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被迫嫁入反派阵营_梦元九【完结】(92)

  给些限制,多添些困难,让紧闭的乌龟壳,敲出一丝缝。

  至于后续,谢知珩回想皇室数位为女子谋权谋自由的皇后,她们为了世间女子,连皇后都敢当,连可能被帝王厌弃的风险都敢担。

  那后面所有苦难,以女子的坚韧,谢知珩想,她们能承担。

  不过是苦读的苦,哪里还会比肩抗整个家族兴衰的苦要重,要累。

  谢知珩可看过不少史书,见过不少史册留名的官员,其中部分官员可皆是家中父辈早逝,由家中母辈抚育长大。

  李密在《陈情表》中有言: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白居易传有写,兄弟二人皆为母亲抚育,才有文学上浓墨的一笔。

  帝王开口,给与不少约束。

  三省长官与六部尚书也退了一步,吏部听任帝王调遣,自此,女子参与明经一事,在史书中有明确记载。

  史书记,不可改。

  先河,由此开。

  -----------------------

  作者有话说:晚上还有一章,早点写完早点发

  第71章

  “一甲才能授官!”

  沈溪涟不敢置信, 抓着陶枫的手,又惊又怒,后又委屈巴巴:“怎么可以这样, 谁能考试一考就是全国前三名啊!”

  明经照科举一般取士, 照科举一般排列名次, 排列为三甲。

  状元、榜眼与探花为一甲, 只是不授予进士及第。

  其余考生根据名次被列为二甲、三甲,也不授予二甲进士出身, 三甲同进士出身。

  女子如若想授予官职, 如若想进入官场,那必须考得一甲名次, 要么为状元,要么为榜样, 要么是探花。

  明经科与进士科不同,明经科能授予的官职较低,故而能被守旧官员接受。

  且,参与明经的考生,不比进士科的考生少。

  今朝新帝继位,尚未开新科,而官缺又多, 自是不少人将目标投向此次明经。

  沈溪涟从父亲那儿得知, 此次明经, 有不少南方学子参考,其数量多于北方考生。

  且新帝任命的沈主考官, 性犟又守旧,又南方出身,他怕是会多取些南方子弟。

  “我们不会是过去送人头的吧?”沈溪涟喃喃道。

  陶枫点点头:“也有这个可能。”

  陶枫了解更多, 她父亲为尚书令,离新帝更近,也猜测过新帝不少心思。

  明经科开,新帝本就为了平衡朝中南北党争,让北方官员不至于占据朝廷过多,也不灭南方学子考科举的心,收波南方民心。

  至于她们女子,不过顺带。

  “但这也是场好的开始,至少我们有道路,可以进入官场。”

  陶枫满意的是她们终于有渠道入朝为官,不再只有入宫城当女官这一条路。

  虽然要付出的努力与心血,摘得桂冠的困难比男子要多,但陶枫知道,她满腹才华,总算有了展示的舞台。

  陶枫握紧拳头:“一甲而已,不过状元而已,我能夺得,我能进朝当官,哪怕只是个县令!”

  她的斗气被这仅一甲的限制条件给激起,她恨不得现在就是三月,现在就参与明经考。

  三月将至,朝中春日事宜也暂得一段落。

  吏部赶急赶忙将蹲在京城待授官、已过考核的官员派出京城,评级为上上者留守京城,升迁京官,其余官员或多或少都往上升一两品。

  他们离京,正好空出地盘,给那些参与明经的考生。

  兵马司又到一年最忙碌的季节,一年有四季,兵马司忙碌的季节也有四个,春夏秋冬,皆是忙碌。

  谢知珩总算懈了肩上的负担,紫宸殿内暂得几分休息,倚着桌几,闭眸养神。

  自登位起,他不再有噩梦,屋脊的走兽一日又一日庇佑王朝的新君,消灾辟邪。

  也是如此,谢知珩有了几次好睡眠,思绪不再被诡异所困,疯病不再起。

  那诡异也知,至高无上的皇权与一日比一日兴旺的盛世,它们受谢知珩恩情,也因恩回报,庇佑他。

  故而不再使那些巫蛊的小手段。

  圣教一事收尾,新君继位,似再无可能去篡夺王朝气运。

  谢知珩有些担忧,他藏在晏府的女主,那代表着天道,天命之子,永享天道盛爱。

  李公公从外端来瓦汤,搁置桌上,转身为谢知珩揉起穴道:“陛下,可还觉头痛?”

  谢知珩摇摇头,酸涩的眸眼望向一沓一沓的奏折,抽几本绿壳奏折,摊开是请安,是歌颂明经科开,歌颂君王贤明。

  去看落脚,谢知珩便知,这是南方官员所写。

  他们在歌颂,在称颂谢知珩政策的圣明,道极明经新开的快乐。

  转头又言女子养在深闺,长久不见人,不识得一文半字,如此愚笨的人,怎可同他们儿侄一起,参与明经呢?

