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当直男穿到古代冲喜_998【完结】(203)

  另一间则给庄子上的人准备的,村子里有一多半的人姓陈,有的是同族有的是后改的姓氏,不管之前如何之后就都是一家人,死后也能上入祠堂。

  宗族对村子的凝聚力是无语言表的,全村的人一下子就有了归属感,知道自己死后也会留在这接受子孙的供奉!

  辰时左右准备上梁了,还是当年主持别院上粱的老爷子帮忙,他已经七十多岁了,须发皆白,身子骨还算硬朗。拄着木拐杖满脸笑容道:“东家吉祥安康,老朽又来了。”

  陈青岩主动上前扶着他过来,“劳烦您老人家了。”

  “不麻烦,这是大喜事,东家看得起我,老朽高兴还来不及呢!”

  院子里已经摆上三牲,老爷子点上香烛嘴里念唱着繁复的唱词,先是祭拜鲁班先师,然后是土地神仙,最后才是先祖。

  待念完吉文,陈青岩提笔用朱砂在粱上写下上粱吉祥四个大字,陈喜叫来十多个健壮的汉子,用拇指粗细的麻绳将粱木套牢,然后喊着号子缓缓将大梁拉上去。

  随着大梁落定,鞭炮声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老人们热泪盈眶,孩子们抚掌欢笑,在这一刻所有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这便是古代宗祠的力量!

  一大家子人排着长队去上香,小小的元宝也没落下,王瑛将点燃的香烛放在他手中,随着前面的人离二人走进去跪在蒲团上。

  “元宝,这就是你的先祖们,像阿父这样磕头,然后把香插在香炉里。”

  “嗯。”元宝学着他的模样磕了三个头,然后将香插进香炉,那一瞬间王瑛好像听见周遭传来欢笑声。他惊讶的环视四周,笑声渐渐散去了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般。

  王瑛搓着胳膊上的鸡皮疙瘩带着儿子连忙出了祠堂,后面村民们也要进去上香祭拜。

  把元宝交给婆母,王瑛打算跟村民去地里转一转,眼下到了麦收的季节看看今年的麦子收成如何。

  陈喜道:“自打您给了我们麦种后,咱们村的麦子就是镇上十里八村收成最好的,一亩地比其他村子多一石!”

  “闹过病虫害了吗?”

  旁边的另一位老伯道:“去年春天又闹了回灰叶病,按照您教的法子都治好了,收成也没减产。”

  “那就好。”

  来到地头王瑛掐了根麦穗,麦粒饱满品相非常不错。

  “春天有不少其他村子的人想来买咱们村的麦种,我也拿不定主意就没敢卖。”

  王瑛道:“卖吧,价格照比普通麦种高一两成也给你们增加点收益。”

  后面的人一听都高兴起来,原本东家考中状元这地就免了税收,东家又只收三成的粮,其余的都归他们自己,家里根本吃不完,剩下的卖出去又是一笔收益!

  王瑛收的那三成粮食钱也都是拿来修桥不铺路,顺便用于维护祠堂,只有这样家族才能越来越兴旺。

  中午在村子里摆了流水席,全村老少爷们坐在边吃边聊,气氛热闹极了。

  有人一起谈论当年水患的事,“附近三四个庄子都绝了户,土地也都被衙门收回去了,多亏了有东家带着咱们避难,不光活下来日子越过越好。”

  “是啊,做过越好!”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老百姓就是这样,只要能吃饱穿暖有点富余的钱就满足了。

  一直吃到傍晚一行人才坐车往回走,临走时全村的老少爷们跟在马车后面,一直送出去七八里地才停下脚步。

  他们淳朴的期盼着东家身体康健越来越好,只有他们好了自己才能跟着过上好日子。

  晚上到了家,王瑛才拉着陈青岩说起白天在祠堂的事,“你去上香的时候听见什么声音了吗?”

  “没有啊。”

  王瑛神神秘秘道:“我带着元宝上香的时候,好像听见有人在笑。”

  “应当是外头的人在笑吧?”

  王瑛摇头,“不是,那笑声就在耳边似的,听得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陈青岩摸摸他的头安抚道:“没事,那都咱家的老祖宗,估计是看到你和儿子高兴所以才笑起来的。”

  “听你这么说我就不怕了。”

  王瑛把头靠在他肩膀上道:“咱们这次一走,不知要多少年才能回来了,想想还怪舍不得的。”

  “那等以后咱们俩老了就回这边住,倒时种上几亩地如何?”

