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缓步转了两圈,任由祖父打量自己,接着露出个腼腆的笑容,“祖父的手艺自不必说的,穿上肯定好看。”
穆老被孙子哄得心花怒放,笑呵呵地把他拉过来,想像小时候一样将人抱起来,复又想到孙子大了,知道害羞了,改作摸了摸头。
“小嘴儿真甜!”
说着,穆老又从怀里掏出曲酌最爱吃的糕点,不远处的小哈闻到香味,蹦跶着跑过来讨食。
自曲酌被收养后,小哈大多数时间都跟在他身边,一人一狼感情深厚,曲酌毫不吝啬的将糕点分了一半给小伙伴。
周朝有过整岁生辰大摆宴席的习惯,老人从五十岁开始,每过十年就要大办寿宴。
小孩儿则是从满月开始,周岁,十岁和二十都要正经地庆贺。
曲花间收养曲酌的时候他已经五岁了,前面的机会都能赶上。
十周岁自然是要好好热闹热闹的。
好在府里人多,又有穆老和许多幕僚帮着筹备,曲花间和穆酒倒是没怎么操心,只这一日从早上开始一直在迎客。
自永昌五年打败齐王收服兖州后,又因白珩的缘故,冀州和并州的官员也纷纷投效,如今的曲花间作为四州之主,人脉及其宽广。
他素日里又低调,连去年穆酒三十岁整寿都没有声张,如今好不容易办宴,几乎天南地北都有人带着礼物过来吃席。
一时间曲府门庭若市,几年间扩宽了不少的水榭都有些坐不下。
好在隔壁就是顾惊蛰的宅子,作为好友,这处宅院毫无疑问地被征用。
顾惊蛰前不久才出海归来,恰好能赶上吃席。
去年他又带着商队出海去了趟东南亚一带,同行的还是胡广蓝和白初儿,他和白初儿不知怎么看对了眼。
等曲酌的生辰宴吃完,他就要马不停蹄的赶回杭州筹办自己的婚礼,曲花间得知这个消息后,提前送了许多贺礼。
两人能走到一起,曲花间和曲宝都很替他们高兴。
一来寡王好友终于脱单只得庆贺。
二来白初儿这姑娘聪慧能干,又有那般凄惨的遭遇,能遇到一个好的归宿实在是让人替她感到高兴。
前来庆贺曲酌生辰的客人们在午时前便陆陆续续上门来。
虽是曲宝和岑喜帮忙分担了大部分迎客的工作,却还有些重要客人需要曲花间和穆酒亲自接待。
穆酒倒是轻松,直挺挺的往曲花间身边一杵,对谁都是不苟言笑,害得曲花间端着笑脸腮帮子都笑僵了。
见人一身轻松,曲花间忍不住一拐子捅过去,趁客人不注意恶狠狠地等他一眼。
收到提示,穆酒这才招呼起边城来的客人。
除了将士家眷,能抽开身的将领也来了不少。
这些人都晓得穆酒的脾性,又体谅曲花间一个人忙不过来,倒也没有人不满,在穆老的带领下入了座。
曲酌在这一派热闹中度过了自己的十岁生辰。
这一日有许多与他年岁相仿的少年都来陪他过生辰,有新学的同窗,亦有外地客人带来的孩子。
新学的风气很好,他与同窗之间相处十分融洽。
反而是那些外地来的小客人,说话间总是带着刻意的恭维讨好,让曲酌有些不习惯。
在外人眼里,曲酌是曲花间唯一的孩子,即便不是亲生的。
可曲长安一个断袖,多半不会有自己的亲子了,那这孩子十有八九便是他的嗣子,也是未来的几州之主。
况且曲长安特地大摆宴席为曲酌庆生,也算是摆明了态度,少年们得到家中大人的嘱咐,自然是要讨好他的。
也有那不给曲酌面子的少年,便是潘多颜家的潘安。
他从小就看穆酒不顺眼,连带着也不喜欢他儿子。
见所有人前仆后继的凑上去同曲酌攀谈,他冷哼一声,抱着手臂斜睨了人群一眼,转身去了角落里坐下。
曲酌被小客人们围在中间,无意中瞥见了处于人群之外的潘安,还以为他是被人冷落了。
作为主人家,曲酌自觉应该好好招待客人。
他同身边的人寒暄过后,朝潘安走去,温声道:“潘小公子,若是觉得无趣,不若移步后院,那里设有投壶和花样蹴鞠之类的娱乐项目……”
“你别管,本少爷自有安排!”潘安轻哼一声,并不接受曲酌的好意,别扭地偏过头不愿看他。
曲酌有些莫名,但也没生气,既然这位客人自有安排,他也就转头去招呼其他客人了。
等人转身背对着他,潘安这才转过头来,神色复杂的看着那一抹天青色的背影。
这个少年,倒也不像他爹那般讨人厌,被冷眼相待也不恼怒欺人。
像是继承了曲哥哥的脾性,十分温和友善。
-----------------------
作者有话说:ps