  谢知珩画圈已表度过,翻拿另一册,此书不再是南方官员上请,也非北方官员,而是边塞将士。

  边塞穷苦,因北有匈奴、吐蕃,强敌饲在身侧,他们很少去贬低女子,他们多是男子不当人往战场赶,女子当男子用,同肩负城池的保护。

  故而,边塞将军与官员,少去言谢知珩政策的不妥,他外祖父也少去干扰新君旨意。

  北方官员在朝中闹过,得知只官家女子参考,得知只一甲才能授官,他们自是消了不少怒火。

  连请安奏折,也少提明经女子参考,只与谢知珩道声安好,用堆砌的辞藻,来称颂他的贤明。

  只这无关紧要的绿壳奏折,谢知珩便能知晓,不同地区的官员,对女子参考明经的态度。

  他只轻笑几声,不在意,不将他们的赞成与反对收入眼中,谢知珩目前,只有收拢地方实权的想法。

  “刺史的权力仍是太大,刺史的威望仍是深厚。”

  谢知珩抚摸玉玺上的龙头,他每日每夜的祈祷,无论是对密藏的人头法器,还是对太子私印,龙纹玉佩,或是玉玺,都无法让圣人难得一刻清醒。

  谁曾想,只荆州刺史死前的一句,便让他失了阿耶。

  谢知珩紧紧握住拳头,他对钟永的怒火,蔓延至所有州郡,蔓延至他尚未收回的地方权力。

  中央集权的想法,在新帝眼里,深深埋下。

  不过此举需长远考虑,谢知珩还不想自掘坟墓,他目前需放在明经科上,放在那诡异身上。

  “一甲难考,但你乃天命之女,又有太傅教授,不可能连一甲都进不去吧?”

  谢知珩眸眼闪过几分讥笑,抬头让李公公收起玉玺,起身离了紫宸殿,出宫去晏府。

  荆州刺史的任命已由吏部送出,三品的上州刺史自是需要帝王、鸾台与吏部三方共议,不少人希望是自己上台。

  三品外派官一旦入京,最低六部侍郎,一般居六部尚书位,更有甚者入三省,登鸾台为宰相。

  此番重要官职,百官自是不愿让晏城个七品小官霸占着,纷纷出言献策。

  因此,荆州刺史是最早派遣出京的官员,谢知珩巡视整个朝野,南北官员,清官勋贵与宗室,他选了个勋贵出身的刑部侍郎,派出京。

  刑部侍郎位置一空,吏部忙送上候补官员名单。

  要知刑法,要有大理寺任职经历,要有一面浩然正气,其人选不多,吏部尚书多推崇大理寺卿。

  由此,范衡入刑部,获刑部侍郎一职。

  吏部让范衡举荐大理寺卿的候补名单,范衡毫无二话,直接推殷少宿上位。

  大理寺也获此荣数,殷少宿右迁至大理寺卿,原大理寺左寺正迁出大理寺,随范衡入刑部。

  新任大理寺卿殷少宿,着手整理大理寺,提拔他亲信为寺正,又选人为主簿。

  殷少宿亲信也就那几位,不等晏城回京,他率先举荐陶严为寺正,想着晏城恐会入御史台,殷少宿便让陶严坐他位置,为大理寺右寺正。

  如若吏部没有对晏城有其他安排,殷少宿等那时,再举荐晏城当左寺正,虽会低陶严一层。

  不过,殷少宿想两人之间亲近的友人关系,他认为晏城是不会在意这等高低差。

  除非,陶严犯贱犯到晏城跟前,晏城恼怒,跑到帝王跟前诉说委屈,那时殷少宿再做调整。

  人选递交吏部前,殷少宿还去拜访过晏府,去询问尚在备考明经的钟旺意见,问她可需职位。

  虽不能直接当寺正高位,但七品主簿也是可以,毕竟钟旺曾通过两年前的明经考试,勉强算是官员候补。

  钟旺听此摇摇头,她解开马尾,不再遮掩,露出柔和眉目,说:“殷大人,我当场考明经,是冒用小名,非我自个正经名字。而且,我当时以男子身入京城,再以男子身坐官位,实属有违我心性。”

  她眉眼展露笑意,不再刻意,独属江南女子的柔美:“如果可以,我还是想恢复女儿身,以女子身,夺得桂冠。”

  钟旺抚过她精心养护的发,如若可以,她还是想要女子身,她想以女子身成一番大事业,而不是隐姓埋名,把真实的自己藏躲在男子身份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穿书 年下 甜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