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靠种田养活二十万边军_天已无涯【完结+番外】(151)

  缴不上税就要抓人落罪,可这也不是什么死罪,饶是用些手段清理了一部分人,可也不能一杆子全部处死,否则怕是京城内也得纠集起反军来。

  犯人用不着吃得太多太好,可大理寺事吏问户部要粮的文书层层审批,到文书落到他手里时要的数量已然翻了几倍。

  想到这里,户部尚书叫苦不迭。

  这就是官官相护的弊端,问别人要方便的同时,自己也得给人家方便,明明晓得数字不合规,还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城中又不是只有平头百姓,那些商贾地主,不也是受朝廷庇佑的百姓吗?这些事,还要我来教你?”徐广义不满地瞥了户部尚书一眼。

  “可……”

  户部尚书为难不已,这京城天子脚下,一盆水从街边泼下去,都得浇到七八个贵人的衣角。

  哪个有钱人家背后没有点弯弯绕绕的关系?

  若是朝这些人伸手,得罪的可不是一家人,他正要开口,却被徐广义不耐地打断。

  “够了,尚书大人,莫以为你让大理寺卿借搜查逃奴的名义铲除异己的事本官不晓得,粮草的事若办不好,便拿你从厉家弄的那些东西来填。”

  徐广义点破户部尚书与大理寺卿勾结的事,并非要发落人,而是意图敲打。

  他提拔这些人高官厚禄,可不是为了养些米虫。

  端了他徐家的碗,就得好好办事,不择手段也得给他办好。

  “好了,想必陛下也乏了,散朝罢。”

  徐广义打了个哈欠,看向正中从头到尾未置一言的幼帝。

  幼帝恍若才反应过来似的,学着徐广义的姿态露出些倦意,轻声说了句“退朝”。

  百官顺势恭送皇帝与丞相,就此散朝。

  徐广义随幼帝一同走进内殿,三两句话将小孩儿打发了,这才招来自己的心腹,两人窃窃私语。

  “让你挖的密道,如何了?”

  心腹是徐广义族中侄儿,生得矮小瘦弱,与宽肩厚背的徐广义实在不像一家人,这样弱小的身板,却任禁卫军统领这个保卫皇城的要职。

  徐广义让他来当禁卫军统领也不是为了建功立业,而是让他带人挖通一条通往京城之外的密道。

  皇宫建成之前就设置了逃生密道,自古只有登上大统的皇帝才知晓,徐广义把持朝政后,令人将皇宫掘地三尺,终于找出了这条密道。

  可密道只通向宫外,出口仍在城内,如今叛军围城,逃到城内还不如待在皇宫安全,是以他才让心腹加紧将这条密道挖到城外去。

  别看他在朝堂之上一派气定神闲,实则徐广义深知京都沦陷是迟早的事,早早为自己准备起后路。

  除了自己和心腹,谁也不知道此事,那些被征来挖密道的人,也不可能活着离开皇宫。

  ——

  户部尚书得了徐广义的话,只得派人去城中门户小些的商贾地主家中讨粮,虽也要来了一些,终究不抵什么事。

  没办法,软的不行只能来硬的,他与大理寺卿相勾结的是已被摆在明面上,干脆也不装了,直接立了些名目,将一些家中后台不算硬的给端了。

  抄家搜出来许多财物,倒也解了燃眉之急,可几个月后粮草再次告罄,想要故技重施之前,户部尚书忽然横死街头。

  一时间朝中人心惶惶,一品要员的位置,却没人敢顶这个肥缺。

  徐广义无奈,却又不好自己上前做这个恶人,只好提了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官上来做这个尚书。

  新任尚书也没什么好的办法破局,只能效仿自己的前任,又弄来一笔钱粮坚持了一段时间。

  短短半年,户部尚书一职就换了三四个,人人都知道,坐上这个位置横竖都是个死,要么办事不力被徐广义弄死,要么办事得力被苦主们弄死。

  京城人人自危的时候,外头也并不平静。

  安王赵士伟自连失六城后,彻底厌弃了他手下的第一谋士,还将替他说话的将领派去攻打京城,不出意外地身死京城之外。

  谋士处处遭到打压,私底下还遭遇了几次暗杀,终究是彻底看清了这个假仁假义的伪君子。

  他为赵士伟殚精竭虑多年,亲子更是为其尽忠而亡故,最后却落得个被猜忌暗杀的下场,谋士如何能甘心?

