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牙行出来外面天都快黑了,小厮还等在外头,二人赶紧过去叫着小厮一起回了驿馆。
晚饭依旧是素菜加馒头,这次大伙没吃的太狼狈,白日里睡了一觉晚上都不太困,大伙坐在院中聊天,没想到会来到府城。
陈伯道:“若不是因为这场水患,怕是一辈子也来不了府城。”
“是啊,只可惜青岩他们去了莱州,不然说不定还能碰上。”自从李氏知道儿婿跟儿子能联系上后,便不再担心他们三人。“房子看得怎么样了?”
“看中了一个院子,不过价格有点贵,明日去看看房,先租一年住着,等年底青岩他们回来了再从长计议。”
“行,你看着安排就好,钱不够娘这还有。”其实她还是想回镇上住,奈何整个镇子都没什么人了,回去也是徒增伤感。
晚上大伙挤着睡了一宿,第二天一早王瑛便带着陈伯和马钱子一起去看房子。
昨天已经知道了牙行的位置就没麻烦驿馆的小厮,来到牙行后找到昨日接待他的牙郎,说清楚来意后那人带着三人去看房子。
这栋房子的主人是一位富商,前些年富商发了家搬去了京都,这院子就空闲下来挂在牙行售卖。
打开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块巨大的石刻屏风,上面刻着招财进宝四个大字,虽说俗了点,但确实符合王瑛现在的心境。
他急切的想要搞钱,搞很多钱,买一座自己的宅院!
第101章
入门是两间倒座房,这里给下人门房居住的地方,也有用来当做简易的会客室用来招待普通客人。
穿过垂花门来到正院,院子里整整齐齐摆着八口海缸,之前里面应该是种了荷花,长时间没人打理荷叶已经枯黄了。
等租下院子好好收拾收拾,这八口缸可不能动,看商人搬进京都的架势,风水肯定不错,以后做生意没准能发财。
可千万别觉得风水是迷信,上辈子王瑛还专门看过这方面的书籍,涉及到磁场之类的说法。虽然看着有些玄,但老祖宗传来的规矩自有他的道理。
院子左右两边各有三间厢房,这屋子一般是留给后代住的,男左女右。
往里走是三间宽敞的正房,中间堂屋还摆着一套木质桌椅,上头落了厚厚的一层灰。
陈伯拿手指擦了擦,是红木的,这一套桌椅也值几百两了。
左右两边的是卧室,里面倒是空空如也,旁边另有两个耳室,这是丫鬟婆子们住的地方。
从游廊往后走便是做饭的后罩房和养牲口的棚子,还有两间仓房可以存放杂物。
院里唯一奇怪的就是没有厕所,这么大院子不设厕所怎么方便?王瑛犹豫了半晌问出口。
那牙郎听完捂着嘴偷笑:“大户人家都是用恭桶,外头有专门收恭的,这腌臜物自然有去处。”
王瑛听完嘴角微微抽搐,一想到以后屋里常备恭桶,屎尿还得存着等人收拾就觉得别扭,等搬过来还是在后院改一个吧。
整体来说这间院子中规中矩,照比清水县的家缩水的一大圈,不过府城寸土寸金,想要租一个像老家那般大的房子,怕是得花上千两银子。
最后跟牙郎商议了半天价格,结果一文都没砍下来。
牙郎听出他们外乡口音,略有些优越感道:“这官牙跟私牙不一样,府城跟乡下也不同,价格都是上面定好的,我说的可不算,你们若想租就去牙行签房契,不租的话我就回了。”
王瑛倒是想租,毕竟不想让孩子和老人跟着受委屈。
但眼下刚来冀州府,手里只有六百多两银子,租房花去一多半,后面开铺子就有些吃紧了。
“劳烦问问还有比这便宜些的房子吗?”
