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白家借口他嫁出去才会让白晚秋嫁进来这事,那主要是钱的事,也不是他的问题。他不会盲目自责。他要做的仅是好好跟莫大夫学习,学成之后看看能不能走出去。
这里实在是太穷,消息也闭塞,每天抬头低头见的就那么几个人,他想赚钱,可这里都没什么购买力,何来钱可赚呢?镇上倒是强些,但真没强到哪里去。
他一定要到大城市去看看。这里没什么娱乐,没什么朋友,就连泡个热水澡都是奢望。他只有不停地干活和学习才能麻痹自己,暂时忘掉烦恼。
水车上他能做的部件终于已经做好了。剩下的只等他二哥拿来之后就可以试着组装起来。到时候如果能卖上钱,他就开始给自己攒路费。
于庆隆夜里对于庆家道:“大哥,我做的水车底座需要一块石头。可要的有些大,我一个人只怕搬不动。你有时间了能不能帮我一起搬回家?”
于庆家道:“当然能了。这几日大哥都要去山里打柴,但下午就能挤出些时间来。你找着合适的石头了?”
于庆隆说:“还没呢,我这几日打算找找,我看南面那条河里就有不少大石头。”
就在方戍之前搬石头那地方,他记得有好些。但最近忙着弄水车部件跟学习,他便没什么时间去找。
这下水车部件做完了,也是时候去好好找找。
于庆家说行,什么时候于庆隆找到了合适的,他就去帮忙搬。
后面几天于庆隆就天天去洗衣服顺便找石头。
天气一般比一天暖和,干活的人哪天不是一身汗?总要洗洗的,就一顺手。
这天于庆隆终于找到一块不错的,想着回来就跟大哥说。可一进屋,他就看到家里来了客人。这客人很眼生,但那身衣服的样式感觉又有点眼熟,特像之前在门口见过的那个姓李的媒婆穿的。
于庆隆瞬间有股不好的预感,但他不好直接问。
这时周简儿在外面朝他招招手:“小弟,来帮大嫂个忙。”
于庆隆出去,小声问:“大嫂,屋里那人做什么的?”
周简儿特别高兴,笑说:“她是个媒婆 ,来帮下溪村那个方家问咱们家有没有结亲的意思的。”
于庆隆皱眉:“结亲?谁跟谁结亲?”
周简儿说:“傻小弟,当然是方秀才跟你啊!方家中意你,想要你嫁到他们家做秀才夫郞呢。”
于庆隆:“?!”
这方戍是不是有什么大病!他才做完了三年计划要开始执行!
作者有话说:
----------------------
于庆隆:哇哇哇,我的三年计划[爆哭]
方戍:夫郎夫郎,可以把我纳入计划里吗?[让我康康]
于庆隆:[白眼]
第19章
于庆隆气得头发丝都要根根炸起。好在这会儿时间还早,于大有没在家,这事还不能定。
周月华也不能自己拿主意,便对媒人客客气气道:“方秀才的美名我们是早就听说过的。只是两家往日里并没有什么来往,再说婚姻是大事,我得和我家当家的商量商量才能答复您。”
这媒婆也姓周,很和气,笑说:“应该的。那最晚什么时候能回我个信呢?”
周月华说:“明日晌午之后吧。”
媒婆说:“行,那我明日晌午之后再来。不过有一事还要麻烦小兄弟。这事成了自是极好的,可万一不成,咱们就当我今日没来过可好?”
周月华道:“您放心,我明白该怎么做。”
毕竟是秀才家里来说亲,还是说他们这样小门小户的人家。找了个他们都不认识的媒人,大约也是怕事情不成再被人传出去不好听,这眼生的人起码不会一眼被瞧出是做媒的人。
周月华拿了片红纸包了九文钱作礼金。这是他们这里的规矩。
媒人笑着收下喜钱便回去了。周月华送到门口,注意到这人是往西走的。有人见了打招呼,但媒人没接话只是笑笑便过了。
于庆隆说:“阿爹,这人该不会是来骗红包钱的吧?”
周月华笑说:“不会。这人不是咱村子的人,也不是邻村的。这么跑一趟大半日就要用掉了,来骗这九文钱多不值当。倒是你跟这位方秀才,什么时候认识的?是就那次卖木玩?”
于庆隆说:“倒也不算。”
他老老实实讲了之前在河边遇到方戍的经过,说完轻叹一声。
周简儿道:“小弟怎么不高兴?这是多好的事情啊,等父亲回来定下了,说出去叫那些哥儿们羡慕去。”
于庆隆说:“大嫂,那我要说我不想嫁到方家,你会不会觉得很奇怪啊?”
