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当直男穿到古代冲喜_998【完结】(167)

  然考试者,非仅为争名次之高下,实乃验所学之浅深。故宜沉心静气,慎思明辨,勿躁勿慌。

  答问之际,如泉涌而笔随;审题之时,若镜照而神会。得失荣辱,皆存乎一心,但求无愧,何虑其他?

  勉哉诸生!愿尔等挥毫如风,答卷似雪,蟾宫折桂,雁塔题名,吾当置酒以待,共贺成功!”

  考子们心潮澎湃热泪盈眶,齐声道:“喏!”

  府学放假学生倒也没全都回去,大部分外地的考子依旧借住在府学,不然现在很难找到住的地方。

  为了方便这些学子们生活,府学的食堂依旧供应饭菜,还有夫子帮忙指导答疑。

  陈家三兄弟倒是不需要留在府学借住,毕竟这边的环境不如家里。前几日刚搬到新买的院子,这边比租的房子更宽敞。

  王瑛还特地给他们三留出一个读书写字的大书房,中间可以用屏风挡上各自独立,也可以挪开一起讨论问题。

  回到家,陈青岩看见两位表哥到访,十分高兴,拉着他们询问了半天。得知二表哥今年也参加乡试,几个人便兴匆匆的讨论起来。

  大表哥李禀文不考了,他今年二十八岁,家里大儿子都十岁了,再过几年都能下场试试了。加上这几年混迹官场,早就荒废了学业,所以早早就放弃了科举这条路。

  不过弟弟倒是始终如一的读着书,前两次乡试失利都没能影响他的心气,每日起早贪黑很是不容易,希望这次能得偿所愿。

  陈青松因为今年不参加乡试没什么压力,放了假就开始领着元宝在家疯玩。

  陈青岩和陈青淮、李禀辰三人则起早贪黑的做试题,连着粱伯卿都跟着一起熬夜早起,十分费老头

  *

  距离乡试还有最后三天。

  大清早刘昌邑的娘坐车过来了,邀请李氏和方菱去清风观拜拜文昌帝君。

  二人早就有此意,赶紧换上衣服和登山穿的鞋子,三人坐车出发去了城外的清风观。

  跟上次来的时候不同,这次来清风观好热闹,马车刚停到山下就碰上不少人,大多都是来拜文昌帝君的。

  三人慢慢的朝山上走去,走到半路遇上卖平安符的,正是上次卖水的小丫头,她倒是挺会做生意。

  “几位贵夫人吉祥安康啊,买块文昌帝君的平安符吧,保佑您家公子顺顺利利的考中举人。”

  李氏接过平安符,木头牌小儿巴掌大小,正面是文昌帝君的画像,背面是平安二字。

  一块平安符十文钱,三人一人买了一块全当图个吉利。

  到了山上道观里,好家伙平日里冷清的文昌殿今天排上长队了,几十号人拿着香等着进去祭拜。

  丫鬟和婆子去捐了香火钱,不多时抱着三捆高香去排队,想来是一家捐了十贯钱。

  排了将近一个时辰终于轮到她们,三人拿着香进了文昌殿,先将香插在大大的香炉上,然后开始跪拜。

  秦芙蓉小声嘟囔道:“这么多人来求,也不知他老人家能不能听见。”

  李氏双手合虔诚的十对着神像拜了拜,“图个心安罢了,能不能考中全凭个人的本事,只盼着他们能顺顺利利的答完卷子。”

  方菱也跟着拜了拜,“是这么个理。”

  拜完神仙三人又去找清风观的观主看了看卦相,三人爻的卦竟然相同都是泰卦。

  老道长捋着胡子道:“好卦相,皆是大吉大利,心中所求之事尽能如愿。”

  秦芙蓉一喜,又捐了三十贯香火钱,盼着儿子真能如道长所说此番乡试能考中举人!

  *

  还有两天就要乡试了,这几日几个人的吃食格外小心,尽量吃些简单健康,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考试那几天突然闹肚子影响发挥。

  到了考试前一日,粱伯卿就不让三人再看书了,好好休息睡个好觉,养精蓄锐等待考场上一鸣惊人。

  晚上陈青岩躺在床上,王瑛正在给他收拾考篮。

  选了三只他平日用的顺手的毛笔,两块墨条加一块砚台,王瑛还仔仔细细的检查了毛笔中间、砚台缝隙以及墨条的周身,防止有人加害相公。

  陈青岩静静的看着烛光下的夫郎,橘黄色的灯光将他勾勒出一条金边,让他多了几分神圣的感觉。

  这人好像专门为了拯救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从刚开始的格格不入,到逐渐适应下来,如今已经成为自己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收拾好了吗?过来睡觉吧。”

