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当直男穿到古代冲喜_998【完结】(161)

  王瑛道:“到时候把西跨院这几间屋子收拾出来,给你和林穗留着做闺房。等以后嫁人了也不动,你们什么时候想回来住都行。”

  陈青芸听得鼻子发酸,拉着王瑛的胳膊道:“嫂子你真好。”

  看好院子王瑛就去交钱了,交完银子别的就什么都不用管。孙鹏在府衙有认识的人,三天就将房契过户好了,这栋房子更名换姓正式成为陈家的宅院。

  不过新院子还得收拾收拾,屋子里重新刷一遍白灰,房顶有漏的地方补补瓦片,门窗走形的需要修整,还要重换窗纸,至少的一两个月才能收拾完。

  刚好新房收拾完搬过去,这旧院子就不用续租了。

  *

  府学的三人还不知道家里买了新房。

  马上就到小考了,这是三人入学后的第一次考试。

  府学每月都有小考,一年一大考,小考涉及到分班,凡是排名掉出前四十的都会离开甲班,反之乙班或者丙班有考到前面的,则可以升入甲班。

  大考则涉及到廪膳生的评选,只要考中了才能得领第二年朝廷的俸银。

  上个月陈青岩和陈青淮两人都领到了三百文以及三斗粮。钱不算多,但却是一份荣耀,提起来是府学的廪膳生也能让人高看一眼。

  说起来这次小考的含金量比院试还难,因为汇聚了六年内考中的秀才。(朝廷规定生员最多只能在府学读六年书。)

  可以说是卧虎藏龙,作为今年的府案首陈青岩压力山大,就怕自己发挥不好,考了个一般的名次倒时被人嘲笑。

  这几日青岩和青淮极其刻苦,连带着刘昌邑都跟着紧张起来,之前他排名总在二十左右,偶尔发挥失常还会吊车尾。

  看着大哥和青淮这般努力,自己也奋发起来,千万别考砸了,倒时掉出甲班可就丢大人了。

  与此同时,作为前年的案首方文科压力也不小,之前在诗会上曾被陈家兄弟压过一头,如今同为案首不免被人拿出来比较。

  自己年长与他又比他多读了两年的书,若是这次考试考到他后面去,岂不是证明自己不如他?

  为此方文科也下了苦命的学,一日不敢倦怠。

  时间一晃就来到考试这日。

  第143章

  小考跟院试一样考五场,两日能考完。

  入考场前也会搜子,凡是搜出夹带作弊的学生,不光会取消成绩,连带着廪膳生的头衔也会取消,严重者还会被劝退,所以几乎没人敢作弊。

  上午考贴经和墨义,下午考诗赋和经义,翌日上午是策论,五场考完后三天出成绩。

  贴经和墨义不必说,考的都是基础知识,陈家兄弟最牛的一点就是记性好,三人对这种死记硬背的知识几乎入脑不忘。

  诗赋考的区别与县试和院试的以景为题略有不同,题目为《闻边烽有感》五言六韵排律。

  须以杜子美《诸将》之忠恳为骨,白乐天《秦中吟》之恳切为神。或陈戍卒之苦,或悯农亩之艰,或思颇牧之才,或议庙堂之策。

  此题是看考子否心存畎亩、志在苍生。须对仗工整,然不可因辞害意,语涉空疏、徒事雕琢。

  陈青岩最擅长写的就是这种事实诗词,真让他写景或者抒情诗的反而写的一般。

  既是写边关,那自然少不了战争。

  武朝开国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算得上是太平,不过边关依旧战事不断。

  就拿前些年来说,北羌来犯将西州和挺州侵占下来。

  这两个州虽住的大部分是胡人,但自古以来就是华夏土地,且两地位置特殊,刚好在西行商道上。

  皇上命西北军收复失地,听说耗时一年多,损失了几千名士兵,结果只收回来两座空城。

  因为西州和庭州的百姓一部分被羌人杀了,一半逃到楼兰和龟兹,只有一小部分在武朝收回失地后返回家乡。

  这场战役在朝中引起极大的讨论,不少文臣都觉得将钱和粮耗费在这种战争中没有意义。

  西州离着中原十万八千里,那地方土地贫瘠多是荒漠,实在没有攻打的意义。

  武将的想法却不同,庭州和西州外是天山山脉,这是一座天然的屏障,若是由着外族侵占下来,养精蓄锐等以后入侵中原就容易了。

  吵来吵去最后也没吵出什么结果,不过看皇上的意思是没打算放弃,每年依旧往西北军砸不少军费,目的就是守住西庭两州。

  话说回来,陈青岩跟着粱老了解过这些实事,写起诗也顺手。

  思考半晌提笔开始写:“塞外清秋早,边尘蔽日黄。戍楼吹画角,病马卧残阳。战骨埋荒久,征衣寄远忙。何时罢烽燧,归马华山阳?”