又跳时间了哈,现在是永昌七年。
还有十来章就完结了,节奏会快一些。
第132章 局势
曲酌生辰只请假一日, 翌日便一刻不肯停歇的回到新学继续念书去了。
曲花间和穆酒也继续忙碌起来,每日处理完各地送来的政务,还要在正厅同幕僚们议事。
如今天下局势分明,各路人马虎视眈眈, 穆酒得加紧训练兵士, 以备接下来随时可能发生的战事。
这几年间, 不止曲花间占领四州势力越来越大, 其他人也没闲着。
徐广义与荆州勇武皇帝僵持数年后, 突然调转方向, 出其不意的将常州两个一直搞内斗的郡王给灭掉了,收揽了他们手下的兵力,暂时壮大了一番。
接着他暗中联系豫州燕王,两面夹击荆州。
赵辞讳和本就因曲花间的挑拨和燕王赵辞晟结下仇怨, 被切断了来自楚家的补给。
本就后继无力的荆州面临着腹背受敌, 独木难支的境地, 饶是他确实有几分才能, 手下将士也忠心耿耿,终究是没能坚持太久。
兵败之际,为保全所剩无几的属下, 他令人开城投降,自己则饮剑自刎于荆州城楼之上。
徐广义算盘打得响亮,本是准备与赵辞晟合作攻下荆州,再使计将其收入囊中的。
可赵辞晟也不是什么蠢人, 怎么可能让他如愿?
燕军攻下荆州府城后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一路披荆斩棘,直接把徐广义那点兵力给追得四处逃窜,最后灰溜溜地退回了京都。
后头两年赵辞晟又开始攻打青州, 青州庆王抵死反抗,最终死于乱兵之下。
至此,赵辞晟便如同曲花间一般,一人占领了四州。
且他还在别人不知情的时候得到了苏州章家的支持,彻底吞并了赵辞讳的母家楚氏。
可以说如今的苏州,有一半在赵辞晟的掌控之下。
其他地方都是谁打下来谁就说了算,苏杭一带则不同,这些地方世家林立,人口土地兼并严重。
像是楚家,负隅顽抗的时候,手中的私兵和奴隶加起来足有十余万人,且个个手里都有武器。
强龙不压地头蛇,若非章家相助,赵辞晟也不可能轻易吃下这一个顶级世家。
这也是从古至今 ,不论北方各大势力再如何斗,也没人将手伸向江南的原因。
这些大大小小的世家,分则各自为主,明争暗斗,若是有外来势力想打他们的主意,那合起来就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势力。
他们有钱有地还有人,披着世家的皮,行的却是佣兵自重的事。
而赵辞晟吞并了楚家,又获得了章家的支持,无异是让他更多了一层底牌。
当今的周朝,怕是只有曲花间能勉强与之一比。
徐广义计划失败,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耗费许多财力和兵力打下的荆州最后落入了赵辞晟的口袋。
他气急败坏,连发了十数篇檄文咒骂赵辞晟,也无济于事,只得又将矛头指向了反王率领的南军。
反王本就是农户出身,前半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地。
一朝活不下去了,凭借着一腔热血集结了一帮流民打砸了当地县衙,就此起义。
响应他的人越来越多,但都是同样快活不下去的农民。
他们没什么文化,大字都不识得几个,靠着人海战术推翻了两个州的官府,将抢来的粮食分下去,勉强活了下来。
为了不被朝廷镇压,南军不敢解散回家种地,抢来的粮食很快见底。
于是他们又盯上了各地的地主大户,故技重施后,又苟了两年。
徐广义之前一直忙着和赵辞讳打,顾不上收拾他们,如今腾出手来,一群乌合之众很快便被正式军队打得丢盔卸甲。
与此同时,司州安王以不忍看着百姓被徐广义迫害的名义,迅速吸收了一部分南军,顺理成章的占领了雍州,以及半个梁州。
南军首领带着手下兄弟同徐广义的人打了几场,自知不敌,火速投靠了素有礼贤下士名声的安王。
徐广义费了老鼻子劲儿,最后只得了两三个县城,却也毫无办法。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强强 种田文 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