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人在府城经营多年,朋友多自然来的人也多,况且如今昌邑也在冀州府任职,打着结交的人更多。
王瑛道:“我们也想回去,可惜那会儿青岩和青淮刚去翰林院上值,哪敢请假离开。”
陈容附和:“是这个理,给皇帝老爷干活,可不敢松解。”
聊完青芸又提到林穗,“侯爷那边有消息了吗?年前皇上封赏了侯爷,诏书还是青岩写的呢。”
林穗摇摇头,“还没有……”
“别着急,许是边关的事还没处理完,等空闲了肯定会写信过来的。”
“嗯。”
林秋欲言又止,看着弟弟满脸希冀的模样,没把话说出口,算了无论如何侯爷肯定是比那黄永强千倍万倍,弟弟等下去也值。
*
翌日一早,大家早早起来吃完饭便一同去了四叔家的新房这边。
偌大的门庭上面挂着大红灯笼,两个仆人正在大门上贴喜字,看见来了这么多人惊了一下,连忙跑进去通报。
不多时方菱和陈靖脚步匆匆的迎了出来,“大嫂,三姐,你们可算来了!”
陈容拉着弟弟的胳膊上下打量,红着眼眶道:“老四,你都生出白头发了。”
“嗨,都快五十岁的人了,也该长白发了。”这些年他在鄯州累得不轻,相比他方菱就显得年轻不少。
“快进来,大嫂这一路可还顺当?”
“顺当,京都这边的路比冀州的路平坦多了,一路上也没太颠簸。”
“这几天我和阿菱一直担心着你们,能安全到达就好。”
进了屋子,大家纷纷打量起来,相比王瑛他们买的房子这边更宽敞,墙面都重新粉刷了一遍,显得十分亮堂。
“成亲的事宜都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两家在京都的亲戚都不多,统共就摆十桌酒席,倒时直接在酒楼摆就行。”等陈靖的调令下来,他们还会莱州那边额外再摆一次酒席,倒时再将莱州的亲朋好友都邀请一起。
陈容笑道:“那就好,旁的事我们也帮不上忙,只等着吃白食了。”
“你们能来我就高兴极了,随便吃,你们吃的越多我越高兴!”
屋子里一众人哄堂大笑,陈青松则借机跑去找粱老。
“师父!”
粱伯卿正在院子里逗几个小孩,听见声音抬起头,“哎,青松来啦。”
陈青松走到跟前规规矩矩的给老爷子请了安,“一年多未见,徒儿好想您!”
粱老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小子,个子长高了也结实了不少,就是不知这学文有没有长进。”
“今年的年考,徒儿考了甲班第三名!”之前陈青松的成绩不稳定,一直在甲班和乙班来回横跳,直到下半年才开始逐渐稳定下来,最后一次年考考了整年最好的成绩。
“真不错,再等两年你也要参加科举了,有没有信心追上你大哥的步伐?”
陈青松挠挠头,“那,那还是有点难度,徒儿尽力而为。”
因为正堂屋里人太多,又来了不少官场上的客人过来拜访,大家伙待了一会就回了王瑛这边。
粱伯卿带着兄弟三人去了书房,同往常一般给三人讲了最后一课。
“青岩和青淮你们两人科举一事已经结束,官场上的事师父不懂,毕竟我也没当过官,但为人上的事师父还能指引你们一二。”
两人拱手道:“徒儿洗耳恭听。”
“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此非教尔等趋炎附势,实因君子有容人之量,纵有龃龉亦存体面;小人则睚眦必报,暗施冷箭防不胜防。切记,清流非莽撞之水,能绕礁石者终成江河。”
二人沉思片刻道:“徒儿明白了!”
“青松你过来。”
陈青松走到粱老身边。
“你还有两年的时间准备科举,都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你大哥虽是状元但你未必会考中状元。若是中途失利也不要气馁,整装重发为师相信你肯定考中。”
“嗯!”
“好啦,师父能教的都教了,以后的路就靠你们自己了。”
三人齐跪地磕头,“谢师父教导之恩!”
“行了起来吧,当初老夫收你们的时候没想过会有今天这等成就。如今你们也没令我失望,师父于科举一道也算是扬名立万了。”
过往的遗憾终于在梁伯卿心中抹平。
科举,呵,不过尔尔!
*
陈青淮成亲这日不算热闹,毕竟这些年父子经营的人脉和朋友都在莱州、冀州和鄯州。
不过自家人该到的都到了,也算是没留下遗憾。
接亲的时候王瑛看见了新娘子,这白家的姑娘生的当真漂亮,往那一站像个玉人般满身的书卷气,淮弟真是好福气!