  这么短的时间能做出这样的诗,算得上出类拔萃了。

  倒是同为案首的方文科被难住了,平日里他做的诗多是风花雪月,山水鱼鸟,鲜少碰这种论实事的诗。

  一时间抓耳挠腮不知该如何下笔。

  随着燃香越来越短,距离结束还有不到半个时辰了,方文科无奈才提笔写了起来。

  “烽火照云岑,书生涕泪深,边城闻笛怨,寒杵捣乡心。戍卒衣粮薄,穷檐赋税稠,谁陈安塞策?空忆定远侯。”

  这诗倒是压上韵了,但是提了一个不该提的人——定远侯。

  此人为前朝名将,曾带兵驱逐匈奴,确实在百姓心中颇有盛名。

  但现在是武朝,你提前朝名将什么意思?特别是前头还加了一句“谁陈安塞策。”

  幸好只是府学的小考,要是乡试上写这首诗,说句大逆不道都不为过,多半要被问罪的!

  方文科刚誊写完时间就到了,来不及再改稀里糊涂的将卷子交了上去。

  因为这场发挥失常,连带着第二天的策问考的都不怎么样。

  小考结束,刚巧粱老也从外面游历回来,他没直接回去而是来到府学找卢仲奇。

  二人坐在藏书阁外的藤椅上,一边扇着风一边聊天。

  “你倒是悠闲,想去哪就去哪,这一趟出去怎么样,有没有遇上有意思的事?”

  粱伯卿喝了口茶道:“有意思的事没遇上,倒是遇上不少山匪流寇。”

  因为去年水患的缘故,不少受灾严重的地方民生艰难,活不下去便开始走歪路,干起了拦路抢劫的勾当。

  “行至善光的时候,都甭想睡觉,夜里匪寇跟蝗虫似的一茬接一茬的来,倒也不伤人就是抢东西、抢马车。幸好有陈光跟在身边保护,这一路有惊无险平安的回来了。”

  卢老揶揄道:“还出去吗?”

  “还是得出去的,不出去走走看看,如耳聋目盲什么都不知道,只有出去了才能了解天下大事啊。”

  “真羡慕你,我这几年岁数大了身体一日不如一日,让我出去都懒得动弹,折腾不动了。”

  “我还羡慕你呢,守着儿孙在府学教书,日子过的清闲又自在。”

  “你也来教书啊,你看看院长是不是八抬大轿迎你入府学。”

  粱伯卿笑着摆手,“算了,教这三个榆木疙瘩我都累的够呛,再让我教那么一群木头桩子,非得气的早早升天。”

  “唉,话可不能这么说,府学的夫子们都夸他们三人聪慧过人,还勤奋好学。”

  “聪慧不敢说,勤奋确实够勤奋的,打我教他们起,这几个孩子就日日耕读不辍,也算是难得了。”

  卢仲奇道:“这次小考且看着吧,青岩和青淮肯定能拿个好名次。”

  府学前十名只要乡试正常发挥,一般默认基本都能考中举人,所以这次小考两人都很重视。

  “昌邑怎么样?”

  提起自己的徒弟卢老就头痛,“他脑子倒是够用,就是没有压力,始终不上不下的差一口气,还不知道这次能不能考好。”

  粱伯卿噗嗤一下笑出声,“放心吧,压力马上就来了。”

  “此话怎讲?”

  “刘家与陈家快结亲了,妻兄弟们都这般努力,他若是不如陈青岩他们,只怕在娘子面前抬不起头。”

  “真的?这可是好事!”

  两个老人幸灾乐祸的抚掌大笑起来。

  *

  三日后小考成绩出来,陈青岩不负众望拿了第一名!

  他的卷子被贴在墙上供甲乙丙丁四个班的学子观摩,所有人看完试卷都心服口服的点头,这第一名拿的实至名归。

  第二名依旧是林帧,这小子连着考了三次都被陈青岩压一头,一脸苦闷的仔细看着两人的卷子,试图找出自己的不足。

  第三名是上一届的考生叫云怀南,此人比他们都年长几岁,已经二十八了。听说二十五岁才考中童生,接着一鼓作气考到秀才,上一届院试拿了第二名的成绩,算是大器晚成。

  陈青淮考了第十名,这是他没想到的,一时间难免有些失落。

  但是仔细算起来,考在他前面的这些人各个都是出类拔萃的精英,也就没什么好遗憾的了。

  陈青淮握着拳暗暗发誓,自己一定要努力追上大哥的步伐,下次小考至少要拿到前五名才行!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年下 种田文 轻松  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