  比起部下在战场上光明正大杀死儿子的燕王,安王的所做作为更让谋士仇恨。

  雨夜里,谋士亲手将儿子的棺椁从土里刨出来,带着他的头骨连夜奔逃,前往徐州,投奔燕王而去。

  燕王得知谋士的遭遇,看重他熟知司州消息,欣然接纳。

  他也没让人失望,做镇中军,让燕王只出兵三万,便夺得了安王手中梁州和雍州相连的最后一个城池。

  连接点一断,夺梁州如探囊取物,谋士甚至都没写信让燕王增兵,带着这三万人便将梁州六县拿下。

  其中有两座还是智取,不费一兵一卒便进了城。

  安王暗杀谋士未成,还被人识破偷跑了。

  派人追击不得,早知会有此劫,想派人前去守城时才发现,手下最为得力的两个将领,一个正在抵御敌人,一个被他派去攻打京城已然身死了。

  他苦心经营多年,费尽心思招揽来这么多人才,却因一朝破防自卸臂膀,简直是造化弄人。

  最后他亲自上阵,也只勉强保住了剩下的城池。

  但雍州已沦陷过半,如今的他两州之地加起来,也不过七个城池,大势已去。

  谁料那曲长安故伎重演,竟又趁着他南下御敌时前来攻打。

  原本以为司北关乃是天堑,怎么着也能撑上一些时日,可从收到第一封战报到最后一封,间隔不过七日。

  也就是说,他收到第一封战报的时候,司北关就已经被破了。

  ——

  得知燕王再次攻打雍州的消息后,曲花间便知道进一步扩大地盘的机会到了。

  他让穆酒点兵点将,带了足足十万兵士前往安城,等安王一离开司州便开始攻打司北关。

  司北关与普通城池不同,这里自古以来便是要塞之地,又修建了数十米厚的城楼,即便用霹雳炮连轰三天三夜,也不见得能轰开。

  穆酒也不打算硬生生的把城楼轰开,毕竟真轰开了,接手过来后还得自己修,实在不划算。

  好在徐误一头扎进研究坊,前些日子又赶制出了射程更远的炮筒,只需调整方向和角度,便能把炮弹投射至关内。

  此处是军事要塞,没有百姓居住,倒也不怕误伤。

  如此一来,炮火一面对着里头狂轰滥炸,一面又用床弩射穿足有尺厚的九层关门,很快便拿下了司北关。

  穆酒自有了曲花间后,就没打过什么难打的仗,每每靠着神兵利器一往无前,总感觉自己的筋骨都要生锈了。

  再说关内的守军,第一颗炮弹落下来时,便有许多兵士吓破了胆。

  那犹如晴天霹雳的巨响和杀伤力,很难让人不联想到天降神罚。

  之前杜山君攻打林戈和安城时便曾用过霹雳跑,但两城都被一锅端了,传回来的消息并不多。

  零星有逃回来的人带来消息,那曲军请了雷公电母相助,能天降神雷,直接劈碎了城墙。

  所有人都不以为意,安王甚至以妖言惑众扰乱军心为由,处置了那好不容易逃回来的兵士。

  当然,处置兵士并非赵士伟亲自开口,手下自有人提议。

  如今得见这漫天落雷,守关的将领和兵士才知道,当初逃回来的人并没有说谎。

  守关将领到底比普通兵士镇定些,很快发现这些能将城楼炸出大坑的东西并非落雷,而是曲军手中的远程武器。

  既然是人为造物,那就没什么可怕的,他迅速安抚军心组织抵抗,可也没能撑上多久。

  关门被破,曲军前锋长驱直入,守将只得带着部下仓皇逃窜。

  这一次,穆酒没有见好就收,而是乘胜追击,径直拿下了司州府城。

  连破一关一城,仅仅耗时十日,其中还有一半时间是在赶路。

  第137章 会谈

  拿下司州府城后, 穆酒紧接着率兵再破两城,直至司州以南的大河前,与安王隔岸对峙。

  早在明白司州保不住的时候,安王便将两岸的渡口毁去, 又强行征用了江上的大小民船。

  穆守疆便是要从别处调船只过来, 也得耗费些时日。

  他想得很好, 打算利用大河拖延些时间, 等打退燕军后腾出手来, 不说夺回失去的城池, 也能借地形之便守住剩下的地盘。

  可惜曲花间算无遗策,大军刚到江边,驻扎修整了一夜,浩浩荡荡的船队便自东向西行来, 是林茂率领的水军。

  两方人马在江面上交战了一场。

  安王手下并没有擅长水战的队伍, 且船只也是大小不一的民船, 与训练有素的曲军和专门为之配备的战船无法相比。

  一场战役, 无数生命随波而去,安王也彻底失了势,紧急撤回最后一点兵力, 预备坚守雍州。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强强 种田文 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