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当直男穿到古代冲喜_998【完结】(163)

  这东西一般都不充公,谁弄到的归谁,秦忠把金银给下头的将士分了分,余下的珠宝便自己留下了,其中就有这对镯子。

  原本是打算留着给妹妹的,秦芙蓉怕嫂子生气一直没要,没想到这次竟然拿来给了儿媳。

  这对镯子价值可不菲,如果是大舅母自己肯定舍不得送,但是这是大舅指定必须拿来的,就算她不乐意也没法子。

  “还不快谢谢大舅母。”

  “谢谢大舅母。”陈青芸小心的接过盒子,生怕一不小心脱手掉在地上。

  二舅母身体不太好,身材消瘦脸色有些发黄,她有气无力的夸了青芸几句,然后也拿出一个盒子,里面放着一对金簪子,则算下来也值百两了。

  最后是刘家两个姐姐,大姐刘珠送了青芸一条南珠项链,二姐刘珑送了一对步摇,两人是晚辈送的东西不能越过长辈去。

  王瑛被刘家的阔绰惊到了,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贫富差距真是几代人都迈不过去的鸿沟。

  送完东西大家才落座下来谈论起二人的婚事。

  秦芙蓉道:“婚期定在十月初八,找清风观的观主帮忙算的,还有四个月,正好赶乡试之后。”

  李氏难得开口道:“是个好日子,那会儿天气不冷不热。”

  刘珠道:“我跟妹妹商量了,打算这趟来就先不回去了,在家住几个月等弟弟成完亲再回去,省的来回折腾。”

  从京都到府城半个多月的路程,来去一趟十分不易。

  这次二人都带着孩子过来的,等快成亲时夫家的人再过来,省的耽误朝事。

  秦芙蓉道:“那感情好,你们许久不回来,这次正好多陪陪我。”

  刘珑转过头看向青芸,“妹妹有空就来玩,还有旁边的两位弟弟。”

  王瑛和林穗赶紧应下来,他年纪比刘家的两位姑娘都小,叫弟弟也没错。

  一顿饭吃下来,刘家的母女三人热情周到,每个人都没冷落,就连不爱说话的林穗都跟着讲了不少话。

  王瑛能看出他很羡慕青芸,但眼里更多是祝福,这孩子心性纯良,是真心为姊妹寻得好姻缘高兴。

  *

  除了这两桌还有刘大人邀请的亲朋好友。

  一桌子是自家亲戚,刘家叔伯们和两个姐夫,还有秦家的两个哥哥。

  另一桌是官场上的同僚加上卢老和粱伯卿。

  自家亲戚们不用说,秦家的两个大舅哥都是武将出身,还没怎么着就已经拼上酒了,连带着其他亲戚们也热火朝天的跟着喝了起来。

  刘大人被灌了两杯就扛不住了,连忙找了个借口出来去了另一桌。

  同僚这桌就文雅多了,大家边吃边聊,讨论的是时政要事。

  今日来的有王同知、赵通判、冯主薄,以及六部官吏。知府有事没过来,派人送了份贺礼。

  大部分人都是奔着刘大人的哥哥来的,不然凭他七品闲职谁会上赶着来参加个订亲宴。

  王同知看见老友,主动提起前段时间被陷害的那件事。“青岩这孩子心性不错,遇上那样的事宠辱不惊,每日早起读书日落而息,颇有当年刘公的风范。”

  他嘴里的刘公是刘昌邑的大伯刘耀之,武兴十七年曾蒙冤入狱后来被平反,听闻他在狱中也是这般读书的。

  粱老一愣,这件事他还没听徒弟提起过,免不得多问了几句。

  王大人便将事情的经过跟他讲了一遍,“也多亏得青岩的夫郎机敏过人,几句话便破了那人的防线,最后二人承认是故意陷害的。”

  粱伯卿捋着胡子道:“没想到还有这样的事,多谢诸位大人帮忙。”

  “谢什么,都不是外人。”

  坐在旁边的赵通判咳了一声,“一直没问这陈家什么来头,怎么之前没听说过?”

