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煊本以为二两银子绰绰有余,难怪村里没人盖青砖房,除却砖贵,这杂七杂八的费用也不少。
“房子后面给我加个猪圈羊圈,鸡棚鸭棚可以盖大一些。”
邵煊不知道程旭找他们的时候有没有说清楚,索性又说了一遍。
“你放心,东家的要求我们都记着呢,保管不会出错。”李老三和他保证。
现在家里不能待人,姜沅和李双双还有另外几个夫郎坐在外面的桃树下,正在缝衣服。
姜沅缝的是邵煊的外衣,肩膀那块破了个大洞,他的缝补方法是和娘亲学的,和李双双他们都不一样,缝出来的效果看上去精美不少。
李双双缠着要他教他们。
姜沅展了展衣服答应下来:“等我这件衣服补好就来教你们。”
李双双突然说道:“阿沅不愧是从京城里来的,就连缝衣服都比我们缝的齐整。”
村子里谁不知道姜沅一家是犯了事被贬来这里的,要不是因为李双双在,那几个夫郎根本不会过来和姜沅一起,就怕一不小心受到牵连。
此话一出,其他几个夫郎面色都有些尴尬——这不是戳人家心窝子嘛。
只有姜沅面色如常:“嗯,我不但会缝补衣服,我还会写字呢,双双要不要学啊?”
李双双一听,手里的针掉在了地上:“阿沅,你说的是真的吗!真会教我写字?”
谁不想学写字啊,可是李双双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其他几个夫郎也顾不得什么牵连不牵连的了:“阿沅,真的吗,你真的愿意教我们写字?”
还没听过哥儿也能学字呢!
姜沅原本只是随口一说,没成想他们当了真,只是他一贯是认真的性子:“你们要是想学的话,我就教。”
“我学!”
“我也学!”
大家争先恐后的凑到姜沅身边,李双双更是抱住了姜沅的手臂:“那就这样说定啦,阿沅有空就教我们识字!”
第二十八章
“一场秋雨一场寒”, 接连下了几天毛毛细雨之后,天气终于放晴了。
邵煊打开门,迎面而来一阵寒风。
“呦, 今天可真冷。”
他搓了搓手,新盖的青砖房还有最后一根梁木没有搭好, 邵煊找村里的老人算了算, 明天是个黄道吉日, 可以上梁喝喜酒了。
那梁木是邵煊和老木匠一起进山选的百年楠木,把它在堂屋上方的最中间固定好,这青砖房就算盖成了。
“这梁木得拿着红布包好抬进新堂屋, 还要在供桌上摆上祭品,最后由我和李老三敬酒, 这叫‘祭梁’。”
老木匠也过来看了看邵煊的新房,害怕他年轻不懂这些, 就多提了一嘴。
邵煊当然不懂, 他以为麻烦的不过是请人吃个喜酒, 没想到光是上梁还有这么多讲究。
“除了祭梁,还有没有别的要注意的地方了?”
“当然了,还要抛梁、晒梁、唱梁歌——不会的老头子我一一教你,就当沾沾你的喜气,看看我家能不能早些盖上青砖房。”老木匠一手包办下来。
在城里卖完奶茶之后,邵煊按照老木匠的要求买了红布、鞭炮、花生和红糖。
第二天一早,李婶先提了四个鸡蛋和一块肉, 后面来的乡亲有的带了半斤糖,有的带了一尺布, 也有直接给铜板的,姜沅都在红纸上一一记好了。
“呦, 这青瓦房看着就气派,比我家那顶上漏雨的土屋不知道好了多少。”李婶小心翼翼地摸了摸墙壁,“这样结实。”
天晴之后泥烂路滑,好多小孩子两只脚上暗号裙一五耳二漆雾而爸义更新漫话视频广播剧都是泥,被他们爹娘拎在外面,非要让他们把鞋上的泥在树上蹭干净,才带着他们进到邵煊的新屋。
邵家一家老小都跟着老太太过来了,杨秀芬看看这里又看看那里,既羡慕又不甘,张秋菊则是满心懊恼,她就知道不该这么早分家。
邵煊只和他们简单地打了声招呼,今天来的人太多,他没空陪着聊天。
祭梁结束之后,瓦匠将正梁用绳子抬上屋顶,邵煊早早地就在门外等着了,一看到梁木悬空,立马点燃了鞭炮。
这个时代的人们都认为鞭炮声能够驱邪避煞,福来运转,一听到外面的鞭炮声村里人都笑得见牙不见眼,毕竟好多年都没有在桃花荡听到鞭炮声了。
小孩子们在院子里跑来跑去,一时间欢笑声说话声不绝于耳,气氛热闹非凡。
那几个上梁的瓦匠显然不是第一次做这事,几个人十分熟练地唱起了上梁歌。
为首的李老三打头阵:“一条黄龙缠栋梁,缠在栋梁玉落堂,请上黄龙登宝位,镇守华堂万载昌。”
身后几个瓦匠“嘿咻嘿咻”两声,将梁木往上拽了一点。
第二个唱的是最左边的瓦匠:“手执红绫数丈长,弟子拿来缠栋梁,左缠三转生贵子,右缠三转出贤良。”
“起新屋,上新梁,主家多添好儿郎。儿孙读书登高第,连中三元把名扬。”
“上起栋梁旺门庭,儿孙读书有功名,学完之后去赴考,手拿白纸跳龙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jiakong/04_b/bjRFc.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