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前,还不忘给小祖宗怀里塞一包芝麻糖。
裴玉则理直气壮地等着萧玄策的照顾,整个人慵懒得好像没长手脚。
灵武帝一边打量着两人的互动一边自己动手拧干衣摆的雨水,看到这一幕也不知作何感想。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看到萧玄策熟练地伺候着自家崽崽,他心底对于两人的关系其实也没有那么反对了。
至少在两人的关系之中,看得出他家崽子不是吃亏的那一个,而另一个对于做小伏低的事儿甘之如饴,一进一退之间,两人的气场竟然完美契合,旁人却是再怎么也融入不进去的。
当然,不止灵武帝,就连那名玄衣青年和林誉衡也都看得一愣一愣的。
这两年,锦衣卫裴玉的名声不止在京城声名鹊起,就算是在江南,也无人不知这位圣上如今最为看重的后起之秀。
当然,与之齐名的是,裴玉同他那师兄之间水火不容的关系。
然而他们如今亲眼所见,却又与传言大相径庭。
谁能相信,传言中恨不得见面拔刀的师兄弟二人,竟然能亲密无间到这般地步?
那位神机营都尉、冷俊不羁的伯爷、萧元帅的第五子,居然这般小心翼翼地伺候着他的师弟。
简直太过荒谬离奇。
“不是有冤要诉吗?”裴玉都已经做好了听故事的准备了,却见对面的两人只顾盯着自己看,不觉微微蹙眉。
玄衣青年肩头的短箭已经被萧玄策拔出。
好在裴玉的袖箭短小精致,为了达到偷袭的最佳效果而舍却了杀伤力,拔出短箭之后的伤口倒是不难处理。
萧玄策顺便为他撒了些止血生肌的药粉,简单地包扎处理了一下,也为两人解除了后顾之忧。
听到裴玉的话,玄衣青年回过神来,立刻收回自己的目光,主动自报家门道:“草民陶俊龙,也算是江南本土人士。家父陶浩元,本是沧州的粮商……”
“等一等,”裴玉突然提高声音打断了眼前青年的话,“你说你父亲叫什么?”
陶俊龙不明所以,但依旧把自己父亲的名字再报了一遍:“家父陶浩元。”
裴玉挑眉,世上竟真有这样巧合的事情?
数月之前,去他府上拜访,还送了一大堆见面礼的那个沧州粮商,如果他没记错的话,似乎也叫这个名字。
第91章
陶家遭遇
陶俊龙是沧州粮商陶浩元的长子。
据他所言,他们陶家在当地也算是规模不小的家族,在沧州有百余年历史,世代经营米粮一行,守着老祖宗的家业和规矩清白做事,在沧州也颇有名气。
他们陶家手中的良田千顷,佃户百家,不过陶家先祖当年是逃难来此,后来发迹也不忘感念本地人的救命之恩,因此佃租都是按着最低收取,同时每年青黄不接时都不忘施粥赈灾,也算是积善人家。
十余年前,新的江南布政使陈茂华上台,此人是神机营总督的内侄,一上任就想要做出一番功绩来。
为了提高江南税收,陈茂华推出了革新法,要把江南的良田用以种植桑树。因为江南出产的丝绸是全国品质最好的丝绸,若是将丝绸沿着丝绸之路贩运至西域诸国乃至大食、佛郎机等国,更能获利百倍不止。
革新法一经推出,便受到阻力重重,特别是以陶家为代表的本土种植大户,更是不愿舍了自家经营了百年的祖业,况且,在家主陶浩元看来,粮食关系着百姓民生,贸然改稻为桑,若是丰年还好,若遇灾年,只怕要饿殍遍野。
只是陈茂华此人刚愎自用,断然听不进去这些商户的劝诫,好在沧州的不少商户也有亲朋在朝为官,他们相互奔走,意图在朝中给陈茂华施压。
双方斗争了两年之后,最后达成一致,各退半步,种粮大户以麾下半数良田改稻为桑,其余仍由他们自己做主。
最初数年,陈茂华的革新法的确推动了百姓们的收入翻番,那几年也是风调雨顺,卖出去的丝绸换回来一车一车的外国银元和黄金,更多的农户便也主动加入了种植桑树的行列。
就连陶家也有人眼红这买卖丝绸的丰厚回报,劝说陶浩元也不要错失良机,尽快种下桑树,加入这丝绸行业才好。只是陶浩元此人却固执得很,他不看好改稻为桑,便是任旁人如何发财他也岿然不动。
去岁,江水决堤改道,淹了江南多城。民间说,江南熟,天下足。良田被淹,昔日的鱼米之乡竟也出现了无数逃荒的百姓。
其实按常理,即便是江水决堤,也不至于让百姓们流离失所,只是此前改稻为桑的革新法一推行,本地农户大都种植桑树,花钱买米,自然无法度过这突如其来的灾荒年。
加之陈茂华也心知肚明,百姓流离失所与他所推行的政令不无关系,故而他竟然求助他的舅舅,神机营总督司空远。
也不知司空远和那几位阁老做了什么交易,竟然说动了那些阁老们出动人手,将江南水患的折子隐瞒了下来不说,还安排人手守在入京要道,不许这些流民入京告状。
听到这里,灵武帝的脸色倒还正常,只是萧玄策的脸色就不那么好看了。
他是神机营的中军都尉,无论这件事与他有没有牵扯,只要和司空远扯上关系了,他都难以撇清干系。
“我说怎么出了京城才看到流民,原来是这个缘故。”灵武帝若有所思地看着神情悲愤的陶俊龙,“那么,你又是如何被迫落草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强强 情有独钟 月泽星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