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女庶王_于欢【完结】(175)

  询问路人后马车从扶风郡驶出,一路向岐山县走去,小六子跟在车窗旁,沿途看着这渭水之北的风景,“还以为这扶风郡会是什么穷乡僻壤呢,没有想到一路过来治安还挺好的,这下大娘子总不用担心阿郎您会吃不好睡不好了。”

  “我的公服可带来了?”车内的人突然问道。

  “带了带了,整个一年的公服与便服都带了,您怕冷,大娘子知道还特意给您多备了几件冬日穿的厚衣裳。”

  “派人写信回去报平安...算了,等安顿好我自己写吧!”

  一路进入岐山县境地抵达县城,因昨夜的一场大雨,如今青石路面上还有未风干的积水,熏风轻轻拂过流经岐山的横水,穿入城中。

  “这岐山县的衙门在哪儿呀...”

  “北为阴,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楚王掀开车帘,“往北走吧!”

  “哦!”

  马车行驶在街道上,由于此地是西域与京城通商的必经之路,即使是有生面孔入内也不足为奇。

  “哎,到了!”小六子从车上跳下,“阿郎,咱们到了!”

  楚王从马车上下来,衙门就坐落在县城的正北方位。

  县城虽不大但衙门可不小,头门位于正南方位的为三开间的大门,每间各安两扇门共有六扇门,大门口的右侧有一面大鼓。

  楚王向岐山县四周望去,远远就能看见衙门正北处的高山耸立在云间,“周之兴也,鸣于岐山。”

  “新县令上任,这衙门里竟然没有人来迎接。”

  “咱们比行程提前了几日,他们可能还不知道吧,不知者不怪,走吧,将东西搬进去。”

  “是。”

  进入大门后,中轴线用石砖铺设的甬道中间有一扇屏墙,绕过屏墙后还有三道门,中间最大的是仪门,仪门如今紧闭,只有东西两侧的角门开着。

  “按着规矩,大内也是东进西出,不过...”楚王回头瞧了一眼小六子。

  小六子便走到六扇门的仪门口,敲门道:“喂,有没有人,岐山新任县令到了!”

  很快,西角门就出来了几个衙役,中间还有一个穿青袍的官员,官员上前迟疑的问道:“你是?”

  小六子便上前将那调任的文书呈上,“我家阿郎是新任的岐山县令。”

  看着文书上盖着朝廷的印章,官员大惊,“原来是魏县令到了!”旋即朝身后吩咐,“快,将仪门打开!”

  仪门后才是衙门办理政务的大堂院落。

  “下官是岐山县主薄刘书柏,在此拜见魏县令。”青袍官员行了一个十分大的礼,其他几个衙役见状也纷纷行礼。

  楚王便上前扶起,眼前这个主薄看着已有四五十岁的年纪,慈眉善目,她上任前曾听说扶风郡本来是有意要让这位姓刘的主薄接任县令的,只因为自己是朝廷直派才夺了他县令之位子,“你我同僚你又是长辈不必行如此大礼,往后治理岐山县,还要靠刘主薄多多指点才是!”

  一早就接到州县的命令说京城会派一位新科进士到岐山任县令,但没有想到新来的县令竟然如此年轻,“魏县令如此年轻就中了进士,才华横溢,下官日后定好好辅佐县令治理好岐山,只是这指点...下官实在不敢当。”

  “主薄是长者,又是岐山本地人,对岐山了如指掌,本...本官初涉官场,有很多不懂地方都需要请教刘主薄。”

  刘书柏轻轻点头,“这个好说,县令可用过了午膳?后衙早已经收拾出来了,只是不知道县令会到的如此早,县令如若不嫌弃,不如将东西安置后就去下官家用午膳吧。”

  楚王看了一眼天色,想着自己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还需要与这个刘主薄打好关系才行,于是笑着点头应下,“那就麻烦刘主薄了。”

  第84章 克定厥家

  刘书柏用地方语言吩咐几个衙役帮忙抬东西,旋即带着她走进衙门大堂,大堂后沿中轴线最北端有一道宅门,宅门的格局与县衙的头门一样,是三开间六扇门的大门。

  主薄将宅门的钥匙交给楚王,“宅门内是后衙,也就是县令您日后的居所。”

  小六子上前接过钥匙,看着门扇上有个带轴的桶子,好奇道:“这是什么?”

  主薄看着小六子,“哦,这是传递公文与信件的转桶。”

  “这有什么用?”

  “转桶一半在内一半在外,如果有人要送公文给县令,就将公文放在转桶里,再打一下宅门外这个梆子,里面的人就能听见声音了。”

  “为何要如此麻烦?”

  “这是地方的规矩,因为宅门内的后衙除了县令的亲信与仆从,就连下官与衙役们都是不得入内的。”刘书柏又朝楚王道:“县令一定是久居京城第一次到地方来的吧?”

  “去过四川,不过没有接触过县衙...”

  “下官看那调任上写的,魏县今年才至弱冠就于新科中三甲同进士出身,如此年轻,想来应该还未婚配,”主薄看着楚王一表人才,若有妻室,那么他到偏远地区赴任肯定会带着妻室一同来,“下官斗胆一问,魏县令的令尊与令堂可还...”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强强 年下 于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