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当直男穿到古代冲喜_998【完结】(153)

  “菜铺子每个月进账差不多三百贯左右,这段时间家里花用少,自然攒了不少。”

  陈青岩道:“明日咱拿去钱庄都换成银两吧。”

  “行。”

  王瑛收起账簿道:“白天娘给了我三百两银票,说让我拿这钱给青芸置办嫁妆。”

  “娘让你用就用。”

  “我打算把这钱给青芸做陪嫁,咱们再拿三百贯给青芸置办嫁妆。虽说刘家家境不错,但过日子手里没钱怎么能行,这钱当她的私房钱,有什么事用起来也方便。

  嫁妆咱们就按府城这边的规矩来,十六抬吃穿用度都准备上,比不了富贵人家也不能让青芸委屈了。”

  陈青岩握着王瑛的手捏了捏,“好,都听你的。”

  王瑛对弟弟妹妹的心比他这个亲哥还亲,真心换真心,两个孩子对王瑛也比他还好。

  收拾完已经快亥时了,两人洗了个澡赶紧休息。

  *

  四月二十八是院试。

  院试只考三场,一日半就考完了。

  题目中规中矩,不算难也不简单,陈青岩和陈青淮都正常发挥,若不出意外二人都能考中廪生。

  考完这几场接下来就是准备去府学读书了。

  因为有梁老的关系在,陈青松也能跟着一起进去读书。

  跟莱州府学一样,管理的十分严格,凡是入学的学子皆要住在府学里,除了休沐日,若非有急事是不允许私自离开的。

  这几日李氏和方凌给兄弟三人准备入学带的被褥和衣服。

  眼下天气一日比一日热,厚被子盖不住,都换成了薄被。三人各准备了三套换洗的内衫,鞋袜也得准备齐全,还有驱虫的香囊。

  天气一热屋子里就容易有蚊虫,这香囊里加了雄黄、薄荷、樟脑等香料,佩戴在身上能驱虫。

  跟上次准备行囊时的心情不同,这次李氏知道两个儿子不出远门,心里非但没有担心反而觉得十分清净。

  因为他们三人每天起的比狗还早,扰得人睡觉都不安宁。

  方菱也是这般,之前在鄯州时看不见大儿子想的厉害,如今天天守着便看着不顺眼,时不时数落青淮几句,心里又开始想另外两个孩子。

  前阵子府试结束陈青淮写了信送去,估计得五六月份才能收到回信。也不知道自己不在身边,青澜和青樱有没有好好吃饭。

  当了娘就是这般,只要儿女不在身边就牵肠挂肚,没有一刻不担忧的,哪怕入了土还得保佑他们平平安安。

  过了两日院试成绩终于出来了,陈青岩不负所望考了第一名,成功集齐县案首、府案首和院案首拿下小三元!

  跟前两次的相比,这次他冷静的许多,不过心里依旧是激动的,自己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这种成就感让人无比充实。

  青淮发挥的也不错,从府试的第七名考到第四名,兄弟二人一时间在冀州府风头正盛。

  陈青岩他们仨该去府学入学了,家里最伤心的大概就是元宝了。

  这阵子总听阿父说爹爹和二叔三叔要去府学念书了,他虽不知不知道府学在哪,但知晓自己不能天天见到爹爹了。

  小家伙一个人生气闷气,好几日都不理陈青岩。

  晚上陈青岩回到卧房休息,元宝抱着布老虎坐在自己的小床上玩,一见爹爹进屋便掀开被子钻进去假装睡觉。

  陈青岩看见他小脚丫在外头乱动,走上前故意开口道:“元宝睡着了?”

  王瑛坐在床上正在看书,闻声抬起头道:“应当是睡了吧。”

  “唉,真可惜,原本还想带他进试验田里摘果子呢。”

  这阵子试验田里许多瓜果都熟了,前几天元宝就闹着要进去摘,两人一直不得空便没带他进去,今天刚好有空结果这小子居然装睡。

  被子底下的小孩正在跟理智做挣扎,一边想要进试验田摘果子,另一边还生气不想理爹爹。

  “真睡着啦?那咱俩进去吧。”陈青岩假装离开。

  元宝急切的掀开被子,“爹爹我没睡!”

  陈青岩一把将他抱了起来,捏捏他脸颊上的软肉道:“那你为何要装睡觉啊?”

  “我……我生气呢,不想理爹爹。”

  “哦?生的什么气跟爹说说。”

  元宝嘴一撇眼泪就掉下来了。“我舍不得爹爹离开……”

  “哎呦,多大了还掉金豆?”陈青岩拿袖子给他擦了擦脸。

  “爹爹这次不走远,就在这冀州府城内,隔几日就回来看你了。”

  元宝抽噎的问:“真的吗?”

