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当直男穿到古代冲喜_998【完结】(245)

  陈靖拭了拭脸上的泪痕,“你说的对,他们一定会高兴!”

  大家伙依次上香,轮到最小的莹莹时,陈青淮扶着她的小手将香插进香炉,陈家没有重男轻女的习俗,女子和哥儿都可以进祠堂。

  待他们上完香,村民们也开始给自家的先祖们上香,因为祠堂里不光供奉着陈家的祖先,全村的先祖都供奉在这里。

  拜完祖宗就该给陈贤过生祭了,小孩不能留下了,怕冲撞了孩子,由婆子们带着去村里玩。

  陈青岩把提前准备好的三牲摆上,陈青松和陈青芸把贡品也一一摆好,兄妹三人对着父亲的牌位再次跪拜。

  “爹,马上就是您的六十大寿,孩儿特地回来给您过寿了。”陈青岩将杯子倒满酒摆在灵位。

  李氏第一次没掉眼泪,蹲在旁边点燃纸钱,“贤哥,你不在的这些年,孩子们过的都挺好的,都各自成家立业没用我操心,如今孙儿也考了科举,你若是泉下有知可以安息了。”

  陈靖从怀里拿出提前写好的祭文,朗声诵读起来:

  “呜呼!棠棣之华,鄂不韡韡,昔我兄弟,如手如足。

  忆昔寒窗共读,青灯黄卷,兄常以衣覆我肩;荒年炊烟难继,豆羹箪食,兄必推食让我先。

  兄性□□水,品洁似秋霜,侍亲则冬温夏清,教子则义方是训。奈何苍天不佑,摧我琼枝,折我雁行,从此登高谁共茱萸?

  弟今牧守一方,当以苍生为念,今归故里,见素帷萧瑟旧榻尘封。

  哀哉!雁行折翼,何痛如之!

  惟愿兄魂驾鸾鹤,逍遥阆苑,呜呼哀哉!尚飨!”①

  读完祭文,陈靖已经涕不成声,曾几何时他和兄长亦如青岩和青松这般啊……

  -----------------------

  作者有话说:注①参考诗经小雅。

  第220章

  在清水镇待了三天,返程的日子一晃就到了。

  “不用拿了,府城什么都不缺,你们把家里照顾好就行。”王瑛摆手不让大顺媳妇再往车上放东西。

  “都是秋天在山上采的山野菜,别的地方不好买,不占地方,郎君带上吧。”

  “那就放上来吧。”

  “哎!”妇人将包裹整齐的码在车厢里,脸色露出爽朗的笑容。

  王瑛突然想起当年第一次见她时的趣事,那会儿因为家里穷,炖几块鸡肉大人孩子都馋得够呛,如今都日子好过了,大顺媳妇也豁达了许多,再也不是当年的模样了。

  跟来时一样,走得时候依旧是一排马车浩浩荡荡,看着越来越远的老宅,几个上了年纪的长辈,没控制住都红了眼眶。

  陈容拉着李氏道:“不看了,这地方哪有什么值得咱留恋的,想想府城还有不少亲朋好友等着咱们呢!你不惦记老三夫郎啊?”

  听她这么一说,李氏情绪瞬间好多了,“也是,这次他没跟过来,在家可别作什么妖。”

  陈容笑道:“没事,你走时不是叮嘱了亲家母吗,肯定会管着他。”

  “那可没准。”

  方菱道:“我瞧着老三夫郎不错,性子也好比我们家那个强多了。”

  李氏拍拍她的手道:“慢慢相处久了就好了,我见白家丫头嘴上虽不会说话,但不是个坏性的,莫要带偏见看她。”

  “大嫂说的是,可能是相处的时间短。”

  *

  行至中途时一行人分成了两波,青松、青芸、林秋他们要回府城,而王瑛和林穗还有四叔一家得去京都述职。

  本来王瑛想带婆母一起回京都,结果李氏放心不下秦潇儿,想着等老三孩子生完再说,所以跟着青松又回了府城。

  大伙依依不舍的分了别,王瑛他们改路向西行,至于元宝县试的成绩,等出来后会派人寄回京都。无论能不能考中,府试都得再等几年再考,因为大考太伤身子。

  回京都的路上途径长亭县,也就是粱老儿子任职的那个县城。这次过来,陈青岩打算一道将老师接到京都去。

  花了三天时间抵达县城,说起来粱朔在此地已经做了十多年的县令,但一直都没升迁。

  古代仕途就是这么残酷,地方官员想要往上爬实在太难了,要么朝中有人,要么手里有银子,什么都没有那只能原地蹲着。

  运气好得个善始善终,运气不好赶上天灾人祸,免不了还要受牵连。

  不过该说不说,这长亭县在粱师兄的治理下发展的十分不错,入城时就能看出一二。

  守城门的小吏盘查仔细,既没有主动索要钱财也没有恶语相向,不光是他们对普通平民百姓也是如此。

  盘查时陈青岩跟小吏打听了一下县衙的位置,一行人坐着车直奔衙门。

  因为来之前没有打招呼,小吏进去通报的时候,粱朔还愣了一下,“你说谁来了?”