  王瑛一听抬起头,“那再好不过了!再养条狗,养只猫官,鸡鸭就不要了,扁毛畜生直肠子吃完拉的哪都是。”

  陈青岩听得吃吃的笑起来,两人心里充满了向往。

  *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就到了返程的日子了。

  五月二十六,风和日丽,宜出行,一家人收拾妥当,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老宅。

  得先去一趟县城把三姑她们送回去,脚行的生意离不开人,曹坤把他们送来第二天就回去了。

  到了县城也没久留,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一早继续赶路,临走时王瑛叫来曹坤询问他去府城的事商量的怎么样了。

  曹坤道:“我跟脚行的伙计商量的一下,一半人愿意跟我去府城,另一部分不能抛家舍业就留在县城继续经营这个铺子。”

  “那等我回去就帮你找铺面。”

  “有劳嫂子了!”

  王瑛摆摆手,“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什么时候过来提前打声招呼,倒时给你安排住的地方。”

  “估摸着七八月份就能过去。”

  “行,倒时我们在府城等着你们。”

  从县城回去的路就漫长了,期间还赶上几天下雨不得不在驿站停下休息,终于在六月十五赶回家里,一家人都累的不轻。

  到了家婆母就病倒了,可能是年纪大加上路上喝的水不干净,上吐下泻着实把王瑛和陈青岩吓得不轻。

  叫了郎中来开了好几副药,吃了六七日才把两人治好。

  青芸过来照顾了几日,她如今胎像稳了也不吐了,看着比之前圆润了不少。

  “我在家跟昌邑念叨好几日了,这次没能跟你们一起回去真是遗憾,还不知道下次什么时候有机会回去呢。”

  王瑛道:“以后总会有机会的,你这肚子有七个月了吧?”

  “七个半月了,郎中说是八月份生产。”

  算了算日子正好赶上青岩去京都上任,“可惜到时候我们不在家,提前给小外甥备好满月礼。”

  青芸打趣道:“那可得准备点像样的,不然我挑你和大哥的理。”

  “好你个小妮子,都敢管嫂子要东西了。”

  两人笑闹了一会,青芸赶紧告饶,“哎呦,笑的我肚子都快抽筋了,怀着孩子可真难受,一晚上都睡不好觉,左右躺着都不舒坦,平躺压着喘不过气,恨不得赶紧把他生下来就舒坦了。”

  王瑛道:“生完更难熬,孩子哭了尿了冷了热了,当了娘亲就惦记得没头了。”

  青芸轻抚着肚子,“女人可真神奇,居然能生出小孩。”

  王瑛心道明明哥儿才是最神奇的,男人都能生出孩子来!

  第182章

  趁着回来这段时间,王瑛带着林穗去转了转铺面,受战争的影响不光房价涨了,铺子也跟着水涨船高。

  以前正和街的铺子最贵的一年不过三四百两,便宜的才几十两,因为这边生意不好做,地头蛇太多,打点不好光是找麻烦的都应付不过来。

  不过这阵子外地的商贾多了,不少人在正和街租了铺面做起生意,以至于这边的铺子都跟着涨起价来。

  王瑛询问了几间,价格都在三百两到四百两不等,这个价格委实不便宜,得等曹坤来了让林穗再跟他们商议。

  自己租的这间小铺子到十月份就到期了,趁着到期前再卖一段时间冰,王瑛把冰库里补了几千块冰,这样等他离开后铺子也能正常经营。

  这次去京都除了他们一家三口,还得带上几个下人,陈伯年纪大了不宜奔波,原本想带上二顺但他娘子刚生完孩子不久,让两人分开也不方便。

  最后决定带上田驹和马占东一起去,加上照顾元宝的春生和木头。

  这俩孩子年纪大一些也能帮上不少忙,特别是春生如今已经十二岁是个大孩子了,平日里十分有眼色手脚也勤快,把他们带在身边能省不少事。

  唯一缺了个厨娘,陈婶子年纪大了就留在家里,等到了京都再雇一个厨娘。

  安排妥当,六月二十八启程前往京都。

  *

  临行前元宝抱着李氏的脖子半天都舍不得撒手,“祖母,元宝不在家,你要好好照顾自己。”

  “哎,祖母知道了。”李氏忍不住红了眼眶,又怕孩子看见转过头去。

  小家伙亲了亲她的脸颊,“等我回来给您买好多好吃的,还有新衣裳。”

  “好,祖母等着你。”这孩子真贴心,也不怪李氏偏疼他。

  时辰不早了,王瑛接过孩子抱上马车,李氏的眼泪就控制不住下掉,拉着陈青岩的手一遍遍嘱咐,“到了外头一定要照顾好元宝和阿瑛,你自己也保重好身子。”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年下 种田文 轻松  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