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帛却知道,棺木里只有一柄芦忉剑,和几套祖父生前穿过的铠甲,仅此而已。
墓地已提前挖好土穴,棺材徐徐葬下之时,所有人都在肃穆的氛围下跪拜,除了青雨。
青雨仿佛只是个看客,眉山化平川,没有表情,青丝如飞瀑,簪在发间的一朵小花与身上淡青色的素衣相互.点缀,今天她特意选了这件素衣,似乎在暗示此刻是在悼念某个被下葬的人。
“公主今天好漂亮。”姜帛跪在李宴然身边,没话找话地对李宴然说。
姜老侯爷年近九十才过世,在当时算喜丧。故此虽是重新下葬,众人心情却并不怎么沉重。
尤其是姜帛,她年纪尚轻,死亡离她还很远。
即便上次中毒差点死掉,她也并不觉得自己靠近过死神,在她心底还埋着一个希望,是这些年祖父一直告诉她的:你是受青鸟护佑的女孩儿——
大难不死,逢凶化吉。
落葬礼很快就结束了,从城里和城外来了很多百姓,听闻姜老侯爷的陵墓由玉山移回青鸟城,大家自发带着香火纸钱前来祭拜,霖夫人吩咐人给他们分发一些食物,便跟着姜侯爷去了山坡看风景。
他们上去的时候,远远看到在另一个山坡上,姜帛和青雨站在一起。
女人的预感让霖夫人觉得不妙:“我总觉得,姜帛与公主在一起很危险。”
姜子期亦眺望远处那二人的背影,“为夫却觉得,她们两个站在一起像一幅画。”
霖夫人:“……”
姜子期笑道:“夫人多虑了,公主是个好孩子,只是孤独久了,不知道怎么和人相处,慢慢就会好起来的,你看我们姜帛。虽然武不如荆泉,文不如宴然,可她善良,快乐,她们会成为朋友的。”
霖夫人明显不相信,却没多说。
姜帛目眺远方连绵的山脉,藏在天与地之间,界限模糊,那边是南方,姜帛从未去过,只听说那边气候很好,那里的百姓性情温和,言语绵软。那里的食物清淡,那里的风是水乡的气息。
姜帛忽然停顿了一秒,脑中飞快闪过一个念头——
公主为何没有半点南方的口音?
即使南方行宫里伺候的人最早都是从青鸟城带过去的。
但这近二十年来,公主难道从未与南方百姓打过交道?
她可是听说教公主作诗的先生是南方有名的博学大家。
既是当地鸿儒,年纪必然年长,就避免不了会带有口音,没道理公主的口音却还保持得如此‘端正’。
姜帛转头盯向青雨,只见青雨仿佛没有感受到她的视线,仍淡淡注视前方。
犹豫片刻后,姜帛还是试探问道:“公主,我好像从来没听你提过南方的事。”
姜帛的试探是很拙劣的,或许她并不擅长刺探人心,又或者她其实并不想让自己怀疑青雨。
她打从心底希望青雨就是真的安平公主。
然而她既没有听青雨叫过矜帝一声父皇,也没听青雨自称过一声‘本宫’,给姜帛的感觉好像是青雨并不想进入这个宫廷,甚至想要和宫廷划清界限。
青雨怎会听不出姜帛的试探,她曾见过最黑暗的权谋,她知道像姜帛这样的人在世上已经不多见了,看来姜帛并没有遗传到老矜帝的城府和残暴,很多时候姜帛做事更像她祖父姜行鞅,但比姜行鞅更为果断,或者说是——
无畏。
此时这个因无知而无畏的年轻人在青雨身旁问道:“南方是什么样的?好看吗?”
当青雨还是青鸟的时候,她曾飞往南方,见过湖泊、树林、高山、流水,姜帛的问题让她想起她飞过金灿灿的麦田上空时的感觉,她久违地流露出温柔的神情,望着远方,轻轻道:“南方,风调雨顺。”
有空我带你去看看。
第23章 诡谲之事
你对公主做了什么?.
许多词都可以表达同一个意思, 但通常有其特定的用法,好比寻常百姓在形容气候时,或许会说‘冬暖夏凉, 秋收冬藏’, 只因冷暖和粮食丰收乃他们平日关心所在, 而青雨却用了‘风调雨顺’。
对于姜帛来说,什么时候她会听到这个词呢?
父亲去外地巡查回城时。
陛下收到地方奏折时。
户部向朝廷汇报民生时。
也就是说,风调雨顺这个词本身是宏大的,意味着用这个词的人是以由上而下的视角。
这已经不是姜帛第一次感到奇怪, 公主固然是公主的气质, 但有时又会让人觉得公主似乎已经做好了成为女帝的准备。
仿佛只要将一国重担放在她肩上,立刻她便能承担得住。
但姜帛觉得,没有人生来就会处理政务。
她不知道公主这些年是怎么过的,可如果一个人的眼里没有光,那一定不是因为她生来就看不到光,而是一路走来将她眼里的光都消磨掉了。
姜帛看着青雨, 不知怎的就感觉有点难过。
然而这天从城外直接回宫后, 姜帛忽然得到被允许进入梧桐殿内, 再也不用在殿外扫落叶了。
“你对公主做了什么?”荆泉回到住处告诉姜帛这个消息的时候,以为姜帛这几日趁着青雨住在侯府用了什么法子讨好青雨。
姜帛正坐在桌边摆弄一只小花盆, 闻言抬头道:“我能对她做什么?我敢对她做什么?不过就是我的善良和真诚打动了她呗。对了, 你能在梧桐宫给我寻一片地么?”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gl/b/bjO0g.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薄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