  “回禀大人,外面的人自称是老太爷的学生,姓陈叫陈青岩,特地过来拜访的。”

  “快让他们进来!”

  “是!”衙役跑去门口招呼人的功夫,粱朔急匆匆的去了后院。

  卧房里,粱老躺在床上身形消瘦的厉害,自打去年得了一场风寒,身子骨便一日不如一日了。

  从上个月开始已经下不来床了,但心里一直牵挂着几个学生和挚友,没想到他们居然来了!

  “爹,爹醒醒。”

  粱伯卿睁开眼睛,声音喑哑道:“什么时辰了?”

  “巳时了。”

  老爷子伸出干瘦的手捏了捏额头,“睡了这么久……”

  “爹,陈家的师弟们来了。”

  “谁?!”

  “陈家师弟们。”

  粱老眼里突然绽放出神采,“青岩他们来了?!”

  “是。”

  “快扶我起来,给我换身干净的衣裳!”

  粱朔从箱笼里拿出老爷子的新衣服为他换好,头发束起,整理了凌乱的胡子,看着精神了不少。他了解父亲的性格,老爷子要强了一辈子,肯定不愿意以虚弱的模样示人,所以特意提前过来告诉他。

  收拾妥当粱伯卿高兴道:“他们人呢,快叫过来!”

  “哎,我这就去!”粱朔脚步匆匆跑去前庭,不多时带着一大群人过来。

  尽管路上王瑛他们已经从师兄嘴里得知粱老患了病,等真正看见他时依旧被他骨瘦如柴的模样吓了一跳,直接红了眼眶。

  “你,你们怎么都来了?!”

  陈靖直接坐在他的床边道:“想你了,特地过来看看。”

  “想我这个土埋脖子的糟老头做什么?”

  陈靖笑了两声,“老哥哥这是病了?”

  “没事,好着呢,就是前几天染了风寒都快好利索了。”

  粱朔站在旁边欲言又止,最后叹了口气,没揭穿父亲的谎言。

  “青岩小子,你过来。”

  为了说话方便一些,陈青岩搬了把凳子坐在旁边,不然站着老爷子还得仰着头。

  “我听说那凉州之围是你解的?”

  “哪有传的那么神,不过是送了些粮食过去,还是镇边侯他们死守下来的。”

  粱伯卿何许人也,早就猜出这其中的关窍,当年在庄子上的时候他就猜出王瑛和青岩身上肯定有着不寻常的秘密。

  冬天种出菜也就罢了,那新鲜的桃子、果子哪是那个季节能长出来的?

  这次解围可能跟这个有关系,忍不住提点了几句。

  “帝王无常,特别是上了年纪的皇帝,今日可能是雨露君恩明日就是雷霆怒火,凡事你可要想好了再说啊。”

  陈青岩看着师父意味深长的眼神,心里瞬间就明白他话里的意思——试验田的事,不能跟皇上坦白!

  “徒儿明白,其实这次凉州解围功劳还是阿瑛呢,这些年他在粱州培育了新麦种,推广至各个县城使得鄯州的税收逐年提升,所以才支援凉州的粮食。”

  粱伯卿看向后面的王瑛,神色变得和蔼不少,“几年不见,你那农书写的怎么样了?”

  王瑛道:“已经写完两册了,上册还是大司农帮忙牵得头,在京都刻印的,下册是在鄯州刻印便借着青岩传播出去,效果还不错。”

  粱伯卿笑着点点头,“你是有大本事的人,可惜武朝不许哥儿当官埋没了,不然你去了司农司肯定有一番大作为!”

  这么多人挤在屋里有些乱,而且赶了好几天的路也都累了,粱朔带着他们下去安顿住处准备吃食。

  屋里只留下陈靖,二人相交二十余年,从意气风发的中年人,都变得垂垂老矣。回首过往如云烟一般,心中的执念早已随光阴化成灰烬。

  陈靖道:“你跟我讲实话,你这病是严不严重?”

  “哪有什么严不严重一说,年纪到了都有这么一遭,不过早一日晚一日罢了。”

  陈靖一听便知道他已病入膏肓,“不如这次同我们一起回京都吧,我认识几个太医苑的郎中,让他们给你把把脉……”

  粱伯卿打断他的话,“算了吧,别把我颠簸死在路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年下 种田文 轻松  998