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很快就上了桌,老板坐到她对面,跟她闲聊起来:“上星期没看到你过来,我还以为你又出差去了。”
这几年创业,齐筝经常要在美东几个留学生比较集中的城市间来回飞,一周见不到人很正常。
“上个星期在办回国的事情,比较忙。”
“回国?探亲还是出差啊?”
齐筝咽下一个馄饨,味道还跟当年第一次吃到时一样好,完全没有因为是开在美国的店而对味道进行改良。
“我决定回国生活了。”
每年都有新人过来,每年也都有人选择回流,理由各有不同,但目的大多一致:为了更好的生活。
但是对于齐筝决定回国,老板还是吃了一惊:“你这事业发展得好好的,怎么突然要回去?”
“想要有更好的发展。”
转念一想也有道理,在美国终归不是主流族裔,很多事情没有话语权,有着说不出的无奈与不公。
老板显得很不舍,这几年里他们夫妇跟齐筝的关系不错,也很喜欢这个低调谦逊又努力的年轻人。
“以你的能力,回去的确更好。只是可惜了这些年在这边的辛苦了,你打算卖了?”
齐筝已经吃完了一半的小馄饨,心情又好了许多。她淡笑着说:“已经卖完了,所以这星期才无所事事。”
老板更是讶然,愣了好一阵才叹道:“真是有魄力。”
说完,他起身进了厨房,齐筝以为他有事要忙,也没理。不一会儿,面前多了两个葱油饼。
“我记得你最喜欢这个,多吃点。”
齐筝突然有些感慨,这些年里她已经习惯了把这里当食堂。有时赶早班机,就从店里带走几个包子和豆浆,有时飞机晚点回来已是深夜,老板也会特地给她留一份宵夜。
“谢谢你们的照顾。”
齐筝觉得自己很幸运,虽在他乡,却得到了这么多人的照顾,让她可以专心做自己想做的事。
“别客气,是我们要谢谢你才对。你让我们有机会提前退休又能这么轻松地开餐馆。干了这么多年啊,从没想过有这么轻松的日子。”
齐筝也有过这样的疑问,这家餐馆几乎是百分百原味复制了海城的传统美食。从不为了迎合当地客人而改良口感,也不出售任何当地人喜欢的主流食物,只坚持卖海城小吃。
这样,真能赚钱吗?
大概是知道齐筝要走,离别之情一下子就浓郁起来。
老板感慨着打开话匣子:“当初听说要让我们来这里开店,其实我们心里也没底。好在有人说给我们兜底,每个月不管我们营业额多少,都按照最高标准补贴。这样的好事,一开始我们都不敢信。”
齐筝一听就觉得不太对,这样的好事,如果不是陷阱那就肯定有人在倒贴。掏钱让人做亏本买卖,图什么?
老板接着又感慨道:“我觉得还是咱们中国的老板有人情味,爱才还重情义。”
齐筝眉头轻轻挑了一下,直觉有什么事是她一直不知道的。
“这个店就是你以前老板弄的,说是希望你在国外能吃得好点,这样才能专心读书。所以当时你毕业了说要辞职创业,我们也不好多说什么。”
竟然是这样……齐筝当时也曾猜想过,后来又觉荒唐,还暗笑自己偶像剧看多了。
没想到,这真是沈之冰为她开的。
“沈总是个很开明的人,她会理解的。”
齐筝从馄饨店出来,一步三回头多看了几眼。
这些年里,她在这里来来去去,却从不知道这家店存在的意义。
**
回国后齐筝没有给自己放假,在完成了最初的安顿和调整后,她便开始投入到第二次创业的奋斗中。
庄沐晴比她们迟半个月才到,齐筝替她去问了些学校的事,得知有专人会负责安排,便放心专注到自己的事情上。
黎允珊在国内的人脉资源还保留着,高兴地晃着手里的的东西:“齐筝,下周有个心理健康类的讲座,业内大咖是特邀嘉宾,我刚弄到两张票。”
齐筝看了眼介绍,也觉是个不错的机会。
海城作为国内超一线城市,除了金融业发达,其他文化领域也有不少创新。各类业内领先的讲座或是论坛沙龙,在海城基本上每天都有。但这个讲座非同一般,因为专业度高,又的确是业内大拿出席,令门票格外抢手。
于欣妍看了眼时间,通知秘书今天她要准点走,暂时把不急的工作安排到明天。之后她绕道去了沈之冰的办公室,提醒道:“今晚的讲座七点开始,你现在不走,就得饿着肚子听了。”
沈之冰把最后一份文件签完,交给云菲。
“这个讲座你已经提前一星期强调过了,我怎么会忘。”
说完她转身又跟云菲交代了几句,便和于欣妍一起离开。
于欣妍边开车边念叨:“最近这个领域的关注度明显提高,我们得抓紧了,我听说好几家公司都有意跟进。”
“你是说世群?”
于欣妍饶有意味地看了她一眼:“不止世群,还是东明,据说也很感兴趣。”
一听东明,沈之冰就不禁蹙眉。
于欣妍笑得更贼了:“唉不知道东明跟着沈氏跟得那么紧,是想要赚钱呢还是想要抱得美人归?”
“你又在胡说什么?”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gl/b/h6Zq.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穿书 年下 景小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