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当直男穿到古代冲喜_998【完结】(194)

  “什么时辰了?”

  “回禀大人已经过了巳时,再有两个时辰就该收卷了。”

  最后一日考生难熬,考官们也一样,只要把这一天坚持下来会试就算完了。

  严大人站起身活动了活动筋骨,背着手走到门口,牛毛般的细雨洋洋洒洒的落下,看着奋笔疾书的考子也不知今年哪位能拔得头筹。

  陈青岩的卷子已经答完,正在做最后的誊写,今年的会试最后一道策问果然如预料中紧跟时事,羌人、突厥屡犯边关,侵扰百姓,今欲长治久安,当以何策御之?

  考试前他和青淮、昌邑一起讨论过这个内容,三人各抒己见说的都有各自的观点。

  陈青岩便将自己主张以战止戈、固本守险、离间分势、以夷制夷等办法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策论。

  誊写完最后几个字时间也所剩不多了,随着一声锣响,所有考生放下手里了笔端坐在凳子上,等待巡考官收卷子。

  因为天气不好,四五个人举着油纸伞将卷子仔仔细细的装进箱子里以防淋湿,再由专人护送到礼部批阅。

  考完试举子们排着长队陆续走出贡院。

  陈青岩出来的时候见青淮和昌邑都已经出来了,二人站在马车旁边正在等着他。

  “大哥。”

  “考的怎么样?”

  陈青淮道:“感觉还可以。”

  “昌邑呢?”

  “肯定是比乡试强。”上次乡试都刘昌邑没怎么休息,刚出考场就晕倒了。这次人少睡得好,精神也十分充沛,卷子答得自然比乡试好很多。

  五日后会试成绩就能出来,考中的贡士还要去参加殿试,所以这几天三人都要好好养精蓄锐。

  回到刘家陈青岩沐浴完换上干净衣裳,进试验田给王瑛写了一张字条,告诉他自己会试已经考完了,自己觉得考的还算不错,等五天后出了成绩再去参加殿试。

  王瑛是夜里才看到这张字条,这几天忙着房子的事差点把会试忘了。

  看完字条提笔在旁边留言道:“会试结束后好好休息,殿试的时候不要紧张,盼君能一举高中。”

  写完字条王瑛拿出另一个册子,里面夹的是正和街的房契。

  这几日冀州府城陆陆续续来了不少从西关那边过来的人,普通老百姓没有路引和文书是进不了城的,这些人大部分都绕路去了各地的乡镇村庄逃难。

  商贾不同,他们做生意走南闯北,手上基本上都攥着各地的路引和银钱,所以很容易就能进入冀州府。

  随着入城的人越来越多,住房的需求量也开始攀升。

  城中的客栈全都爆满,大通铺都涨到五十文一天,这场仗不知道要打多久,长久住在客栈不是事,有不少商贾开始在冀州买房租房。

  听说正通街的一个两进的院子卖了六千多两银子!足足翻了两倍。

  正阳街这边的房价也跟着涨,之前王瑛租的那套房子原本一百八十两银子一年,现在涨到四百两。

  但有钱的人毕竟是少数,小商贾们舍不得拿出几百贯租房都在正和街找起房子。

  王瑛前些日子盘下来的屋子便跟着水涨船高,从原来的租金十两银子一年直接翻了三倍,三十两银子租一年。

  这还不算,如果有想花钱买的原本八十两银子的一套小院子,这会儿能卖到二三百两银子,转眼就翻了两三倍!

  王瑛没卖房子,先试着往外租了几间,等后续价格升高再卖。

  *

  三月初三会试成绩出来。

  今年天气不太好,清早就下起小雨,三人早早便举着伞朝礼部走去,春雨如织细细的浇洒在伞上,发出淅淅沥沥的声音。

  “不知道能不能考中。”刘昌邑内心有些忐忑,会试只取前一百五十名,按照自己之前乡试的成绩算,极有可能落榜。

  陈青淮道:“别想那么多了,左右都已经考完了,不管结果如何都得接受不是。”

  “对,我能考中举人就已经很厉害了,多少读书人一辈子也考不中呢。”

  刘昌邑倒是知足常乐,他本来也没多大的理想抱负,自幼被家里宠着长大,唯一吃过的苦大概就是读书的苦。

  会试落榜也无妨,回冀州让爹娘找关系安排个小官,守在娘子和孩子身边,过着平平淡淡小日子也不错。

  今天来看榜的人不少,除了应届的举子还有不少看热闹的人,大家兴致勃勃等待张贴放榜。

  辰时左右,负责张贴红榜的官员来了,大家伙自动分散开让官员进去贴榜。

  随着红布缓缓垂下,陈青岩的瞳孔瞬间缩紧,第一名,黄远舟……第二名,冀州府陈青岩!

