也是远古人类防身的武器,它们可以砸开动物的骨头,吸食骨腔的骨髓,也可以用来挖掘土里的根茎类植物,石斧已经十分接近现代的斧头,可以切割、砍劈、锤砸。”

  “后来科学家们的测定发现,科斯克海域的这些石器,与默斯肯大陆出土的那些石头属于同一时期,这表明,两个地区的古人类的发展水平,可能存在着十分显著的差异。”

  “很可惜的是,虽然那名潜水员及时向当地政府报告了她的发现,但由于当年没有先进技术和设备,神秘的海底洞穴没有得到很好地保护,岩壁上神秘精致的画作没能保存下来,我们无法目睹。考古学家们根据文字资料还原了壁画,从画作上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动物,包括野牛、狼、海龟、鱼、飞鸟等等,原始人类大概以它们为食。”

  “这些壁画的完成度很高,引发了学者们对古人类的新认知。从壁画上,我们可以还看到很多人身鱼尾的形象,这很可能是原始人的一种图腾崇拜,就像我们的上古神话传说中,神的形象,都是半人半兽的,什么半人半马啊,半人半鸟啊。把人和兽结合起来,反映了上古时期,人们对大自然的想象和敬畏。”

  这时候,那个推着轮椅的女子提了个问题:“以前的人可以生活在海里吗?”

  讲解员回答说:“目前主流观点不认为是这样,可能当时处于冰期,海面比现在低很多,科斯克洞穴所在的位置,在那时候是一座山,并不在海底。当时的人们,住进了山洞里,将洞穴作为栖息地,吃饱喝足后,闲着没事,就在壁上绘画,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画了下来,后来,海平面上升,陆地就变成了海洋。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有一种人类,能够在水里憋气很长时间,也能够潜入水里居住。”

  人群中有个小孩稚声稚气道:“说不定她们就是半人半鱼的模样,都是住在水里的。”

  讲解员见是个小孩子搭话,童言童语,便哈哈一笑,不多做解释,不说什么人鱼只存在于神话传说和童话故事里,不去破坏孩童美好的想象。

  她带着游客,继续参观下一个展柜的物品。

  “科斯克地区还出土了世界上发现最早的人工栽培稻,同时,在这里发现了许多和农业相关的工具……

  其实这个地带有很多神秘的色彩,根据某位先哲的记载,消失的史前文明亚特兰蒂斯文明也位于这个区域,这里曾经有发达的农业和建筑技术,文明程度极高,有系统的文字,人们逐水而居,认为自己是海洋之神的子民,对海洋有着强烈的崇拜……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异世 种田文 情有独钟  轻松  天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