  刘大人淡淡道:“不是冀州本地人,去年刚搬过来的。”

  赵通判撇了撇嘴拿起酒杯抿了一口掩饰自己的不满,他家中也有一个女儿,之前一直想跟刘家结亲。

  结果夫人提了好几次,刘夫人就是不接茬,弄得好像他家多上赶着一样。

  原以为他们家眼光多高呢,没想到娶了个小门小户的姑娘。

  第145章

  这顿饭吃到未时才结束,秦家的两个哥哥都喝多了,被小厮们扶着送回了家。

  学府那边也有几个学子喝醉了,刘昌邑让人帮忙送到客栈安置。

  女眷们没喝酒,只喝了些冰饮子,秦芙蓉把李氏她们送上马车,扶着车辕道:“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你们在府城没什么亲戚,把我们当自家亲戚走动着,有什么事尽管开口。”

  “哎,放心吧。”

  “王瑛有空就带着青芸和林穗来家里玩,还有小元宝一起。”

  “好,伯母快回去休息吧。”

  秦芙蓉挥挥手,“路上慢点,常来啊。”

  二顺甩了甩鞭子,马车哒哒的行驶起来,李氏坐在车上感叹,“亲家夫人真是个热心肠的人,性格也好。”

  方菱点头,“可说不是,我在莱州那几年接触的官家太太不少,大多都捧高踩低,那起子人有自己的小圈子,身份地位低的都说不上话,像秦夫人这般平易近人的确实不多。”

  李氏又嘱咐青芸把长辈们送的东西都收好,这些东西都是她的嫁妆。

  酒楼这边刘昌邑和刘父还在送客,把宾客全都送完才坐上马车。

  今天刘父高兴多喝了几杯,这会儿有些头晕,靠在车厢上闭着眼。

  秦芙蓉上了车便让他枕在自己腿上,帮他捏了捏头。“你酒量不好下次少喝点。”

  “大哥和二哥拉着我喝,总不好不给面子。”

  秦芙蓉了解自家哥哥的德行,“他们两个酒蒙子,你能喝过他们?”

  “所以我喝一半就逃出来了。”夫妻俩忍不住笑起来。

  刘大人提起赵通判,“今天他打听起亲家,估摸着是还在为之前没能结成亲的事介意。”

  “对了,我还没问你为何不让儿子跟赵家姑娘相亲?”

  赵家姑娘秦芙蓉见过,长相不错,性格稍微有些跳脱,但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两家算得上门当户对,不知相公为何不愿意与赵家结亲。

  刘大人捏着眉心道:“赵举此人心性不正,私底下都说他四处敛财什么事都干,跟这样的人家结亲就怕什么时候把咱们也拉下水。”

  秦芙蓉感叹:“原来是这样的人,陈家就很好,咱们邑儿跟陈家兄弟一起学习,这个月小考居然考了第十六,还真应了那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七月鄯州和龙泉县先后送来信。

  四叔的信上写了鄯州最近境况,公事依旧繁忙,朝廷打算重开陇西的茶盐古道。

  这条商路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从京都为起点,横穿整个鄯州,一直延伸到关外,楼兰、新罗、龟兹等地。

  因为战乱中断了二十多年,若是能重开这条商路,整个鄯州的经济都盘活了。

  只是朝中如今分为两派,一方主张重开,另一方则不愿意。

  主张重开的一方多为北方官员,自古南方水路发达经济繁荣。相比之下北方只有这么一条商道,如果能重开一定会带动北方的经济发展。

  反对的一方则以茶盐古道重开,私盐私铁的口子势必会撕开,北方蛮族撅起只是早晚的事。

  两方各抒己见僵持不下,陛下也为难,陈靖没什么办法只能等着。

  信上除了政务上的事还写了两个孩子,老二陈青樱今年八岁了,是个古灵精怪的小姑娘。

  前阵子开春染上风寒,吃了半个多月的药,病好了但是有点落下咳疾,记得莱州有个老郎中有个专治咳疾的方子,看能不能要一副过来。

  方菱一见信上写的内容,眼泪就落下来了,可怜儿女小小年纪,自己不能在身边照看。

  李氏轻拍她后背安抚,“再等两个月就熬出头了,乡试结束就能回鄯州了。”

  方菱拿帕子擦了擦眼泪继续往下看,儿子青澜今年开始开蒙了,小家伙过完年六岁了,到了该读书的年纪,如今能识一百多个字。

  信的最末尾就是他用生疏的笔迹写的几个字:“阿母何时归家,孩儿好相您。”想字还写错了。

  方菱捂着嘴又哭又笑,这孩子真是长大了,自己走的时候还尿床呢,一眨眼都会写字了。

  看完信便把陈光叫了过来,让他去一趟莱州寻那个治咳疾的郎中开一副药方子,女儿的病是大事可不能落下病根。

  陈光一个人骑马过去脚程快,十来日差不多就能到,拿了方子直接要驿夫送到鄯州。

  另一封信是陈容写的,主要是来报喜的,林秋六月十八又生了个孩子,算算日子是去年十月份怀上的。

  这次生产很顺利,没怎么受罪就生出来了,五斤六两是个大胖小子。

  从信上就能看出陈容有多高兴,她自己因为生了两个哥儿,受了婆家十多年的白眼,长时间的压迫让她产生了重男轻女的思想。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年下 种田文 轻松  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