  “真的,不信问你阿父。”

  王瑛放下书走过来,摸摸儿子的头道:“真的,你要是想的厉害,阿父就带你去府学去找爹爹。”

  这倒是允许,府虽不许学生擅自离开,但亲属可以去探望。

  “可,可是元宝真还是舍不得爹爹啊!”

  陈青岩被儿子弄得鼻子发酸,老父亲的心都快化了。

  王瑛看着两人这幅模样有些无语,但愿元宝开蒙后还能这么父慈子孝。

  第136章

  陈青岩他们一入府学家里瞬间就显得安静下来。

  粱老一个人闲来无事,便又打算出去游玩,倒也不走远,带着粱安和陈光就在府城周边的县城乡镇溜达。

  哪有美景美食就去哪逛一逛,老爷子盘缠够用,身边又有人保护,自然是走得潇洒。

  李氏和方菱都属于比较内向的妇人,之前在老家的时候还好一点,李氏有许多交往多年的好友,闲暇时聚在一起聊聊天,拜拜佛。

  到了府城人生地不熟,二人也不愿意出门结交朋友,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里哄着元宝,给青芸准备嫁妆,给几个孩子做衣裳。

  一进了五月份(农历),天气逐渐热起来。街上的行人都换了夏装,有钱的人家换纱衣,没钱的普通老百姓穿葛布做的短衫,清凉透气。

  关了半个月门的王家菜铺也重新开张了。

  王瑛提前好几日就带着下人们准备起来,先将试验田里的果子分批让陈伯从城外拉回来。

  实验田里的桃子、葡萄、樱桃和蜜桔都熟了,拿来做冰棍和冰饮子正合适。

  其次是准备做冰棍的糖水,二顺和田驹在院子里搭了灶台,熬了好几锅的糖水。因为糖价比较高,为了缩减成本只用最普通的粗糖,而非精细的白糖。

  熬出的糖水晾凉了倒进提前准备好的竹筒里。

  这竹筒还是王瑛从山上买水时受到的启发,既然想卖个好价钱包装必须到位,若是没有东西装着,冰棍化得汤汤水水客人就不爱买了。

  竹子价格便宜,一截竹筒折算下来还不到一文钱,就是分割的时候费了点功夫。

  竹筒不光要分割好,好得拿小烙铁烙上蜜雪二字,烙这个的目的是为了形成品牌效应。

  旁人拿着竹筒吃冰的时候,旁人若是问起来,你这东西在哪买的?

  万一想不起来,看见竹筒上的字就顺口说出来了,“蜜雪冰沙!”

  没错,王瑛把铺面改名叫蜜雪冰沙,原本想起名叫蜜雪冰城来着,但是这冰城这俩字太大,王瑛怕压不住便改成冰沙,正好他也打算卖这个。

  府城跟镇上不一样,消费水平略有提高,但想要站稳脚跟,消费群体还是以普罗大众为基础。平价、实惠、美味才是长久之道。

  其次冰和蔬菜也不同,冬天卖蔬菜可以说是独一份,但冰不是,前几日他出去打听过,如今城中卖冰的至少有四家。

  都是大冰商,家里盖着冰窖,炖了上万斤的冰就等着夏天卖给富贵人家呢。

  所以王瑛的消费群体就不能是这些人,一旦构成竞争关系,肯定产生阻力。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倒时别说王同知的假侄子,就是他亲儿子来了也落不得好。

  糖水冰棍放进试验田里一宿就冻得叮当响,第一天没敢做太多,只做了三百根,王瑛打算定价十文钱一个,这些刚好能卖三贯钱。

  主要还是因为竹筒有限,不然实验田里再冻几千根也冻得下。

  除了这个还有冻好的冰块,这些冰块是留做冰沙的,将冰块倒进提前刷洗干净的石臼中,用木槌捣成冰沙,淋上调制好的蜂蜜牛乳,再洒上葡萄干,蜜豆子和新鲜的瓜果,一碗冰沙就做好了。

  这么巴掌大的一盏卖三十文钱,还有大份的卖五十文,是专门卖给富贵人家准备的。

  五月初五,王瑛带着一众人将铺子上的招晃摘下来,换上新的天青色的新招晃。

  上面用黑字写的蜜雪冰沙,旁边还用油彩绘制了一个简易版的冰饮子图,让人看的眼前一亮。

  招晃刚挂上去,旁边几家铺子的老板都过来看热闹。

  “王掌柜,你们家不卖菜了?”

  王瑛道:“不卖了,夏天蔬菜不好卖也放不住,几日卖不出去就都烂。”

  “也是,葱蒜都几文钱一把了,确实赚不了多少钱。”

  说起卖菜,他们眼红王瑛许久了,一冬天光看这他们家门口排长队了,卖的死贵还都抢着买,不知赚了多少银子。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年下 种田文 轻松  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