牙郎有些不耐烦,“租不起不早说,浪费我时间。”
王瑛连忙道歉,“实在抱歉,看房的时候没想太多,这么大的日头让您白跑了一趟,这点钱拿去吃茶,还望莫要嫌弃。”
牙郎收了钱便也没再抱怨,指着前头道:“正好这条胡同往里走还有一套两进的院子,租金是一百八十两一年,你瞧着行就去看看,不行就算了。”
“过去看看,麻烦您了。”
牙郎拿着钥匙带着三人又朝胡同里走了一段路,停在一个斑驳的大门口打开门。
这间院子就比刚才的那个小很多,也破旧很多。
因为年久无人居住,院子里长了半人多高的荒草,正房的窗口也都走形了,住进来之前都得重新修理。
房子的格局跟前一个大差不差,但是院子缩水了一半,也没了后罩房。
不过价格便宜太多了,省下的钱足够他们添置生活用品和一年的开销了。
王瑛询问了身边两人的意见,陈伯道:“出门在外,还是节省些比较好,万一遇上急事咱们也没处借钱……”
马钱子不敢说什么,只道:“这院子也不错的,收拾干净就好了。”
最后决定租这个院子,租金一百八十两银子,押金五十两。
回到牙行王瑛把提前换好的银子交过去,有账房称了银子后开始立租契,租金加上押金一共二百三十两,签子画押后概不退还。
按完手印牙郎将院子的钥匙给了王瑛,“明年到期前一个月来续租,不然到期不走就从押金里扣租子,押金扣完会派官差撵人的。”
王瑛收了钥匙礼貌的点点头,回去便叫上田大牛他们过来帮忙收拾院落。
屋子里面什么都没有,需要重新购置一些生活用品,趁着买东西的功夫王瑛把整个府城都转了一遍,大致了解了府城的地貌和物价。
冀州府一共有三条主干路,正阳、正通、正和三条街。
正阳街就是他们前头这条大街,也是府城的商业街,一整条街上几乎全都是商铺,东西两边的铺子大多是卖杂货的,往中间走就变成卖吃食、布匹、银楼之类的精细地方。
从正阳街向后延续的住宅区,居住的多是商贾、富庶人家以及书香门第。
正通街在北边,这条街则主要分布着政府机关部门,驿馆就坐落在条街上,府衙、六司以及军部也都在附近。
当然这边也有住宅区,但能在这住的几乎都是达官贵人,普通人有钱都买不到这边的房子。
至于正和街则在最南边,这里是贩夫走卒最多的地方,也是下九流的地盘。
戏坊、妓馆、赌坊比比皆是,正经人轻易不踏足这边。
都说居大不易,古人诚不欺人。
同样一根鸡毛掸子,镇上卖十五文,在府城买五十文,讲了半天价才便宜五文,价格足足翻了三倍。
布料也不便宜,一匹细棉布作价一贯三百文,镇上卖的七百多文。
吃食更是价高,大概受水患影响,一斗粟米一百五十文,一斗灰面两百文,之前在镇上灰面才八十文一斗,不过算起来也比县城好一些,龙泉县的粟米都涨到三百文一斗了。
试验田里存的这些麦子满打满算才能卖一百五十多两银子,还是得想办法做生意赚钱。
花了三天时间,大伙将租的房子简单收拾干净,家具都是挑拣便宜的买的,眼下手里的银钱紧张,等以后条件好了再另换新的。
正房的两个主卧,买的是榆木的架子床,一张床十多两银子,这样的木床若是放在乡下,找木匠打至多三贯钱。
下人们用得床就简单多了,都是用木板订的简易床,胜在结实耐用,七八张加起来才花了两贯。
其次就是修补房子,花钱雇了两个木匠,将房子的门窗都重新修补一遍又花了三贯钱。
余下的零零碎碎,锅碗瓢盆置办完用了一贯多,屋子终于算是收拾妥当。
挑了个风和日丽的天气,一家人从驿馆搬了过来。
一进院子小元宝就高兴的来回奔跑,在驿馆的时候阿父总拘着他不让乱走,如今终于有能放风的地方了。
“慢点,别摔着。”李氏和青芸跟在后面进来。
“嫂子租的这院子真好。”
“是啊,齐齐整整的,屋子又多,等青岩他们回来了也住得下。”
王瑛道:“刚开始看了一间三进的院子,比这还宽敞呢,就是租金太贵了没舍得租。”
李氏拍拍他的手道:“这样就很好了,出门在外不挑拣那些。你手里的钱不够跟娘说,娘这还有银子。”
青芸欲言又止,跟着娘亲一起进了屋里。
东屋是李氏和青芸住的屋子,里面摆了一张大架子床,原本打算让青芸住西厢房,但厢房有一点不好就是到冬季比较冷,不如正房坐北朝南能晒着太阳。
李氏便做主让女儿跟自己睡一间屋子。
中间是堂屋,摆了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以后吃饭就在这里。
西屋是王瑛和元宝的卧房,同样一张架子床,旁边还堆着几个箱笼,是从清水镇老家拿过来的,里面装着他们的衣服。
下人们男丁分了三间屋子,陈方和田大牛睡一间,陈伯和马钱子睡另外一间,四个孩子睡一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年下 种田文 轻松 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