拜完了堂,宾客们便去附近的酒楼吃席,王瑛怕四婶忙不过来主动过去帮着接待客人,一直忙到傍晚才回家。
婚事结束后,亲戚们在京都住了两日,大家也该回去了。
特别是曹坤和刘昌邑,二人都有自己的正事要忙耽搁不得,青松还得继续读书,青芸的孩子太小,离开久了也不行,择日便启程回冀州了。
好不容易来一趟,王瑛是真舍不得他们离开,临走时拉着婆母和三姑的手道:“您俩保重好身体,以后有机会再来。”
“哎,你们在京都也要好好的,有什么事跟青淮他们商量着,若是有急事就写信给家里。”
元宝扁着嘴眼泪簌簌的往下掉,看得李氏心里发紧,赶紧转过头拿帕子按住眼睛,生怕自己多看一眼就舍不得留下来。
马车开动,元宝扯着嗓子哇哇大哭起来,“祖母,你要想着元宝!”
“哎,祖母想着你……”
孩子哭的太厉害,王瑛怕他撅过去,赶紧让陈青岩抱进院子里,自己也悄悄抹了把眼泪。
古代就是这样不好,交通太不便利,相隔几百里地,上辈子开车不过几个小时的车程,这辈子却要走上十多天,下次见面又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二月二十四,四叔的调令可算是下来了,被平调到兖州任知府,虽在意料之中但四叔还是颇为遗憾,毕竟按他现在四品的官职如果留任京都很难有空缺位置。
人生之憾事十之八九,他早已经习惯了,不过兖州比鄯州强多了,加上离着京都和冀州都不算太远,以后走动起来方便许多。
收拾妥当四叔带着妻儿启程赴任,粱老也跟着一起去凑热闹,家里又冷清了下来,恢复成往常的模样。
不过王瑛却忙碌起来,因为他的要去把试验田安置下来,还要去冰窖收拾一下,存放冰块,以及最重要的第一本农学书马上要刻板印册了。
第192章
粱老临走前,王瑛和陈青岩曾带着书稿去找他相商。
之前王瑛一直不敢拿出书稿怕引起事端,但这次粱老非但没阻止反而帮忙联系了朝中相熟的大司农。
从大司农那回来,粱伯卿便找到王瑛跟他谈论起这件事。
“你的书稿我拿去给大司农看过了。”
王瑛紧张道:“司农大人怎么说?”
“虽然不知道你从哪学来的这些学识,但书上的内容确实是精妙绝伦,让他叹服不已。”大司农作为这个国家掌管农业的最高官员,即便他读过上千本农学方便的书籍,还是第一次看见这样的内容。
特别是书中精准的数据实在让他惊讶,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种了几十年地的老者,经历反复种植试验才得出的结论。
王瑛面露喜色,“那我能把书上的内容拿出来印刷造册吗?”
粱老点点头,“可以,不过为了省去麻烦最好用一个别名。”
“别名?”
“比如我,大名粱柳芳,字伯卿,你也起一个字吧。”
“徒儿才疏学浅,还请师父帮忙起一个字。”
粱伯卿沉吟片刻道:““稼”指种植谷物,“轩”为书斋、车驾或气度之意。此二字组合,既有躬耕田野之实,又有文人雅士之风,就叫稼轩居士吧。”
王瑛看着纸上的稼轩二字,心中不觉一暖,自己终于在这个历史的长河上留下一丝水花,只盼着自己的这些知识能造福天下百姓。
印书是个麻烦的活,这会儿虽然已经有了活字印刷但王瑛的书有许多图样,必须要老师傅手工一点点雕刻出来,保守估计得三五个月能雕完这一版书籍。
好消息是印刷的费用不用自己出,司农监拿钱还派人过去看着,不过等书刻印好后底板是要留在司农监的,也算变相垄断的此书。
书的事解决完,王瑛抽空去了包的那片山,初春山上已经长出不少小草,没来之前王瑛以为是小小的一片山坡,毕竟租下十年才花了五十贯。
没想到过去一看才发现,竟然连绵一片的山林,少说也得上百亩的山地了,可惜这边山上全都是大块的石头没办法耕种。
试验田不能放在太外面容易被人发现,王瑛便踩着石头深一脚浅一脚的朝山里走,幸好这荒山没人也没什么大型野兽,最后找了个平坦的地界将试验田挪了出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年下 种田文 轻松 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