  王瑛把东西放进考篮里盖上青布,爬上床贴着他躺下。

  “明天考试别紧张,能把平时的水平发挥出来就稳了。”

  “嗯,我知晓。”陈青岩把玩着王瑛的手指,心道明明比自己还紧张。

  “若是分到臭号也别气馁,实在不行咱们就再等三年,都等了这么久了也不在乎再等久一些,千万别泄了心气。”

  “哎,放心吧。”

  王瑛将头靠在他肩膀上,深吸一口气缓解心里的焦虑感,怎么感觉比自己高考的时候还紧张。

  记得上一世高考的时候自己稀里糊涂的就考完了,上午考完试下午回家帮外公外婆收拾了半晌菜园子,一点都没紧张。

  后来分数下来了,六百二十分,刚好够上他们本地的一所二一一大学,王瑛便直接报了名,正好能在家守着两位老人。

  回想起前世的事恍如隔世,听着身边人的绵长的呼吸声,自己也渐渐进入了梦乡。

  半睡半醒间做了个梦,王瑛梦到自己回到了清水镇的庄子上。

  上午在庄稼地里给村里的百姓看了看麦子,教他们怎么预防病虫害,快到晌午的时候青芸过来给自己送饭。

  王瑛便在河边洗了洗手,洗着洗着突然发现河里游来了许多鱼,这些鱼又大又肥在河里不停的蹦跳。

  急的他连忙跳下河去捉鱼,可这鱼怎么捉都捉不住,王瑛便跟着一起往前跑。直到跑到桥边,看见一条金色的大鲤鱼从水中一跃而起直接越过了桥,跳到河另一边游走了。

  王瑛在梦里还喃喃道:“这莫不是鲤鱼跃龙门?”

  *

  第二天,天还没亮一家子人都起来了。

  陈青岩换好深蓝色的儒服,束好头发,带上儒帽,一身清清爽爽的走出来。

  陈青淮和李禀辰穿的跟他一样,这学子服是考试必须穿的,相当于校服一样,凡是参加乡试的都会准备一身。

  跟县试不同,乡试在八月正是秋高气爽的好时节,里边只穿一件亵衣就行,不用多穿衣服。

  乡试一共考三场,共计九天,这九天考子是不能离开考场的,吃喝拉撒全都在考场内进行。

  所以每个人还要准备好这九天的干粮,大部分人带的都是面饼子和肉干,这东西放得住。

  陈婶子也给三人烙了大饼,每人十张饼子,一张饼差不多够吃一天的。

  肉干都是自己家做的,王瑛提前用香料腌制好,然后上锅蒸熟再晾干。这样做出来的肉干不仅存放的时间长,吃起来味道还好。

  考场内供应热水,所以不需要带水囊,只要拿上杯子就行。

  除此之外四婶还给每个人准备了一袋药包,里面有提神醒脑的薄荷片、有止泻和治头疼脑热的药丸子,还有防止蚊虫叮咬的药膏。

  这些东西是上次陈靖信上特地嘱咐的,他当年参加乡试就遇上有考子中途害病,不得不放弃考试的,带上这些东西有备无患,毕竟耽误这一次还要等上三年。

  全都准备妥当,一家人送着三位考生上了马车朝贡院走去。

  第149章

  贡院在城中的东南方向,这一路能看见许多考生都在朝这边走来,不多时就排起了长队。

  陈青岩和陈青淮有些着急,“前面怎么不动了,会不会耽误了时辰啊?”

  李禀辰因为参加过两次经验比较丰富,安抚两人道:“不会耽误的,咱们第一天过去主要是点名,搜子,然后找到自己的号房,检查号房是否有漏的地方。”

  八月雨水少,但也难免有特殊的情况,前两届乡试就遇上大雨,一半的号房都漏水,导致半数考生的卷子都被泡烂了。虽然最后朝廷准许重考,但以防万一还是提前检查好。

  陈青岩道:“第一天不发试题吗?”

  李禀文摇头,“六七百号考生,光搜身就得搜上几个时辰,再安顿妥当基本上大半天都过去了,哪还有时间发卷子考试。”

  “六七百人呐?”陈青淮有些惊讶。

  “这还是少的呢,上一届更多,大概八百多人。”这场洪水使得不少地方受灾严重,所以考试的人也少了许多。

  粱伯卿没跟他们一起走,先去了卢老家里,二人结伴去了贡院。

  贡院附近有间茶楼,是卢老的弟子开的,提前留了一间靠窗的屋子。

  二人站在窗口看着外面的长队,卢仲奇捋着胡子道:“每次乡试看见这些考子都感觉好像回到了当年……”

  粱伯卿摆手,“我可不想回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年下 种田文 轻松  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