周简儿迷惑得很:“可是为啥不想嫁?那方秀才人不是很好吗?”
她娘家虽也不远,却不是在下溪村,便对这个方秀才并不了解,只是听说过有这么个人。但是个秀才,又那么年轻,家里还有那许多田地,又能与小弟买木玩,这不是顶好的亲事?
于庆隆不知该怎么说。这里问题实在是多得数不清。
假如他真嫁到方家,他跟方戍有没有感情这事都先不提,他能继续跟师父学医吗?两村离着三里地,他每天来回就要半个时辰。还有,这里把结婚生育看成天大的事,他跟方戍在一起都没有什么感情基础,他根本没考虑过跟对方发生关系,那孩子打哪来?时间久了方家能愿意?更别说他就没想过生孩子。
但他也绝对不可能接受另一半搞小妾养外室这种行为。
而且如果真成了亲,那他就要跟方戍绑在一起,以后再想自由可就难了。
综合以上考虑,他跟方戍就不合适,可这能说么?很明显家里人都特别高兴。他们或许觉得天上掉了馅饼,有些惶恐,但绝没有不愿意。
方戍是真·给他出了个难题。
如果是像赵老四跟李大这样的人家,他拒绝得合情合理,家里人也能同意。可方家呢?就像大嫂说的那样,为啥不想嫁?在这里的人看来,这就是个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好人家,多少人挤破了头都想嫁。
他不想嫁,是让人理解不能,甚至可以说是自私的想法。
于庆隆连去搬石头的心情都没了。
夜里于大有回来,简单吃了口饭,接着一家子便都看向于庆隆。
于大有问道:“隆哥儿怎么想的?”
于庆隆说:“父亲,我明日见过师父再决定您看行么?”
他没有一口咬定不嫁是因为,纵然他知道这事有万般的问题,却也有千般的好处。不说别的,方戍家里条件比他家好太多,他去了肯定也要干活,但起码不用再担心将来可能饿肚子的问题。
方戍还有学问,想来书也不少,他去了能看的书会变多,笔墨纸砚应该也能让他用。
再者就是方戍喜欢他做的小东西,这说明这家伙有一些兴趣爱好,不会很无聊。并且还知道给一个帮助过自己的人分糖饼吃,说明应该不抠,心地也好。
但这其实都不是最重点。
重点是他去方家,能为家里减轻负担,并且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白家应该也不会再不让白晚秋嫁过来了。
当然他也可以咬死了就是不去,但那样一家人的关系真的还能很好地维系下去么?
关心一个可怜的人,和关心一个不识好歹的人那是截然不同的感受。
或许家里一时不会怨他,但日久天长呢?
周月华问:“隆哥儿,前头赵老四跟李大都不是什么好人,你不想嫁,阿爹明白。可是这方秀才模样俊,又有功名在身,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事,你为啥不高兴?”
于庆隆道:“阿爹,我是怕一旦同意了这门亲事,我就不能再跟师父学医。”
周简儿不解道:“可是你嫁过去就是秀才夫郎,还是正室夫郎。以后没准还能做官夫郎呢,这不是要比当大夫好百倍?”
于庆家说:“是啊,这可是祖坟上冒青烟的事。万一真错过了,以后后悔都来不及了。”
于庆隆默不作声。
或许是因为他把“不想嫁”的心情明显的写在了脸上,于大有说:“方家确实是好人家没错,可说到底两家门不当户不对。万一隆哥儿在那受了委屈,咱们想为他出头都难。”
毕竟谁敢打秀才公?秀才见了县官都不用跪,这可不是一般的儿婿。
于庆隆说:“明日我见了师父之后再定可以吗父亲?我有些事想听听师父的看法。他老人家跟方家熟。我还是不想放下学医的事,看他老人家能不能帮我拿些主意。”
于大有道:“也好。那你明日见过莫大夫再说。若你实在不想要这门亲事,那拒了也无妨。只是隆哥儿你一定要想清楚,拒了方家,咱往后想再嫁个好人家可就更难了。”
事实上嫁不出去都是有可能的。被退了三次亲,大部分人都会觉得这被退亲的人家一定有什么问题了。
周月华道:“可若是不嫁,要被人说得一辈子抬不起头来,那哪能受得住?”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生子文 种田文 甜宠文 先婚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