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开始,宋澜婷就做好了救李自牧的打算。她的皇兄宋修文她再熟悉不过。或许上一世李兰庭没能活着回到京城,不知其中是否也有他的缘故。
宋澜婷沉浮朝堂十数年,她深知想要活下去是多么不易。宋修文也同样知道,故而他比谁都渴望权力。
竹曦见宋澜婷愿意出手相救,也便愿意相信她:“我不会轻易走的,请公主放心。”
李兰庭近日为自家弟弟的事在京中奔走,只是御史台不松口,那些朝臣们也大都隔岸观火。不看好李家的,再说几句风凉话,被李兰庭听了个正着。
她深感疲累。家中有小满需要安慰,长公主殿下又不知在掺和什么。府外又是四面楚歌,仿佛又回到了从前风雨不止的将军府。
故而翌日清晨,她见一袭宫装的宋澜婷,感到有些意外。朝服华美而又繁复,金线镶边,显得尊贵而威严。她头戴金丝礼冠,满头的朱翠玉石,从来未见她如此庄重地打扮。
宋澜婷微微一笑:“兰庭姐,我要上朝。”
“殿下要做什么?”
李兰庭的问题没有得到答复。宋澜婷只是让她安心等候,李自牧定会平安无事。
早朝已然开始,宋澜婷是最后一个迈入殿门的。自古并没有公主上朝的先例,故而大臣们都垂眸在心底盘算宋兰庭究竟想要干什么。
不过也不难猜,将军府出了事,她定然是要救人来的。不然也不会跑到皇帝跟前,多半也就是来求情的。
宋澜婷一步一步地穿过朝臣,在宋修文坐下停下脚步,她不紧不慢地跪下身子,向宋修文行了叩拜大礼。
礼毕,朝中寂静无声,宋澜婷一字一句道:“本宫有二事,望陛下应允。”
帝王的声音低沉:“何时,定要在大殿上纷说?”
“请皇兄应允,将澜婷与李自牧的婚约作废,从此,本宫与他再无瓜葛。”
此声一出,殿内一片哗然。朝臣们自然听说了李家的近况,正在感叹公主时运不济,又摊上这样的夫家。
结果宋澜婷开口便是撇清关系,仿佛在沾染一点儿,她就会深陷泥沼。一时间,又觉得她过于冷漠了些。毕竟她扶持李家这么多年,让李家东山再起,如今竟然说不要便不要了。
不过也是,就李自牧的罪名,人人避之不及,长公主明哲保身,也是常理。
宋修文深深地叹气,思虑过后还是答应了宋澜婷的请求:“本是先帝遗旨,奈何佳人无缘,朕也不好强做媒。如此,此事便作罢。”
宋澜婷忙着跟李家撇清关系,今上还真就应允了,当真是“手足情深”。不过宋澜婷没了婚约,就不是将军府的人,那么她手底下的钱庄,自然会分出李家。
这对今上而言没有坏处。李家没了宋澜婷的帮衬,再也掀不起什么浪花;而宋澜婷离了李家,自然也会有所掣肘。
“六妹方才说二事,那第二件又是什么?”
宋澜婷再次伏下身子,将额头重重地磕在金阶之上。
“请陛下应允,为李自牧通敌一案,设三司会审,由刑部,大理寺,督察院共同审理此案。李家世代功勋,忠心日月可鉴,本宫但求公允。”
第124章 三问
好一招声东击西。既然宋澜婷与李家再无瓜葛。那么站在旁人的角度提出彻查,就显得公正许多,而且没有人会再拿偏袒说事。
宋澜婷知道宋修文一定会答应她的请求,因为她已然做出了让步。她仰起头,直视着她的这位皇兄。
年幼时的他们,总在一起玩闹。宋修文少语,却对弟妹们关怀备至,他们就好像真正的一家人。然而帝王家,哪有什么情谊是一成不变的。
左不过是宋修文赢了,其余人俯首称臣罢了。
漫长的沉寂过后,宋修文果然答应了宋澜婷的条件:“允。”
帝王一声令下,满朝噤声。李自牧究竟是否通敌,他们心中亦有数。不过自古功高震主,臣子终究是臣子,不论与皇帝有多少交情,都会有被忌惮的一日。
更何况那是宋修文,曾经只是宫女出身的母亲,不足以保全他在宫中的生活。先帝也不曾属意他继承皇位。但宋修文却凭借一己之力坐上了皇位。
这是何等心性,又岂是臣子得以揣摩的。
宋澜婷向皇帝行了叩拜大礼,站起身言:“御史台曾言人证物证俱全,不知可否言说,人证在何处,物证又在何处?”
“李自牧与蛮人关系密切,有多人见他们往来,且与阿史那颜有过书信往来,物证具在。”
宋澜婷敛眉:“瓒城一案,曾有一内鬼名金小树,后证实为阿史那颜义女,这些书信出自谁手,又是否为蓄意嫁祸,诸位大人恐怕还得再甄别吧。”
御史台的人气不打一出来,宋澜婷虽贵为公主,但女子不得参政,她岂敢在朝上问询。
“那李自牧身边确实有蛮人跟着,这无法作假!”
宋澜婷并未理会他们,她并不能在殿前失态,随即转身又请示宋修文:“陛下,各位大人们。本宫有一事不解,望可解答一二。”
“但说无妨。”宋修文饶有兴趣地看着这场戏。
宋澜婷勾起唇角,娓娓道来:“西北战事告捷,有一人托本宫讨朝廷的赏,本宫问他:杀敌几何?答曰五百八十二人。本宫又问他:用何杀敌?答曰二刃。本宫再问:为何杀敌?答曰愿。本宫想帮他问问,他该赏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