  “大哥是第二名,你考了第二名!”陈青淮和刘昌邑激动的跳起来,惹得旁人侧目。

  陈青岩深吸一口气,压下激动的心情道:“知道了,你俩小点声。”

  激动过后二人赶紧找自己的名字,陈青淮是正着找,刘昌邑则是倒着找,乡试没发挥好考了个吊车尾,以为自己会试就算考中排名也不会太高。

  陈青淮在第十一名的位置找到自己,照比乡试的时候整整前进了十名!

  可千万别小瞧这十名,如果殿试不拉胯基本上这个排名就不会变动了,只有考中一甲的前三名和二甲的前十名才能进翰林院。

  翰林院又被称为成为养才储望之所,进了翰林院的人将来才有机会留在京都做官。

  就拿四叔陈靖来说,当年他虽考中二甲但却并未入翰林,这些年在外辗转为官,哪怕政绩十分突出也没办法入京都。

  陈靖对儿子的期望很高,希望他能考中进士留在京都,而陈青淮也不负所望这次终于考了个不错的成绩。

  陈青淮喜极而泣,陈青岩拍着他的肩膀,“这次考的真不错,待会儿回去给四叔写封信告诉他们。”

  “嗯。”

  旁边的刘昌邑还没找到自己,他挠着头倒着一个一个的数,都已经数到五十多名还没找到自己的名字。

  “不会吧……难不成自己写得太差落榜了?”尽管早有准备,可心里还是难以接受。

  他不死心的继续找一遍,终于在第七十二名找到自己的名字,“我中了,大哥淮弟我中了!”

  “多少名?”

  “七十二!”

  陈青岩仔细一瞧,果然是第七十二名,“考的真不错!”

  刘昌邑喜不自胜,若是按照这个名次只要殿试发挥正常基本上二甲稳了!

  要知道二甲和三甲差别也大着呢,正常情况下二甲是直接可以外放做官,而三甲同进士只有补缺的机会。

  “我得赶紧回去修书一封告诉娘子和爹娘!”

  “走,回去写信!”三人满脸笑容的坐上马车,

  回到刘家的时候赶巧碰上刘耀之下朝回来,叫住三人询问了一下会试成绩。

  陈青岩和陈青淮不必多说,这俩孩子的能力在这摆着呢,没想到自己侄儿发挥的不错,竟然考进前一百名。

  “殿试好好努力。”说完便急匆匆的去了书房。

  这阵子大家都看出他有多忙,每天下了朝之家里的访客络绎不绝,谈论的都是西北的战况,有时吵嚷声隔着老远都能听见。

  三人还不能为其分忧,只得各自回到房间休息,准备明日的殿试。

  *

  翌日一早,天还没亮透,陈青岩便早早的起来了,今天是殿试的日子,寅时三刻他们就要到宫门口集合了,

  三人坐上刘家的马车朝正北边的皇宫走去,一路上能看见不少前往的贡生。

  到了宫门口时三人下了马车,春寒料峭冻的三人哆哆嗦嗦。

  因为殿试的时间很长,为了避免中途发生意外,大家都是不敢吃东西不敢喝水的,万一殿试中途失仪那可是重罪。

  “青淮,这边!”不远处蔡景齐朝几人招招手。

  三人走了过去,这边几人都是莱州的学子。

  “就知道你们都能考中!”

  陈青淮笑道:“景齐兄这次发挥的也不错,昨日放榜我见排在第十三名。”

  “不行不行,跟青岩兄比起来差得远呢。”

  乡试的时候陈青岩的排名在第三,当时就在不少学府掀起波澜,因为他之前默默无名,只在冀州稍微有一点小名气,没想到竟然能力压一众才子考进前三。

  这次会试更是发挥出色,直接考到第二名,以至于不少人都想瞧瞧他是何方神圣。

  简单的续了叙旧,大家按照会试排名的顺序依次排好长队,陈青岩第二名同第一名黄远舟并列站在最前面。

  二人皆是青年才俊,五官端正,一席青色儒袍和儒帽衬得他们愈发俊朗。

  寅时一刻开始点名,有宫任打着灯笼带着他们从角门入皇宫,先去学礼仪。

  皇宫里黑漆漆的只有几盏宫灯照明,被高墙笼罩多了几分神秘感。

  穿过宫门一众人低着头沉默着跟着宫人朝外殿走去,没人敢攀谈只能听见哒哒的脚步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年下 种田文 轻松  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